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员工-商人老板

  范中行氏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豫让《史记刺客列传》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板也是由人来当的,有财富多的,也有财富少的,有具备野心的,也有精心守业的,有脾气好的,也有脾气坏的,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具备了人性中千奇百怪的东西,也就衍生出了不同类型的老板。

  现在的许多员工,都注重自身的职场定位,并注重自身学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选择行业的时候非常慎重。磨剑十年,只求找一份好工作,却不料遇到一个不会用人的老板,空耗两年,一事无成,自己的豪气也被磨了个干净。同样一个商鞅,在卫国的时候不受重视,甚至卫国的宰相公叔座一再向卫惠王推荐,卫惠王却连理都不理商鞅,甚至连杀他都懒得杀,但商鞅到了秦国,立刻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施行变法,使得秦国强盛了起来。但秦孝公死后,商鞅辅佐秦惠文君继位,这个秦惠文君刚刚登上宝座,就把商鞅“车裂”了,也就是常说的给五马分尸了。这商鞅还是同样一个商鞅,在不同的领导者手下遭到不同的待遇。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明白:学历有高低之分,行业自然有待遇的不同,这些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一个好老板。



------------

老板的历史(1)

------------



  老板的历史

  中国的工商业,是在商朝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除了一些农业和畜牧业外,诸如酿酒、冶炼、造船、建筑、纺织、制陶等手工作坊也渐渐发展起来,形成行业。

  周灭商以后,一些商朝的遗留民失去了以往的权势地位,也就没有了经济来源,而本身又长期不从事劳动,缺乏土地和技能来谋生,于是一部分人就开始以物易物,靠地区间的货物交换来维持生计,同时周朝的贵族也需要有人搜集货物来享受生活,也就不对这种行为限制,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中来。后来人们就将这些靠贩运物产为业的人称为“商人”,将这个行业称为“商业”,这也是关于“商人”这个词来源的一种说法。

  而随着商业的发展,物品流通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多,这就更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作坊数量增多,规模增大,于是有些比较富裕的商人和作坊主人,在忙碌的头昏脑胀的时候就会想:累的要去半条命,反正手里“贝”(古代的钱币)多,不如雇佣几个人来帮忙。于是就形成了两个群体:老板和员工。

  当然,老板和员工一定是一同起源的,某一日诞生了专门靠给别人做雇佣劳动为生的员工,从那一刻起,老板也就同时诞生了。具体起源时间恐怕是难以考证了,不过是工商业发展起来后,才逐渐形成了群体,老板和员工真正成为了一种身份。但是,如果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来追溯的话,恐怕远古时期的伏羲、神农、黄帝都可以算是“老板”,而他们手下的臣子则是最早的“员工”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各国都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系统,并在国与国之间构成了商业网络,于是也就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大商人,也就是大老板。比如送了几头牛就退了秦国的军队,从而救了郑国,还顺便留下“弦高犒师”这个成语的弦高;先在魏国做官,后从商,提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理论,从而被《史记》评价为“天下言治生者祖”(也就是说他是首先将经营生产和发展贸易形成理论的始祖)的白圭。《史记》上说他“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也就是说这个老板能够和员工共甘苦,所以那些员工个个都卖命的干活。可见白圭在管理用人方面,的确有一套;还有先在越国做官,功成名就之后,携家眷美人(也就是西施)泛舟而去的,后来成为富甲天下自称为“陶朱公”的范蠡;以及见到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的王子异人,觉得“奇货可居”,于是打通关节,使得异人当了秦王,自己也当了秦国的丞相的吕不韦等等,就连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据说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

  到了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利于通商。汉朝又开设了丝绸之路,同时鼓励科技发展,汉武帝时期,又发展了海上贸易,使得中国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兴盛起来。而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的许多城市,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商业城市,尤其是唐朝时期的都城长安,更是商贾云集,来自波斯、西域等各地的商人,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货物,空前繁华,长安也就成为了当时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元朝时期,中国的版图扩大,影响加强,元朝与欧洲、东亚、日本、朝鲜、南洋等国家都有贸易关系,各国的商队从世界各地汇集到元大都,在贸易发达的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则出现了山西、陕西、徽州、江右、洞庭、山东、广东、福建、宁波、龙游十大商帮,其中尤其以晋商(山西商人)和徽商(徽州商人)人数最多,实力最强。

  在中国历史上,工商业曾经一度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商人也在国家王朝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吕不韦,原本是大商人,后来当了秦国的丞相,拓地开荒,兴修水利,发展技术,完善工业标准化制度等,应该说秦国能吞并六国,吕不韦的功不可没。明朝的沈万三,在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居然自己承担了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工程。清朝的胡雪岩,购买军火、米粮供应给清军以镇压太平天国,辅助左宗棠开办企业,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主持过上海采运局,就是典型的官商。



------------

老板的历史(2)

------------



  这些人出名并不是因为他们钱财多,而是他们应用这些财富对政治和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影响,也导致他们的灾祸。秦王政登基后,发现一次武装叛乱事件与吕不韦有关,于是罢免了吕不韦的职务,吕不韦见大势已去,于是自杀身亡。而《明史》中记载:“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曰: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这沈万三自己出资修筑了都城的三分之一,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比下去了,脸面已经露的足够大了,居然还要自告奋勇去犒赏三军,这下可把朱元璋给惹怒了:你一个小老板,虽然有点钱,但还是草民一个罢了,居然想去犒赏天子的军队,居心何在?虽然没有杀他,但还是把他流放了。此后又经历过几次打击,沈万三辛苦建立起的基业最终也就败落了。胡雪岩虽然得意的时候受到朝廷重用,依靠捐助军队,协助官府办企业自己也当了官,但当他生意受挫,受到外国商人排挤的时候,各地官僚却敲诈勒索,落井下石,最后清政府又把他革职查办,查抄了家产,落的郁郁而终。这些老板无论从财产还是智谋,都非一般的老板可以相提并论的,但最后都落的惨淡收场,甚至由鼎盛到衰落,也不过短短数十年时间,未等他们财产传给后人,就败落在自己的手里。可见无论怎样大的老板,都不能太过自以为是,哪怕富可敌国,但老板终究只是一个老板,仍旧是布衣一个,草民一个而已。

  不过,在历史上中国的工业和商业从业人员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社会地位。《管子》中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将这四类人比做国家的柱石,但是士和农始终是排在工和商前面的。中国文化和统治政策中,历来都是“重农抑商”的。

  一方面,因为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历次战争中,许多商人借机囤积货物,哄抬物价,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危害,所以后来的统治者对商人就严加限制。

  另一方面,在中国影响深远的学说中,无论是讲求“老死不相往来”,宣扬“无为”的老庄学说,还是后来为统治者所尊崇的儒家学说,似乎都与商人那种“重利轻离别”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儒家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的影响甚重。论语里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朱熹注解说:“怀德,谓存其固的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君子与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矣”。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儒家是觉得贪利的人属于小人,而坚持自己操守,“仁”“义”之人才属于君子。并且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以贫穷为借口放纵自己的人就是小人。

  当然,这里孔子说的意思是:君子爱财,但要取之有道。不过具体施行和理解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怎样才能算是“取之有道”,追求利益是否就是“小人怀惠”,这各人理解也就不同了。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无奸不商,无商不奸”,尤其是许多遵守孔孟之道的文人,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笔下的商人多是重利忘义,满身铜臭,连牙都要镶上金的形象,这样使得在中国人们的心目众,对商人历来都有一种不太好的印象。

  也因为这样,一些决定从商的人,可能从一开始就抱着贪利投机的心态,他们认为商人本就该如此。这就使得古代许多工商业的老板,在积累一定财富以后,就希望后代能够从“工商”转向“士农”,读书习字考取功名,或者置办产业,成为大地主之类的。虽然到了明清时代,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工商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是儒家的思想早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中的各个方面,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当然,“重农抑商”的政策,本身是符合中国的自然条件的。中国土地广阔,矿产丰富,在古代的生活条件下,只需要发展农业,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源进行调配,就已经可以满足发展需要。只是进入近代以后,货物种类繁多,技术复杂,需要在地区间甚至国家间进行分工合作,迫使工商业发展起来。不过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重农抑商”究竟是限制了中国的发展,还是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原因何在?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这里只是借这个思想说明,在中国历史上,工商业的老板虽然能够仆从成群,门客三千,却得不到很多的尊重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因为商人的关系网多是建立在实际利益关系上的,所以一般都是春风得意时,门前车水马龙,“座上客常有”;而失意的时候,多是树倒猢狲散,甚至有落井下石的。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于原来的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采取合并、收购等方式进行改造,最终实行了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私营“老板”这个群体存在的。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策放开,才允许私有经济存在,个体民营企业才逐步发展起来,老板这个词语才逐渐又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最初由于政策刚放开,人们从商经验不足,资金少,所以只是出现一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同时也有一批人则是从全国各地运一些高档产品或土特产,到另一个地方去卖,从中赚取差价。当然,多半也是小打小闹,赚个跑腿钱,人们称之为“倒爷”。而这种经营方式,直到现在依然还是存在的,不过已经发展到“国际倒爷”的先进水平了。处于这个时期的老板不需要知道什么经济学和财务制度,因为也没有那么多钱可管,也不需要知道什么管理和用人,因为多半只有三五个工人或者合伙,甚至是跑单帮的。对他们来讲,重要的是有勇气,能四处奔跑,敢于迈出第一步就可以了。



