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巨人地位开始松动?

近段时间,“碧浪”洗衣粉、帮宝适纸尿片、潘婷洗发水促销降价的广告终于被宝洁公司大张旗鼓地搬上电视荧幕,此举意味着一向对打价格战嗤之以鼻的跨国公司,首次打破常规,被迫降价。而同时,又传出宝洁市场地位下降的新闻。这是否意味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宝洁已经疲态尽显,超级巨人的地位正在松动?

据悉,在中国市场销售量不断下滑的宝洁,其2020年远景规划为:在中国市场“2020年销售额突破350亿美元,赶上1998年全球销售总额”。然而这可能只是宝洁的一厢情愿。

美发定型市场受挑战

然而,今日中国市场,不再是宝洁一枝独秀,取而代之的是金字塔式竞争态势。处在最顶层的是宝洁与“老对手”联合利华的龙争虎斗;第二层是丝宝集团、日本花王、德国汉高的交叉进攻;第三层是国内后起之秀浙江纳爱斯、南风化工、上海家化、重庆奥妮的你追我赶。

业内人士指出,2001年洗发水销量上升势头最猛的是丝宝集团的“舒蕾”和“风影”,洗衣粉市场不论是产量还是销售量,排在第一位的是纳爱斯集团的“雕牌”,牙膏市场2000年销售额雄居首位的是“高露洁”,而一直被认为是宝洁公司强项的美发定型市场,联合利华也在今年初首次推出了“夏士莲”自然定型系列,由此两大巨头在产品结构方面已基本重合。

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对外事务部副总监裴依群承认,“国内有很多企业,与宝洁相比,它们更能利用低成本就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

谁是宝洁的真正威胁?

对此,丝宝集团广州区首席商务代表姜凯也很肯定地表示,在成本方面国内企业有优势。浙江纳爱斯凭低价策略,2000年把“雕牌”洗衣粉推上了产销量30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的台阶。

而对一直被认为是宝洁“软肋”的终端销售,姜凯表示,宝洁并没有很好地意识到中国人喜欢近距离的引导消费,因而把终端交给经销商,仅仅依靠品牌的拉力来促进销售。而丝宝恰恰是意识到这一点,丽花丝宝是国内第一个做专柜的品牌,从人员的配备、宣传位的选择等各方面都是直接操作终端。

然而,真正能对宝洁构成威胁的,只有联合利华。与宝洁以美国品牌推进中国市场相比,联合利华更倾向于收购中国品牌如“中华牙膏”等来抢占中国市场。在他们看来,本地品牌与消费者有感情维系,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此外,力争在中国A股上市,重整中国区业务等一系列举动,都让宝洁在国内品牌与外资品牌的较量中越发显得孤单。

相应对策 :以平民化面孔示人

宝洁的高姿态也许只是做给外面人看的,它决不会坐视自己苦心孤诣的市场被别人占领。

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对外事务部副总监裴依群承认,“刚进来的时候,我们有绝对的优势,现在市场变大了,竞争对手也增加了很多,国内的竞争程度一点都不比国外弱”。因此,宝洁私底下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厉兵秣马,以应战国内新军。

为中国市场打破常规

对于“碧浪”、帮宝适、潘婷的促销降价,裴依群说:“行业的态势使我们意识到中低档价位可能更受欢迎”。宝洁不得不低下它一向高昂的头颅,以更加平民化的面孔示人。

除此以外,宝洁也首次打破常规,与别的企业合作共同拓展市场。裴依群表示,宝洁正式联手箭牌口香糖,合作发展一条新的生产线。佳洁士没有渗透到的城市或者农村地区,箭牌的分销渠道可以与宝洁互补。

而另一方面,对于一向是其软肋的终端市场,尽管宝洁依然坚持说,决不干预商店的货架布置,也不会通过交付进店费的方式,以获得最好的货架摆放。然而,眼看着红色舒蕾淹没了多数商场的最好货架,宝洁毕竟于心不甘,它顺势推出的“美发店中店”、沙宣专柜实质上就是在终端销售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攻势的表现。

上一条: 工程项目伦理风险产生的机制分析

下一条: 全球化服务营销的挑战与对策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