《历史毕的必然 现实的选择:中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培训讲师:王建宇

讲师背景:
王建宇高级教师资格证 马列教师工作证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国际职业导师(中级)   专项人才:高级企业培训师现任教于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省培训师联合会大连分会副会长大连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大讲堂主讲、辅导教师王建宇老师:主要研究和授课方向 详细>>

王建宇
    课程咨询电话:

《历史毕的必然 现实的选择:中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详细内容

《历史毕的必然 现实的选择:中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历史毕的必然 现实的选择:中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课程大纲
━━━━━━━━━━━━━━━━━━━━━━━━━━━━━━━━━━━━━
【课程对象】: 党员干部培训、企事业专题党日活动安排、党的各级组织集体学习
━━━━━━━━━━━━━━━━━━━━━━━━━━━━━━━━━━━━━
【课时安排】: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则时长 2-3小时
━━━━━━━━━━━━━━━━━━━━━━━━━━━━━━━━━━━━━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对错误观点罗列和批驳
1、社会主义是无源之水?
2、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误会?
3、中国社会主义是领袖人物头脑发热的结果?
4、中国搞社会主义搞早了?
5、三大改造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6、中国社会发展没有经历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需要“补课”?
第二讲 理论逻辑: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缺乏实现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或者空想的学说。
1、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主张:
2、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小结:空想社会主义不能忘记的历史功绩;难以避免的局限性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物质基础、阶级基础、 思想来源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良好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
(3)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1)1848年欧洲大革命后形成若干新认识
(2)巴黎公社革命后进行总结
(3)马克思晚年的新思考和设想
本节思考:马克思“跨越”理论的科学内涵?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的伟大实践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会在经济文化不太发达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呢?
2、20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凯歌行进时期:在20世纪40-60年代。
(2)艰难探索时期:20世纪60-80年代后期
(3)陷入低谷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第三讲 历史逻辑: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基因
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绝对走不通
问题: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走不通?
三、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必然是社会主义
四、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理性选择
1、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采取全面攻势
2、“一边到”政策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第四讲 实践逻辑: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硕果
一、新民主主义建国方案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勾画了中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1、新民主主义社会构想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2)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
(3)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
(5)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与时限
3.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理论价值
(1)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2)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3)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实践中的嬗变
1、过渡时期总路线取代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2、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
(2)苏联希望中国尽快明确未来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的必然要求
(4)解决新民主主义实践中诸多问题的需要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决定的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贡献
1、社会主义改造的是非得失
2、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是巨大的
3、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是次要的
4、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
思考:改造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第五讲 基本经验:尊重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搞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核心
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历史的结论:
1.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学说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王建宇老师的其它课程

《别样的宋朝生活有趣的东坡居士》——林语堂《苏东坡传》分享大纲主体部分:有趣的东坡居士一、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1、如果选一个历史人物交朋友,你选谁?2、林语堂为什么写《苏东坡传》?3、作为历史人物“流量王”,人们喜欢苏东坡什么?二、苏东坡:万古江河里永远的绝响引子:古来少有:从一张图里看苏轼一生仕途曲折1、名动京师,出道即巅峰2、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出京3、

 讲师:王建宇详情


《党业双融双促:知行合一笃行不怠》课纲━━━━━━━━━━━━━━━━━━━━━━━━━━━━━━━━━━━━【授课特点】一、根据需求备课常讲常新尤其是该课程,结合百年党史的关键节点和经典案例,引经据典,回溯提升领导干部七种能力的由来和必要性二、不平铺直叙不照本宣科课程落地取得培训实效讲政治: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对党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必

 讲师:王建宇详情


《知行合一砥砺奋进:党建工作交流》━━━━━━━━━━━━━━━━━━━━━━━━━━━━━━━━━━【课程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坚持”,明确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在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对企业而言,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更好发挥党组织政治

 讲师:王建宇详情


《四史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史》课纲━━━━━━━━━━━━━━━━━━━━━━━━━━━━━━━━━━━━━【党史课介绍】:党史是“四史”学习的重中之重,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年代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

 讲师:王建宇详情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坚守》党课大纲━━━━━━━━━━━━━━━━━━━━━━━━━━━━━━━━━━━━【课程介绍】共产党人从来不缺乏信仰,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在革命和建设年代中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也是无数共产党员坚持信仰、不屑奋斗的光辉史。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

 讲师:王建宇详情


《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解读》课程大纲━━━━━━━━━━━━━━━━━━━━━━━━━━━━━━━━━━【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说:“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对强化全党党章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开展正规活

 讲师:王建宇详情


越百年栉风沐雨绽芳华乘风破浪《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精神解读》课纲━━━━━━━━━━━━━━━━━━━━━━━━━━━━━━━━━━━━【课程背景】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

 讲师:王建宇详情


课纲:《中国是如何进入市场经济的》——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课程介绍】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原文第六条:——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讲师:王建宇详情


《筑牢廉洁意识树立服务形象——杜绝微腐败》课纲━━━━━━━━━━━━━━━━━━━━━━━━━━━━━━━━━━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随着反腐高压态势不松、力度不减、“不敢腐”的威慑作用逐渐显现,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但是一些基层员工“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微腐败”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侵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

 讲师:王建宇详情


《知道从来方明所用:学党史明管理》课纲━━━━━━━━━━━━━━━━━━━━━━━━━━━━━━━━━━【授课特点】一、根据需求备课常讲常新尤其是该课程,结合百年党史的关键节点和经典案例,引经据典,回溯提升领导干部七种能力的由来和必要性二、不平铺直叙不照本宣科课程落地取得培训实效讲政治: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对党课教师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必须与

 讲师:王建宇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