------------

老板的历史(3)

------------



  随着经济逐步发展,一些人依靠前期的积累,或者从国家银行中取得贷款支持,办起一些初具规模的企业,也从地域间的倒买倒卖,发展成集货源供应、信息交流、交通运输、终端销售成一体的商业网络,各行业因为参与的人多了起来,竞争也就日渐激烈。此时的老板们,开始逐渐了解什么是市场,开始逐渐认识到人才、科技、销售等概念的重要性。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怎样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怎样招聘到更好的人才,以达到更大的占有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的目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一些新的诸如上市、股票、金融、企业管理等等新生的事物。此时的老板多是初期就开始办企业,具有一定经验,并且在同行中比较精明的人物,他们已经占有一定市场,甚至打跨了相当数量的对手。或者是从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一批人,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关系网络,于是下海经商,开始自己的事业。这些人在同行中显得比较优秀,具有一定的远见和魄力,注重广告和品牌,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并寻求发展。

  随着各项有关私营工商业的法律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市场也慢慢摆脱了盲目竞争的无序状态,逐步成熟有序起来。同时国外资金的引入,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国内的一些老板,不得不面对国外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一些企业也做的相当有规模,逐渐形成集团,一些原本国有的大中型企业,也采用合同承包或者转让的形式转成私营性质,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地区间或者跨行业间的联合,形成更大的势力,以求占领更多的市场。而一些人也开始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和关系,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那些单独依靠市场投机或者政策支持而做起来企业难以生存,纷纷破产。不过这并不是说投机型的和依靠政策或者地域优势发展起来的企业没有生存空间了,只是在竞争中逐步被排挤,最终只能存在于一个难以发展的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板就开始考虑吸引人才与培养人才结合,占领市场的同时还要开发市场,变打出广告等待客户为积极寻求客户等等,并借鉴国内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并开发新技术。这些老板一般都具有相当高的情商,在业务、管理、学习吸收方面的能力都比较突出。能够判断形势,迅速作出决定,并快速接受新生的事物,能快速接受并将国际标准化、网络和办公自动化之类的事物应用于现实工作中,学习其他人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用于自己的事业中实践。有一部分做的比较成功的老板,其企业在国际上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老板已经逐步的由纯粹的“生意人”发展成了“儒商”,注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往赚钱为享受或者置办产业的观念。对他们来讲,企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能力和理念的体现。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当初创业的老板逐渐老去,市场竞争开放后,逐渐出现了另一批老板,这些人或是继承家族的产业,或是本身具有很高的学历,但无社会经验就开始在社会上创业。这些人往往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但因为从小家庭条件比较好,所以缺少生存和人生上的历练,只是具备很大的雄心壮志,却缺乏必要的经验条件和心理准备。在实践中往往经过很艰苦的磨练后,被淘汰一大批,但是最终剩下的人,却往往能够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

  当然,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情况层出不穷,不能一并概括总结完全。在未来的发展中,究竟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老板这个群体会怎样,也难以准确预料。过去怎样,各有结论,未来怎样,还是留给未来吧。



------------

老板的分类(1)

------------



  小老板做生意,大老板做文化,拥有的资本不同,手下员工数量不同,做事的方法和气度也就不一样。智慧型老板运筹帷幄,勤奋型老板身先士卒,刻薄型老板众叛亲离,不同的性格和态度所导致的结果也就不同。依照产业规模、管理方式等信息,可以把老板归为几类:

  规模分类

  人的需要会按照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同样的,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其发展手段和目标也会进行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发展所必须的。而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区别不仅仅是在大小上,也会有工作环境和管理观念上的区别。一个全国知名的五星级饭店,与路边小吃铺子的管理自然是天壤之别,而一个跨国集团公司的老板,考虑问题的方式也绝对跟包个柜台卖衣服的老板不一样。反过来说,一个人当前的性格和做事方法以及能力等因素,也决定了其能领导出多大的企业。

  小老板

  小老板重生意。小型企业投资少,规模小,人员一般也不多,即使是劳动密集型的也不过几十个人。这些企业很多都是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技术进行生产,或者是不具备实体的服务业和销售业等。固定资产比较少,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很容易就可以办起来。而由于投资少,只需要在很小的市场范围内有销售,可以在一些不为大型企业所重视的市场或者地区生存。即使这种企业受到了外来竞争的影响,也很容易转换市场或者地区,相对比较灵活。

  同时,由于所属人员比较少,除了老板自身以外,其余人员对企业的影响不大,企内部的事务比较少,没有太复杂的人际关系,不需要在管理上投入很多精力,只需要在规章制度和责任问题上进行明确,就可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了。因为没有太多的管理事务,同时为了节省开销,有时候小型企业的老板也会直接参与企业中的一些运作和执行方面的事务。

  对于这种小型企业的老板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投资带有短期性,经营手段上显示出很强的利益目的,即使想做一些长期的投入,也难以保证这个投资长期稳定的有效,所以就干脆进行一些快速直接见效的投资,哪怕是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式的生意行为。甚至有些老板只是想着赚够钱让自己享受,或者安稳的做一份生意不求发展,其在平时的经营和态度中带有明显的享受安逸的倾向,甚至透漏出置办产业,不想再打拼,要依靠积蓄或者其他比较安稳的方式进行生活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士气,同时也说明其本身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盲目性,只是为了做生意赚钱而已。

  同时,由于企业从业人员少,老板直接决定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所以老板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有远见,有目标的小老板,会适当进行一些长远的投入,注重聘用和培养人才,积极寻求市场和重视新技术的利用,从而在逐步积累中将企业做好做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小老板,采取守业的心态,因为小型企业创立相对比较容易,积累了一定的信息和经验,找到资本就可以创立,所以这些老板甚至会刻意对下属的员工进行限制打击,以防止新的竞争对手出现。所以严格来说,所谓的小老板,并不是指严格的资产和企业规模的限定,而是存在这种“小老板”心态和经营模式。

  中老板

  中老板重发展。中型企业规模比较大,人员比较多。已经占有了一部分市场,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产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这个前提下,中型企业的目的就是将市场扩大,企业做好。中型企业一般以产品营销和综合服务为主,资本运营只占很少一部分。为了做好企业,中型企业会进行一些长远投资和客户资源的开发维护,注重人才的培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甚至会自己进行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这些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运行模式等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注重企业发展速度的控制和竞争力的培养,积极开发并适应新的领域和地区的市场。但在投资的同时,会对市场进行分析和考察,积累经验,以长期收益为目标,而不是短期性的投机。由于人员比较多,也会设立分层管理制度,所以在管理上也比较重视,会有一些专门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等部门,员工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中型企业的老板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对企业各个管理层进行管理。这些老板赚钱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他们会将权力分散给各个管理层,以增强企业整体的配合和凝聚力,重视生产技术人才,同时也重视管理人才。不过中型企业的老板因为事务繁多,从上到下各个方面几乎都要顾及到,同时也要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承受繁重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所以对其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大老板

  大老板重文化。大型企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资产也比较雄厚,在业内和地区内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企业人员众多,结构复杂,所以会产生很多关系上和观念上的矛盾。大型企业中,由于各人负责专项工作,很多事务都需要团队合作,同时企业间各部门相互辅助或制约,关系也就格外复杂。在产品和服务上,大型企业一般都具有自己知名的品牌,其企业本身的名称或者品牌,在市场中会形成一种形象概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良好文化氛围,以企业文化为精神核心,这样可以化解矛盾,增加企业本身的凝聚力,同时以企业文化与产品质量和服务结合,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增强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除了做产品销售以外,许多大型企业也会参与资本运营,这样企业本身的影响力和形象,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然,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是“企业文化”,但这个词比较抽象,虽然很多人对之进行解释,但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应该说从产品特点到品牌的图案设计等等都可以归入企业文化的范畴。不过我们这里所提到的文化是指“企业所包含的文化”,既指那些企业自身发展出来的,带有自身属性特色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等企业文化,也包含一些既定的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观念等社会文化。前者是企业本身创造的,后者是最基本的,企业必须遵从和做好的。



------------

老板的分类(2)

