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魏杰讲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有位董事长到北京来开会请我吃饭,刚坐下来他就有急事要走,让自己的副总陪我吃饭,我看着买单,算了2300元,结果这个副总告诉服务员,‘给我开9700’。第二天我琢磨出来了,这是有空子可钻,因为董事长请我吃饭,他不会问我吃了多少钱。后来我看到这个董事长:副总都这样干,那还了得。结果这个老板没有吭声。我建议把副总换了算了,董事长想想却说:不用换,换了张三,李四来了也还是一样的……”
老板的不吭声和最后看似大度的处理,都透出明显的无奈。他明白对有些人是不能轻举妄动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山西榆次鼎泽洲集团“二把手”郭瑛策划的集体叛变事件,就让老总王永昌怎么也弄不明白:最器重的人竟是最危险的犹大,最信任的人竟是藏在身边的野心家,到底谁错了,又错在哪儿?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训正受到现实无情拷问。单凭信任、好感,单凭恩宠、重赏,部下就跟你肝胆相照了么?看来没那么简单。专家提出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假定“人之初,性本恶”——你先要对此人存疑,假定他会做出对老板、对企业有损的事情,然后你设计条款来制约他,同时用财富来激励他。
但是国内民企老板聘经理人,总是激励多于约束,动辄以×万年薪为诱饵。其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经理人会以此为身价逐年要求加薪,而不管企业是否盈利。
经理人也明白,你要老板股份,等于割他的肉。因此很难建立归宿感,毕竟给老板干和给自己干是两码事。
中国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更是相当松弛的。合同倒是签得不少,其中的责权利条款也应有尽有,但彻底执行的又有多少?单方撕毁合同的老板和经理如今也大有人在。
看来,有时必须铁着心肠,将人情撇在一边。段永基当初聘王志东为新浪CEO时,除了正式的聘任合同,还有三份附加文件,其中一份叫不竞争协议,规定王志东若离开新浪,不管什么理由,五年之内,他和他的直系亲属不得从事同类网站业务。不签就不给钱。拖了三个月之后,王志东终于签了字,资本意志获胜。
既激励,又约束,制衡才会生效。职业经理人在这样一个舞台上表演,既能充分展示角色,又不因逾矩而坍台。老板即使隐身幕后,也可以笑嘻嘻地看经理人演戏而不是看他造反,这就是法制社会的好处——疑人也可用。
聪明老板还不妨设身处地为部下想想,有能力的年轻人岂甘心一辈子为人打工?自己当年的老板梦是怎样圆的,不也是雄心勃勃加埋头苦干吗?
这样往宽处一想,疑心自然大减。
上一条: 影响电话销售成功的几个方面
下一条: IT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