------------



  当然,这种企业一般都是由几个大股东和一些小股东共同所有的,而我们这里所指的老板,是企业的直接管理者。他们也会拥有企业的一定量的股份,对企业的日常事务和人员拥有直接管理权。大型企业的老板,一般只参与企业的重要决策和企业高层的管理任命,其做企业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管理理念,打造品牌形象等。大型企业老板做为企业的核心,其本身的管理观念和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其言行也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威信,属于标志性的人物。这些老板一般都经历过很长的社会和工作磨练,能够达到知人善用,具有很强的辨别和领导能力,同时也会对下属要求严格。

  超级老板

  超级老板做影响。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其影响就会跨越几个行业,或者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这种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每一个动作都会对本行业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大,影响力强,当其势力进入某个地区或国家的时候,甚至会改变当地原有的环境和文化。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这些企业的影响力,并且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大,所受的金融动荡或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一些地区,甚至是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得不将这些企业做为一个因素来考虑。

  对于这些超级企业来说,包括企业文化以及公众形象和政治等等因素在内的企业影响力做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甚至要超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实体资产。所以,这些超大型企业,不仅会利用周边的文化、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寻求本企业的发展,而且会主动创造并扩大影响,以此来改变企业内外的条件,使得周边环境适合自己发展。

  超级老板注重下属集团领导或下属企业的领导的效能,很少参与具体的经营管理,而是会关注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走向,做出发展方向指示同时做为超大企业的代表对这些变动产生回应。这些人往往在本行业中属于顶尖的人物,有时候他们只是说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人们广泛的研究论述的题材,并引起整个行业的震动。他们的存在与否,也可以决定股票的涨跌、员工的士气和投资人的信任度等,其本身已经有精神领袖的性质了。

  能力分类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做事方法和态度,老板自然也会其不同的管理方法和观念。有的老板重利,有的老板重义,有的老板重名。在办企业的过程中,有的老板看重严格的管理,有的老板看重人才的发挥,不过是萝卜青菜,各有所好,天上地下,各展所长。

  智慧型

  智慧型老板善于用人,他们能够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公司的各方面事务都安排的有条不紊。他们能够统领全局,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也能很好的把握,了解企业的实力和优势,并制定出最有效的计划方案发展企业。对内安排人员,调解矛盾,对外与合作者会议谈判,与对手明争暗斗,处处都显得特别睿智。他们依靠这种睿智使人信服,形成自己的威信。可以说这类老板属于一个好的老板,同时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不过,正是由于这类老板自身的领导统筹能力极强,所以会显得其他人的无能,因为其对公司整体能够完全把握,所以也不需要其他人有特别的统筹和领导能力。这些老板甚至会因为自身智力的优越,一贯受到其他人的肯定,所以对其他人的领导能力并不信任,在有意无意之中会压制其他人的领导才能,有时候会显得有些专断。

  虽然这些老板善于认识并发挥出下属的长处,却只是需要那种能够按照自己的安排将事情做好的下属。由于这类老板本身的计划周密,能力强,所以习惯将所有权力往中央集中,事情无巨细一一过问,使得属下员工难以也不允许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不知不觉中,会形成一批做事能力很强,但是对整体局势把握能力不强,缺乏统筹领导和应变能力的属下。当然,将强在谋,兵强在战,这是一种很完美的组合,可以使得企业平稳快速的发展。但是以智慧型老板为完全思想首领,其他人只是负责按照指示行动,使得一切事务都离不开老板。若是企业老板和此类领导更换,或者在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老板无法联系的时候,就会使得所有的事情变的乱成一团。

  对于一个员工来讲,跟着一个这样的老板,有利于发掘自身的能力,但是很难有突破性的长进,因为很多时候智慧型的老板会依照你的特点安排一些最适合你的工作,并要求最保险的行事方法,这样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有朝一日失去了智慧型老板的指示,便也就什么都做不好了。

  魅力型

  魅力型的老板具有很强的团结能力,虽然其本身并不一定要具备做事和计划能力,但是能够慧眼识人,并给予其充分的发挥空间。对待有才能者能够做到礼贤下士,并且听取意见。这些老板虽然并不威严,但能得到下属和同行的尊敬。无论本质是怎样的,魅力型老板对外能够显得像谦谦君子,做事正直,对内能够体恤下属,给予其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尊重。这类老板的魅力来自于其资历、人格和行事态度等方面,而不是其个人的能力,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这种老板的魅力成为影响员工积极性和对公司信心的主要因素。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老板的统筹呵呵领导能力一定不如智慧型的老板。他们之中的有些人确实是确实是不具备统率和市场预测能力,但也有些在这方面的能力甚至会超过智慧型的老板,只是他们不会过多的监督和限制下属的权力,不会对大小事务都做自己的意志安排,而会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样的老板就会给人一种被信任的感觉,同时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下属,使得众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崇高感。

  这种老板需要下属的能力很强,虽然会给予员工一定的责任和发展空间,但并不是每个员工都具备这种发展的潜力的。也就是说他们将企业统筹和计划的责任放出一部分给予员工或者下级领导者,使其有锻炼的机会,然而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够从中学习并增长到能以承担的地步。做为一个员工,跟着这样的老板,当然可以发挥出自身的实力,但也需要你本身具备这样的实力或者潜力才行。



------------

老板的分类(3)

------------



  勤奋型

  勤奋型老板做事身先士卒,工作努力,夜以继日,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在公司里四处忙碌。总是闲不住,哪怕没有需要管理的事务,也会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如果闲下来,就会觉得全身不舒服。虽然许多老板也都是工作狂,不过勤奋型老板指的是那些虽然整日忙碌,但也因此不知道停下来思考如何发展,如何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只知道一味的苦干,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将企业做好的那种老板。他们是一个很好的工作者,却未必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

  很多勤奋型老板虽然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能力,但是他们对公司的大小事务却都不放过,哪怕只是要自己看一眼,提不出意见的,也要求员工全部拿过去给他看,有时候会直接找一些业务工作做为自己的工作来做。他们之中很多人由于自己属于喜欢做事的人,所以也要求手下员工非常的勤奋,会主动或者不自觉的找出许多事情给员工做,甚至有些事情是完全不必要的,也要求员工去做,只是因为不想看到员工闲着而已。勤奋型老板做事认真勤奋,不过这也只是他们唯一的优点,做企业终究不是拉板车,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执着于做事而不会去思考,因此会错过很多发展的机会。

  做为一个员工来讲,勤奋工作是必要的,但单单依靠勤奋是不能将工作做好的,还需要使用对方法。跟随着一个勤奋型老板,能够锻炼自己的活力和主动性,只要表现的相当勤奋,对于每件事情都做最大的努力,一般很容易得到认可。

  义气型

  这类老板其本性中看重义气交情,这点在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中处处都能表现出来,因此也会将这种观念带入企业管理中。不过,义气型老板并不仅仅指的是表面上的整天对人称兄道弟,做生意重义不重利的那种老板,而是指那些将仁义的思想融入企业文化中,并不是以完全的利益和商业规则为行事基准的。

  义气型老板一般都比较体恤员工,他们也会制定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施行的时候比较人性化,重视员工的需要。对外合作和生意的时候,他们也重信义,讲感情。也因为这些老板对仁义看的比较重,也就使得他们对于那些不讲信义的人比较痛恨,处理的方式也会比较严厉,宁可不做生意也不愿意与之合作,再有能力的人也不会录用。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比较自律,坚持自己的原则,对自己不得以做出的错误决定,或者以前的过错,无论直接还是用其他迂回方式,也能够设法弥补。

  不过义气并不是博爱,反而义气型老板是非观念比一般人更强烈,对于那些他们不认同的行为,或者他们观念中持有意见的人,会有一种避而远之,甚至是仇视的态度,这种态度有时候能达到固执和偏激的程度。

  做为一个员工,遇到义气型老板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并表现出足够的勤奋和能力,这样才能得到认可。而一旦得到这类老板的认可,就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途。但是如果不能得到认可,或者在这种老板的概念中已经形成了偏见,除非有特别的事件和突出的表现,否则很难再改变他们的看法。

  勇气型

  勇气型老板本身在生活中就敢于冒险,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寻求刺激,对于那些他们认为有困难的事情,本能的会去设法战胜。而在办企业的过程中,这些老板也会表现的勇气十足,工作中充满激情,习惯于挑战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努力去做好,具有很强的主动性。

  当然并不是说这类老板就是一味的勇猛直前,不顾后果,急功近利。这些老板往往会经过充分的准备,在对整个计划或者新生事物进行过必要的了解之后才会具体施行,只不过他们更倾向于用新的事物和方法,在选择过程中即使证明有很大风险,他们也会坚持去进行。但是这也并不是因为他们像智慧型老板那样看问题看的比较远,比较深入,能够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很多时候勇气型老板对他们要执行的计划或接触新的事物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未知的冒险性存在,使得他们更想去挑战,同时他们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勇气型老板有这样表现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天生属于冒险型的,有叛逆性格,喜欢另辟蹊径;有些则是由于有很高的理想,希望通过这种高风险更快的达到目标;有些则是喜欢冒险时候的刺激和成功后的满足感等等。

  挑战并不是总能成功,勇气也不是成功的保证,在挑战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风险,遇到一个勇气型老板,一定要能够接受这种情况。在工作中多一些热情,同时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这样能够通过进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学到更多的经验,增长更多的见识和能力。

  保守型

  与勇气型老板相反,保守型老板在做出决策和选择用人的时候,趋于保守,不喜欢冒风险,对于一些新生事物不容易接受,持观望态度,在执行计划工程的时候,哪怕利润和回报比较低,也会选择比较安稳的方式,以一种守业的心态来管理企业。

  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是会遇到很多陷阱和危机,小心谨慎是必要的。对工程计划认真验证,反复考虑也是必然的程序,不过对于精明的老板来说,暂时的缓慢只是为了看清方向,而少许的后退却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准备超越。但是保守型老板对于计划工程总是习惯于关注于其不利的方面,而很少考虑其有利的方面。而且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或者只是空想计划,不会真的进行准备,或者缺乏认真施行的魄力,只是希望维持现状,只要能够有收益就心满意足。他们害怕失败,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进行挑战。

  商场如战场,不能进步就意味着落后,不能跟上市场变化最终就会被淘汰。保守型老板要么能认识到不足,采取措施进步,要么维持现状并逐步消亡。遇到一个保守型老板,自己只要能将分内的工作认真做好,很容易被认可,不需要有太多的热情和建议。

  投机型

  与勇气型老板一样,很多时候投机型老板也会进行一些风险性很高的商业行为。同样,在勇气型老板中,许多人也是希望通过这种高风险的行为得到高回报。但是勇气型老板多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依靠积极的准备和不懈的努力来实现成功,具有很强的主观主动性,而投机型老板则是依照自己判定的商业规则中出现的机会来进行商业行为。

  准确的说投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投机是一种根据自己判断选择最佳投资机会的行为,当然这种行为并不触犯法律法规,在市场规则允许范围之内。只不过有些投机者是利用规则之中的漏洞,而且会引起一定的恶劣后果,所以投机行为才会受到抵制。简单的说,从购买彩票到战乱灾祸的时候囤积货物高价卖出都属于一种投机行为。购买彩票遵守人们制定出的规则,而战乱灾祸的时候囤积货物,哄抬物价,也符合市场规律,不过后者却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属于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后来才会被人痛恨和惩罚,但是又很难对这种行为进行严格的界定以禁止,所以投机行为也就成为了一种可能。



------------

老板的分类(4)

------------



  投机的目的不过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投机型老板单纯的以利益为重,有些还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观念,在他们看来只要不违反法律的事情都是合理的。不过道德属于一种公认的行为标准,但又无法明确规定范围,每个人的道德标准或高或低都有不同,没有严格的标准界限,所以并不是说投机就是一定种错误,应该受到严厉的严惩。也不是说投机型老板就应该受到制裁。

  投机型老板习惯于寻找规则和法律的漏洞,或利用某一时段出现的比较有利的商业机会,做事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而投机多是利用一时的机会,或某个阶段中规则的不健全的地方,一旦投机的人多了起来,就会出现相应的规则或者办法来弥补这个漏洞。因此投机型老板自身需要不断的变化,或一时投机获得利润后转向正规的商业运作,或继续寻找其他漏洞进行投机,或到其他领域寻找机会。总的来说,投机型老板并没有打算长期坚持,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员工遇到一个投机型老板,需要能够适应其做事的方法,无论这个老板只是处于投机期,会发生转变,还是这个老板将投机做为一种商业手段,会不断的寻找投机机会,这些情况都是很不稳定的,会根据规则和市场的变化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立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所以做为员工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要做好大的转变的准备。

  权术型

  依照自我的是非观去判断事物,利用各种权力、策略、智谋、手段、关系等来影响其他人,从而左右事物,使其符合或接近自己的意志去发展,用诸于小我们就称之为心机,用诸于大我们就称之为权术。只不过由于各人的职位、经验和能力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力的大小和范围也不同罢了。因为许多统治者利用强权、暴力、欺骗、蒙蔽、诡计等不正当手段,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身上,以排除异己,达成自己的目的,从而使得人们对权术一词并无好感。

  做为一个老板,对外要与供应商、客户、国家管理机关等打交道,对内则要面对属下的员工,有些还要面对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等,无论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都会遭遇各式各样的人,也不得不处理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而权术型老板则正是精于此道。

  权术型老板未必擅长生产和商务,也不一定会因人施用,懂得发展企业。但是他们精通人与人的关系矛盾,并善于利用这种关系。他们在办理事务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习惯于想到利用人情和人际矛盾等方式来解决。这些老板权力欲和控制欲比较强,为了达成目的可以化敌为友,可以与自己不屑的人合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会不择手段。原因就是人对他们来讲只是利用和实现自我的工具而已,在他们的观念中,人只有有用和无用之分,所以他们不按照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许下某种诺言,永远描绘出美好的前景,善于鼓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又不会真的去实施。

  善于权术的老板游走于各种人际关系和不同的性情爱好之间,总是在揣摩其他人的心态,希望能利用他人同时又防止自己被人利用,这样他们本人也就变的多疑起来了。并不是每个多疑的老板都是权术型的,但权术型老板却都多疑。因为他们要任用拉拢一些有能力的人来辅助自己,却又心存怀疑,同时权术型老板因为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重要的属下足够的发展和工作空间,也没有足够的魅力来影响这些人,所以权术型老板往往采取内耗的方式,故意在员工中制造一些矛盾,使得其中两方或者几方势力互相制约。而且由于多疑,权术型老板往往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并对公司各项事务进行监督,很多时候即使表态要将某件事情全部委任给下属去做,但会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过问,发表意见和指示。这时候的老板看起来相当的忙碌,每天要处理大量事务,十分的勤奋,为此吃不好,睡不着,甚至会因此而生病。但事实上却是由于权力太集中,权责不明确的原因造成的。

  当然权术型老板并不是仅仅依靠权术见长,他们也会在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能力,只是其习惯并擅长用权术来解决问题。员工遇到一个权术型老板,很难取得其信任,自己锋芒毕露绝对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少能者勤勤恳恳,有能者量力而行,由于权术型老板即使没有大的建树,也能保证风调雨顺,所以也算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权术型老板一般对于人性有很深的认识和独特的理解,从他们身上能够学到的东西往往会很丰富和深刻,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严厉型

  严厉型老板对属下要求严格,他们信仰以法治企。他们会制定复杂的制度,同时再制定一些守则来保证这些规章执行,然后再设立一些机构和部门来监督这些守则的执行。虽然一定的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必须的,而保障这些制度的执行也是必要的,但严厉型老板过于强调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员工的约束力,他们相信只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就一定能够保证顺利生产,公司正常运转。

  严厉型老板以良好的纪律,严格的管理来取胜。他们之中许多人都认为管理就是管住人,担心制度中有遗漏,会造成员工散漫,难以管理,同时自己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智慧去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危机,只能依靠制定大量的制度条例来进行约束,有时候固守成规,显得非常死板。不过,严厉型老板多半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而且他们做事多半依据规章条例,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色彩而有失公正。

  做为一个员工,如果遇到一个严厉型老板,需要能够克尽职守,勤奋工作,能够锻炼自己做事的条理性和办事效率。但是不要限于教条,需要保留一些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刻薄型

  严厉型老板对人比较严格,做事讲求制度和效率,但他们制定的规则注重整体约束力和公平性,其目的是将企业做好,保证日常事务不出差错,他们一般不会专门针对某人,能够做到以身作则。而刻薄型老板则是对员工比较苛刻,他们会专门针对员工的行为制定一些烦杂规则,要求员工严格执行。一般这些条例制度却过于苛刻,而且偏重于处罚。

  刻薄型老板所制定的制度很多都是显得可笑不合理的,甚至是违反法律侵犯人权的,诸如上厕所也要规定时间长短和次数限制之类的条例,也并非只是在笑话中出现。而找一些借口克扣和拖欠工资,平时工作时间和节假日让员工加班,却找一些理由不给予补偿的事情也是司空见惯的。而且刻薄型老板并不能以身作则,其规定往往只针对员工具有约束力,只是要求员工严格去做,自己却随心所欲。他们对待员工也会根据个人喜好而明显不同,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标准。有些刻薄型老板甚至干脆不制定制度,只是依据个人意愿对员工进行惩罚,言行不一,朝令夕改,这些老板的目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耍威风而已。

  遇到一个刻薄型的老板的时候,自己不能表现的太过软弱,但是直接对抗又容易使得矛盾激化,使其怀恨在心。对待这种老板,需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扩大在公司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持有强硬的态度,但要具体方法上可以迂回一些,不能太固咄咄逼人,更不能使得这类老板当众出丑。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影响力和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



------------

老板的分类(5)

------------



  享受型

  享受型老板做企业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享受,而不是企业的发展扩大。或者是其本身就没有管理企业的心思和才能,依靠继承或转让的方式得到企业,只是注重日常生活的挥霍和享受,而不关心企业的状态和前途。

  有些享受型老板是经过一番努力后功成名就,然后在灯红酒绿的应酬中逐渐颓废,失去往日的锐气。有些则是从小养尊处优,没有领导才能,或者本身就不喜欢这个行业,但又不得不继承了企业的所有权。

  享受型老板管理下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即使有很好的基础和强大的实力,但是也会很快空虚萎缩下来,甚至会出现一夜之间崩溃坍塌的情况。即使这些老板最后能够挽回局面,或能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经验,提高管理水平,逐步适应企业发展,也必定已元气大伤。

  人在得意的时候往往会变的自大,看不到危机,暴露出人性中很多的缺点。所以做为员工不要在享受型老板最得意的时候告诉他们:你这样不行,要礼贤下士,要卧薪尝胆,要花费精力管理企业云云。如果他们真的能够听从这些劝告,就不是享受型的老板了。

  无能型

  这类老板并非不关心企业的发展,相反的他们会花费很多精力在企业管理上,但是由于他们缺乏领导才能或者本性中的一些缺陷,使得整个企业散漫无序,不但不能指挥员工有效的进行工作,反而会使员工花费大量的精力在一些无意义的工作上,经常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无能是个很广很模糊的概念,没有人是所有方面都擅长的,也没有人是所有的方面都不行。无能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手相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能力相差一线,胜负也就立判。无能型的老板并不是指这个人就是没什么能力,而是说其不具备领导才能。例如一个人可能专业知识水平很高,具有很强的科研技术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员工工作者,但却未必能成为一个好老板,未必是一个好领导者。而除了能力之外,很多因素都能使得一些不适合做老板的人当上老板,所以遇到一个无能型的老板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无能型老板则是泛指其存在对企业有一定的破坏力,其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当然其表现可以是多样的,用人不当,管理不到位,决策失误等等,不过绝非其一时的大意,而是他们本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遇到一个无能型老板,最好还是换个老板吧。

  当然,同员工的分类一样,这个分类也只是从做事态度和方法方面进行分类的,人都是复杂的,有时候一个老板身上会同时带有几种不同的特征,何况这些归纳也不能尽涵盖老板所具有的特征。而且,一个老板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由于自身经验知识的积累,或者资产、市场、产品等变化,也会使得老板的做事态度和方法产生转变。比如从投机型转向勤奋型,从严厉型转向享受型等。所以不能单一用这些类型的去衡量一个老板,也不能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一个老板。具体的问题用具体的分析,遇到不同的老板,也就有不同的方法来对待。



------------

成长(1)

------------



  除了这些分类方法之外,不同发展时期的老板也会具有各自的特点,对于老板个体来讲,必然要经过由创业到发展到稳定的一个过程;而对于老板这个群体来划分的话,也可以分出哪些老板是处于创业期,哪些老板处于颓废期。判断出自己所处的企业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和职业前途。

  积累期的老板:积累包括两个方面,既必要资本的积累和经验知识的积累,如果只是将经验知识的积累定义为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而不计算基础知识和短期的筹备工作以及非专职性的工作经历在内的话,那么有一部分老板也可以不经历积累期,或者其积累期非常的短。他们可以通过投资和借贷等方式取得运营资本,或者依靠学历和关系等因素取得一定支持后,在创业过程中再学习工作经验。不过,绝大部分人要想创业是必须经过积累期的,只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参与投资的资本增多,现在资本积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采取自己积累和外来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全额使用外来资金等方式来得到运营资本。但也因此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就显得更加重要,成为影响投资方信任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可以将其量化换算成一种资本,做为企业的一种投资股份。当然,准确的说处于积累期的人还不能称得上是老板,但是他们具有成为老板的意识和准备,这些在日常工作和人际关系上都可以体现出来。

  创业期的老板:创业时期都是艰苦的,创业时期的老板也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所以不得不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由于创业初期的资金、人力、经验等问题,老板也会像普通员工那样做一些杂事,而且会加倍的努力。同时他们也会为自己和员工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未来,甚至会许下相当美好的承诺,不过这并不是具备法律法律效力的保证,所以也不要太当真。

  发展期的老板:企业的架构建设起来,基本的工作章程和管理规则也已制定,有了一定的经营行为,即使没有到赚钱,至少也已经能看到前途希望,此时的老板渐渐退出具体的业务工作,而开始思考怎样管理发展,增强一些管理知识或者思考如何招聘一些辅助管理的人才,来加强内部管理,以拓宽市场业务,寻求发展。此时的老板,才会真正的具备一些“老板”的性质,以一个完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发展企业。

  稳定期的老板:准确的说,这一时期应该属于老板发展企业的瓶颈期,许多老板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受市场环境、经济政策、个人能力、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企业规模或产品市场难以扩大。这一时期的企业会寻求稳定,稳步发展。不过外部的政策等因素是不能依靠个人或者企业的意志来变化的,所以有能力的管理者就会从自身的经验、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企业产品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方面入手,另辟蹊径或者积蓄力量以求突破,此时的老板会为发展做一些必要的学习,或者聘用一些对企业来说现阶段还用不上的人才,为将来的突破做准备。当然,也会有一部分老板安于现状,或者因为魄力不够,只求稳定和维持现状,不过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是不进则退,会很快进入颓废期,被市场淘汰。不过稳定期只是说在企业的规模和占有的市场大于老板的个人能力和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时候才会出现,有些老板学习能力和意识比较强,能够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准备,及时更新管理方式理念等,因此能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也就不会存在这个瓶颈时期了。

  突破期的老板:处于突破期的老板,会经历一种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上的转变,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前面的创业期和发展期不同的是,突破期的老板一般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瓶颈期,在积蓄力量,寻求出路。因为经历过瓶颈时期的困惑和磨练,所以这些老板已经具有相当的经验和魄力,能够启用新人,接受新意见,这样的企业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当然,所谓的突破期不只是说企业由下向上,由小到大的发展,也可以是横向的向其他领域发展,甚至是摒弃一部分迂腐陈旧的东西,缩小精简式的发展。

  衰落期的老板:虽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点起伏是很正常的,但衰落期并不是指企业规模的缩小或者利润的下降。衰落期的老板多是一种盲目乐观或者安然享受的心理。认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发展的规模已经足够,并有很美好的前景。然而事实上企业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和隐患,整个行业也处于一种由盛到衰的过程中,这些企业虽然表面上相当的繁荣,但其实已经走向僵化和衰落,处于一种外盛内虚的状态。

  颓废期的老板:处于颓废期的企业,一般都是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由于管理松懈或者技术落后等原因,致使形成经营惨淡,苦苦维持的局面。这类企业中,无论老板还是员工,都是一种失去斗志和信心的状态,虽然可能口中求新求变,但未必真能够行动起来,而且这种企业也会具有一些相当顽固的“团体”和“习惯”之类的根深蒂固的东西,很难破除。进入这类企业中的新员工,受到其氛围的影响,会消磨意志,难以发展。这类企业需要新观念的引入,但能否发展起来,则要看老板和其他领导者的能力和魄力了。

  由于地域间的文化观念差异和经济政策的差异,也造就了不同地区商人所独有的一些特性。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工商业界就按照地区划分成十大商帮。这些商帮因为不同的地区背景,也就早就了各自独特的经商特点。

  在现代社会,地域间的文化信息交流频繁,所以差异也渐渐缩小。而且各地商人流动性大,某个城市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同时这个城市的商人也会走向全国各地,因此各地区商人的特点差别也就不那么明显。但是不能说差别已经完全消失,就整体上来看,还是会因为地区差异带上一些不同的印记。



------------

成长(2)

------------



  北京老板

  在中国,北京是一个特殊的地域,不仅仅是因为北京是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因为北京做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城,有其独特的京味文化。当年的皇城,今日又成为首都的北京,住在这里的人多少总会有些优越感,即便是已经没落了的王孙,也会保持一份内心的矜贵。

  北京人能言善侃,他们平时谈论的事情很广,无论是天南海北,衣食住行,花草虫鱼都可以成为话题,从家常里短到国际局势,也都是他们关心的内容。所以跟北京老板打交道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求自己的口才多好,能与其对侃,而是要求能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北京做为中国的首都,所以北京人对政治是格外的关心,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北京的老板身上带有很重的政治气息。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管理机构众多,所以大小老板多少与官员都有些联系。而且北京人口众多,由于发展定位的关系,工业不算发达,以商业和文化信息业为主,而这些行业都受政治政策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北京的老板身上政治气比较浓厚。

  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北京文化氛围也比较浓厚。北京人又比较关心政治,所以在行为上会显得“君子”一些,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对自己的谈吐举止比较注意,会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平时乐于助人,重视朋友。办企业的时候讲求以诚待人,注重人际交往,以信息和诚信取胜。但是相对的,北京老板身上也就少了几分商业气氛,他们往往看重人情和关系,使得利益划分上会产生一些模糊,容易引起矛盾。同时他们自持身份,对一些完全的利益合作关系会有一定的排斥。有时候因为太注重身份和面子,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有时候宁肯放弃一些商业机会也不愿意“纾尊降贵”。太浓厚的政治情结,也会冲淡对市场的重视,有时候会被政治感情左右,淡化了市场的需求的重要性。

  上海老板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上海被迫对外国开放,允许外国人自由进行贸易通商,并提供相应的居住和安全条件,先后成立英、美、法等租界。因此,从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此后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无数的外国商人来往上海,大量的外来文化在上海交融,许多外国和国内的大型企业在上海进行投资,各种外商之间,外商与国内商人之间,国内商人之间,在上海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所以上海就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同时也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形成了其独特的经商环境。建国以后,上海经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造和发展,脱胎换骨,面貌一新,逐步发展成国际型的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因此由于以往的国外商业影响为基础,以及文化传承的影响,使得上海的商业氛围非常的浓厚。

  上海的老板都注重利益,以纯粹的商业交易为目的,做事认真细致。在生意或雇佣的过程中,上海老板注重合同契约的效力,遵守法律和商业规则,重承诺守信誉,明确权责和利益分配等关系,所以不容易产生经济纠纷。他们在商业过程中目的明确,追求利润,即使进行一些人情交际,也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

  不过,上海老板的精明,已经到了琐碎的地步,为了明确条款和责任,甚至在一些细微的问题纠缠不清。精明有余而魄力不足,往往由于太过精明细致,放弃一些有风险的机会。同时由于上海近代的商业历史,上海的文化中形成了一些以利益和自我为重的元素。因此虽然上海聚集了很多国内和国际的知名企业,同时有辉煌的商业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但是目前中国其他很多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几个城市的工商经济和金融等方面,也已经相当的发达,甚至已经超过了上海。

  上海老板过于自傲,盲目排外,坚信自己的理念和做法是正确的,不肯让步。同时习惯于以财富利益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个别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以貌取人,以钱取人,整体表现出来就是对内地的商家企业不信任,对美、日等先进国家的文化和经营理念的推崇。由于利益为重,他们对一些生意上无用的,或者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人或事上不愿意花费时间。

  浙江老板

  浙江自古就有两大商帮:宁波帮和龙游帮。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工商业飞速发展,连续几年在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第一位,尤其是潮汕商人和温州商人,更以聪明智慧,善于经商而出名,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浙江商人,也成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商业群体。截至2002年底,浙江省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老板精明,善于发现商机,并且不拘泥于地域和形式,喜欢四处冒险,哪里有商机就把生意做到哪里,在企业经营方面也比较灵活,能够根据形式及时做出相应变化,敏锐并准确的做出决定。同时一旦做出判断,他们能够克服困难,追求到底,认真执行。几乎可以感到他们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觉察商机能力和计划施行能力。浙江老板同样注重细节,从小处着手,但并不是斤斤计较,而是由小及大。他们虽然也看重利益,却能够看的长远,并不仅仅以眼前的利益为重。他们虽然也关心政治,看重企业文化,但并不自持身份,能勤劳刻苦。在生意上浙江老板也并不追求创新开拓和气派广大,会看稳了市场再着手,只是在施行的手段上比较精明灵活,由小商品入手,能够做成大买卖。他们也会积极吸收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不过,浙江老板因为注重生意,又不会持身份,所以在生意场上会使出各种手段,虽然不一定会违反法律,但是有时候会钻钻空子,注重目的,但不计较手段,为了完成目标,并不在乎跟什么样的人合作,采取什么样的途径,甚至会出现欺骗和假货等现象。同时浙江家族性小企业比较多,企业老板的文化和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高,能够成功多半取决于他们的精明和经验。



------------

成长(3)

------------



  山西老板

  山西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气候恶劣,所以山西人自古就有从商的习惯。晋商历史悠久,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老板能够刻苦勤俭,不怕艰苦,重视群体。山西自古商号票号比较多,影响大,这往往需要很高的信誉,所以山西老板重诚信,以信义著称。

  山西老板善于精打细算,生意之道是薄利多销,因此对商业信息是分外的关心,从本企业产品的成本到产品运输到市场的承受能力等等信息,都在他们的计算之中,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成本,实行薄利,占领市场。

  不过由于山西老板虽然继承了晋商自古就有的信义精神,同时也会带有一些古代商人的安家立业的思想。他们精打细算之余,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忙于购置房产和汽车等,进行享受,缺乏国际化的商业氛围和竞争意识。

  安徽老板

  同晋商一样,徽商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庞大的势力,对中国的工商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徽商中流传着一条古训:“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安徽老板善于利用政治,用自身具备的良好文化素质在面对官员,人际交往的时候应付自如。安徽老板注重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所以在经商过程中会遵循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和“诚信”,在商业活动中也喜欢利用文化来造势。

  因为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安徽老板重信义,甚至会舍利取义,那怕减少甚至会赔偿一部分利益,也绝不做出有损信誉和道德的事情,他们这么做并不是出于长远投资,长远利益的考虑,而是出于他们本身的道德标准和文化修养。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传统和思想的影响,安徽老板虽然算是一个好老板,但未必会是一个成功的老板。太过重仁义轻利益本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利益收入,而且由于儒家与商家这种道德与利益观念上的冲突,使得许多安徽老板并不看重自己的商人身份,甚至有些轻视,缺乏国际化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的概念。

  广东老板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的经济借助天时地利之便,迅速发展起来,一时广东商贾云集,老板遍地。由于整个商业氛围的影响,广东老板十分看重利益,会不辞辛苦的去想尽办法赚钱,并以赚钱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和身份的标准,这样也就使得其他的人不得不全力工作,想尽办法赚钱。

  广东的老板大多并不关心政治,甚至对政治有一种厌恶感,他们以利益为重,以商人身份自居,除非生意的需要是不关心政治的。为了赚钱,广东的老板会想尽各种办法,如果想从众多商家中脱颖而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标新立异,敢于冒险,因此广东的老板喜欢接受并尝试一些新的事物和方法,重表面包装。而且这不单只是是他们的做生意的方法,甚至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成为其文化中的一部分。

  不过,由于广东以钱为本的标准已经成为一种思想意识反映在工作生活的各方面,也就使得一部分人变的不择手段起来,以钱为目标,并不在乎得到钱的途径。同时在价值观念上也会认为只要有了钱就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甚至以钱作为一切的基准,思想缺乏道德文化和人性的观念。因为这种思想模式以及在人际关系上多以利益为目的的交往,使得他们无法从他人身上取得精神联系和依托。同时他们也会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得到额外的利益和帮助,或者是为了取得一种精神慰籍,使得广东老板多半信奉神祗,无论真信还是假信,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安心,还是出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无”的思想,或者说是为了迎合流行风气,就使得许多广东老板有了信神拜佛的习惯。

  东北老板

  世人都知道东北人勇猛、豪爽、讲义气、够朋友,一方面由于地域和气候等影响,确实使得这些品质在东北人中表现的更突出一些,另一方面却是由于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为大众所称道,所以真真假假之间,也就使得东北人在日常行为中,潜意识的依照这些标准行事。这造就了东北人重义轻利的经商性格,不过这里的重义却是出于他们自身的性格的影响。

  东北老板重朋友,做生意的时候讲信义。同时也要求对方够朋友,讲信义,如果发现对方有欺骗的行为或者对之有怀疑的态度,就会发怒而拒绝合作。他们做生意往往以当地资源、制造业为主,以待人真诚豪爽取胜。遇到一个东北老板,要对其脾气秉性进行了解,他们往往心直口快,不善于隐藏脾气,如果能让他觉得你有能力,够朋友,那么相处也就容易的多了,反之则会很难相处。

  不过老板毕竟是老板,虽然并不以利益为重,赚钱依旧是主要目的。由于地域的限制,东北人外出做生意的少,往往是立足于本地或者是习惯从事本土的餐饮和木材等产业,自我地区意识比较强,缺乏行业突破性和与其他地区的融合性,在经商过程中并不十分的精明和灵活。

  湖北老板

  湖北夏日炎热,武汉被称为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同时却水运发达,雨量充沛而气候湿润,而且其地处南北交界,南北文化在此交融。这种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综合文化历史的影响,使得湖北人直爽硬朗不如北方,讲到聪明细腻又不如南方。但是也可以说他们既具有北方的仗义直爽,又融合了南方的精明灵活,属于亦南亦北的性格。

  湖北老板坚韧好胜,为人仗义,同时又能精打细算,方法灵活,在商业过程中,这两方面能够互补不足,灵活运用,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取胜之道。湖北老板仗义,又好面子,这样在生意过程中容易争强好胜,互不相让,有时候明明有利于自己的生意,也可能为了面子而放弃。同时湖北承南启北,同时具有胆大和贪利的特点,也就造就了一批盗版与水货的市场。

  湖北的老板平常表现也比较复杂,脑筋转的快,但主意容易变化。也正是因为湖北的老板素质良莠不齐,同时具有了南北方商家的优点和缺点,使得湖北老板在表现上比较复杂,众说纷纭。遇到一个湖北老板,往往同样需要自己灵活多变,能文能武才行。



------------

成长(4)

------------



  香港老板

  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占了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施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正是因为香港有这样的历史,使其既保留了一些中国古老的传统和意识,同时又具有西方的思想体系和政治制度。除此以外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面,由于香港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地理原因,香港也受到广东、闽南和台湾一带的文化和风俗的影响,还有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对香港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因为有这么多影响的介入,使得香港的本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在内部产生碰撞并消散,因此香港产生了一种比较复杂而且不稳定的意识形态。所以在香港你可以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神龛香炉同在,先进时尚的竞争意识与传统守旧的行为共存的现象。

  内陆的现代私营工商业的经营,大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时间比较短。而香港现代工商业的历史比较长,很多企业都已经经过一代甚至是几代的传承,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香港经济发展比较快,思想意识也产生了很大转变,也就造成了两代之间经营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所以遇到的香港老板,会有一部分是那种白手起家,辛苦经营的传统型老板,也有一部分是那种具有一定经济头脑,讲求享受品味的现代型老板。

  香港老板顺从潮流,听风而动,习惯参照其他地区的经济情况而动,同时会观察其他对手的动向。他们以利为重,敢于拼搏,由于香港具有强大的财政和外汇储备,各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比较健全,有良好的金融、贸易和通讯等网络,市场和运营规则都已经成熟完善,所以香港老板多是在这些基础上,依靠认真勤奋和高效率取胜的。

  在香港老板身上,现代与传统并存,拼搏与保守同在。他们会要求你具备西方的创新开拓的精神,同时又要求你具有东方勤劳忍耐的品质。他们会要求你有西方文明的礼貌修养,同时要求你有东方文化中的忠诚仁义思想。在香港老板的手下工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因为香港老板继承了中国五千年文明中那种央央大国,自命不凡的概念,同时长期生活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环境中,所以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有一部分香港老板自视太高,不认同甚至故意压制他人的能力,生活奢靡,贪图享受,总是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台湾老板

  台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发展一度超过内陆的发展,这其中原因很多,从历史上来看,台湾虽然曾经为日本所占领,后来又由国民党统治,但是一直没有经历过大的战火破坏,国民党更带去了大量的金银和外汇,此后又长期得到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投资和工业技术的援助。台湾整个工商业发展过程是积极和连续的,就经济经验和基础水平来说要高过大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台湾都表现出了非常繁荣的景象。但是,正是因为台湾太依靠这些外来的技术和投资,太依靠那些外汇和金银基础,同时西方国家在投资的过程中包含一些政治原因,并在投资方向上为台湾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使得台湾经济依附于西方,受政治影响比较大,而台湾当局也比较注重政治上对本土的封锁和保护。也因为这种封锁和太过安逸的环境,使得台湾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认识和思想上,创新活力不够,缺乏自主意识,对外界的认识比较片面。

  但是近几年来,台湾的经济逐渐在“四小龙”中落后。其本土投资环境恶化,科技创新和商业文化进步缓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政治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台湾固步自封,逐步落后,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呈现一种颓势。以至于许多台湾老板在本土的时候都会认为内陆贫穷落后,缺乏现代意识,但是真正对内陆了解了,才发现内陆的科研机构、工厂、工程、商业意识、投资环境等等都已经达到了一个他们从未想过的高水平。

  台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是连续的,所以保留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商习惯和思想理念,因此台湾老板具有很浓厚的中国传统商人色彩,他们勤奋耐劳,性格坚韧,同时讲究诚信为本,以诚待人。在经营方法上薄利多销,注重广告包装,有时候也会借助一些信仰和文化来包装推销。

  台湾老板很多都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台湾老板重感情,讲仁义,注重礼节。他们多数对自己的下属员工待遇较好,在企业规定之外,逢年过节习惯于给予员工一定的补贴,对于员工的困难也能在规定之外进行一定的帮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因为这种亲本的小团体意识,使得有些台湾老板在对待他们认为的对手或者外人的时候,显得严厉而刻薄。而且台湾老板在做企业的时候,往往是以感情和伦理做为一种约束和联系,很多是一种家族式和感情式的管理方法,这样就会淡化制度的约束力,使得企业内部人事斗争比较多。做为一个员工,找了一个台湾老板或者进入一个台湾企业,这一点尤其要注意。

  另外台湾老板中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迷信,如果说香港老板迷信的是一些专家或大师的指导和意见的话,台湾老板却是更迷信一些超自然的东西。他们相信运势,幸运物品甚至是一句吉利的话,因此也就忌讳不吉利的话。他们迷信一些传言轶事,哪怕是听起来不合逻辑的,只要带有神秘色彩,也会照着做。

  国内的地区还有很多,其他的如山东、湖南、福建、陕西等等地方的老板也都各有特色。不过这些特色也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概括性的论述而已。而且随着各地市场逐步统一,信息和商品的交流加速,这些差别也会逐渐缩小。

  分类也只是一种大致的概括总结,先有的老板然后才有的分类,而不是依靠这种分类去界定老板的行为。即使说这个老板是一个北京的大型企业的勤奋型老板,也不可能借助这种分类将这个老板的特点完全展现出来。每个老板总有其独特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形状的鸡蛋,同样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特点的老板。真正的斗争高手是要能掌握共性,认识个性。不过更多时候“知己”要比“知彼”难的多,由于员工各人自身的性情和能力也都不一样,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待,也就要靠员工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发挥了。

  好工作不如好老板

  做为一个员工,也要能对自身的特点有明确的认识,所谓的“好老板”,并不是说那种对人和蔼可亲,给予员工待遇优厚的老板,而是说要能这个老板适合自己更好发挥,工作中能够互相认可,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老板。好工作不如好老板,能够找到一个好老板,不但工作起来会得心应手一些,而且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也会畅快很多。



------------

初入江湖的踌躇(1)

------------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古龙《天涯明月刀》

  何处江湖?处处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某年某月某日,你发现自己突然已经身处江湖之中,成为了一名江湖新秀,是不是会有一丝兴奋?还是有一些迷茫,一点紧张,一份踌躇满志,或者是这些都有,抑或是自己也说不清楚?

  不管你是刚刚学习完毕,艺成下山,想在江湖上闯荡一番的青年侠客。还是为生活所迫,出外谋生,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离乡背井,漂泊于江湖的新生菜鸟。也许你的目的是名扬天下,成为一代人人景仰的大侠,也许你仅仅为了谋生,混口饭吃。反正江湖对你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而你对江湖也知之甚少,只是从师父和师兄弟那里听到过一些,那么你首先要面临什么问题呢?

  找个名震一时的高手将其击败?行侠仗义,除强扶弱?摆个潇洒的架势来吸引无数美女的目光?非也非也,我看你是武侠剧、青春偶像剧或者肥皂剧看的太多了。首要要解决的当然是:自己的吃饭问题。

  不要惊讶,也不要疑惑,更不要对本人产生佩服之意。什么?你说江湖人物大碗吃酒大块吃肉,锦衣怒马,快意恩仇,令人无数人向往的职业,怎么可能会为吃饭问题发愁?你一定是看了某广告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出的《江湖,没有你做不到》,要不怎么会认为行走江湖的时候天上会掉银子,地上能拣到金子呢?

  你别以为那些有名的江湖门派整天就只知道打打杀杀,高喊着维护正义,偶尔开个武林大会消遣一下什么的,别以为他们使的那些银子是因为他们自己家里有金矿,或者是开钱庄印钞厂的。其实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你看少林寺,每年香火鼎盛,光香油钱不知道收多少,而且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门下弟子开武馆、办镖局的遍地都是,就连天地会、洪门这样的黑社会帮派里少林弟子也不少,所以每年捐的钱自然是很让人刮目相看一下了。

  再说武当山,风景优美,气候怡人,有苍松为友仙鹤为仆,乃修身养性的圣地。自然是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服务业了。何况武当每年出版的《养生宝典》、《益寿延年剑法》、《张三丰长寿秘诀》(注:此书目前市面上出现盗版,书名为《百岁老人的性福生活》,请消费者认真辨别,打击盗版)等等,每年收入也不在少林之下。

  你说丐帮那些叫花子不用钱?错了,没见识,你不知道丐帮的经营模式吗,丐帮每个人入会的时候要交一定的“会费”,然后呢,你可以拉别人入帮,可以发展自己的下线,每发展一个可以从其交的会费中提成,如果你拉来的人又拉了其他人入帮,那么同样可以提成,如此如此,这钱不就来了?什么?违法?这我也知道,所以没让你入丐帮嘛。

  其他的许多江湖门派,例如长白剑派,那是依靠长白山天然的资源,倒卖人参灵芝致富的。长江十二连环坞,自然是依靠长江水运,从国外走私点水货什么的。巨鲸帮,一听就知道是发展海产养殖和海洋运输了。就连梁山、红花会这样的好汉也得依靠收点保护费来过日子。所以不要认为对别人说:我是江湖人物,我不用吃饭。否则会被人送进精神病院的。

  怎么样,听了我的话,看看自己带出的盘缠已经不多,包袱里临出来母亲给烙的烙饼也没剩下多少了,知道我说的不错了吧,想解决吃饭问题了吧?那么你准备怎么解决呢?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我看你是想济自己吧,出门向右走,路口左转第三个门就是公安局,进去跟他们说是我让你自首的,那里吃饭不要钱。

  我说的赚钱当然是让你找个门派,进去工作了。什么?你家里有的是钱,爸爸是杭州知府兼天地会副香主,他退了以后位子就是你的,而且你想自己成立个门派?失敬失敬,我先给您泡壶好茶,您在一边歇着吧。那么剩下的人爸爸不是朝廷的大官,舅舅也不是帮派的首领,就跟着我老老实实的去找工作吧。



------------

初入江湖的踌躇(2)

------------



  首先要做的就是定一个大致的求职方向,学剑的可以去七大剑派,学刀的自然是去大刀会小刀会一类的门派,总知要找能发展自己特长的,专业对路的门派。当然如果你要求太高,挑来挑去错过了机会,最后大概也就只能到后街买猪肉的那里拿刀砍骨头了。而且专业这东西也不是固定的,学了刀就可以拿来修脚,学掌的就可以按摩,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大可以投靠其他门派,只是一定要先有目的,不能随随便便的四处乱闯,否则工作没找到,反而得罪了这些江湖门派就不好了。

  有了求职的方向,准备好了简历做为拜贴,你就直奔招聘市场吧。不要觉得“市场”这个词不好听,其实等你真的到了就会发现,那里要比菜市场还要拥挤,还要混乱。怎么样,倒抽了一口冷气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吧,是不是有“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的感觉?再仔细看看,别人的介绍上都写着“达摩神功”、“太极剑法”、“灵犀一指”等等绝技,再看看自己的“五虎断门刀”和“大洪拳”,似乎要差上一些。看看自己手上五两银子一把的钢刀,再看看别人手中的“屠龙刀”、“小李飞刀”,居然还有人提着冲锋枪?是不是会感到非常的泄气呢。别泄气别泄气,想想当年红军抗日,虽然用的是土枪土炮,最后还不是战胜了小日本鬼子的坦克飞机嘛,武功好不过是多练了两年傻把式而已,装备好也不代表最后能胜利,战斗才刚刚开始,好了好了,打起精神来,准备应聘。

  顺便免费提一句,在招聘之前,除了自己简历拜贴和仪容等准备外,如果有可能还要对你要应聘的帮派有一些了解,比如伏牛山交通收费联盟,听起来很威风吧,你别以为这是什么国有事业单位,进去后享受公务员待遇。其实他们头子我认识,整个帮派就十来个人七八条枪,你进去后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每天在山口要道上埋木桩子然后大喊:“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你猜对了,他们就是一个车匪路霸帮派,属于公安局重点打击的帮派。而洪门你别看名字简单,显的土气,却是少林寺集团附属企业,不但实力强而且待遇优厚,所以不能仅仅依靠名字来判断企业。另外招聘也可以算是你与帮派谈判的一个过程,所以你应该了解一下帮派应该提供哪些条件,自己具备哪些权力,将一切都弄明白了,防止在谈判过程中被人卖了还不知道。建议通读《江湖人士谈判技巧》和《劳动法》然后再去应征。

  虽然应聘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异常艰苦的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但是严格并不是我们所讨论的范围,所以就不多叙述。无非是定准目标,灵活发挥,不要搞小动作,不要紧张,按水平真实发挥就可以了。不过需要说明的就是,你可以将应聘面试当作一种准办公室的斗争,当你面对面试的考官的时候你不仅是一个被面试者,也是一个考核者,因为根据考官和其他办事人员的言谈反应,举止风度,也可以对其企业内部人员的水平有一点概念上的了解,在无法对应聘的企业详细了解的时候,依据这些人员的素质也能够对帮派情况看出一些端倪。与其抱着一种紧张的待宰羔羊的感觉,倒不如自己也像一个审核者一样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来对待。何况,万一不小心就进了这个企业,也少不得与这些人事部门的上司打交道,就把面试当成是了解的第一步吧。

  好了,经过一番千辛万苦长途跋涉挑挑拣拣艰苦磨练千筛万选之后,你终于进入了一个门派,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差使,无论是在少林、武当这样的名门大派开始扫地挑水,还是在太行山、青龙寨这样的小土匪寨里当个敲锣打鼓、传话跑腿的喽?蘼勰愣宰约赫夥莶钍沟拇龊凸ぷ魈跫欠衤猓凑沼谟辛艘环菔粲谧约旱墓ぷ鳌?

  进入了名门正派的也人先莫高兴太早,那里藏龙卧虎,门规严密,自有其险恶之处;进入了小土匪山寨的人也切莫失落,想想瓦缸寨,想想朱元璋,多少王侯将相起身草莽,多少绿林好汉横行天下,说不定以后中国的兴衰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好一点了,踌躇满志豪情万丈了?那么准备一下,我们要开赴我们生活和斗争的地方了,那就是办公室。



------------

办公室在哪里

------------



  办公室在哪里

  江湖在哪里?那边有两个人在打架,是不是就是江湖?当然不是。那边有两个人在比武,是不是江湖?这个……好像带了那么一点意思,不过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有刀有枪,有酒有肉,有欢乐有悲伤,有恩义有怨仇,当然还少不了有“英雄”伴侣之称的“爱情”,这样就是江湖?似乎也不尽然。江湖在哪里,江湖是什么,也许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不过从你踏出家门,开始出外闯荡,甚至说很多人一出生就已经在江湖中,就注定是一个江湖人了。有刀剑的地方是江湖,有恩怨的地方是江湖,有忠义的地方也是江湖。江湖很大,大到三山五岳,江湖无处不在,江湖也很小,只要心有江湖,就是江湖。别打瞌睡,这不是跟你解释江湖呢吗,这当然很重要,否则一说江湖你还以为要去钓鱼呢,这怎么能行。

  从字面意思上来讲,办公室可以理解成“办理公事的房间”。在我国,办公室原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设立的办理行政性事务的办事机构,是做为领导办公、处理事务,对内进行管理和制定计划,对外交流沟通的一个部门。由于是发布施令,进行管理的地方,所以也会被认为是一定权力的象征。不过如今这个体和私营企业多了起来,办公室一词却被延用下来,虽然办的不是“公事”,但是依旧被称为“办公室”。

  事实上,提到某某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指的是某座房子,其意思包含了办公室所具有的关系、权力、职能、资源等方面,房子可以随时变化,而办公室的职能和权力只要不变,所拥有的关系和资源也就不会变化,这个办公室依旧是同样的办公室,所以办公室其实体现的是一种职能,是一种关系。

  虽然各个办公室的职能不同,所体现的对外关系也不同,但是在办公室内部,所存在的无非就是上下级和同事之间两种关系,而所谓的父子、兄弟、夫妻等关系,是不属于办公室内部关系的。由于我们所要讨论的就是办公室内的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各种所属国家、团体或者企业的办公室的职能的不同,所以从办公室内的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将现在的办公室定义为“凡是包含上下级或同事关系的地方,就叫办公室。”

  每个人都有很多种身份,某种身份同时也包含了一种社会关系,比如你做为一个父亲,就包含了一种父子或父女关系,你做为一个姐姐,就包含了一种姐妹或姐弟关系。而老板和员工也是人的众多身份中的一种,有老板和员工的地方,无论是在同一个办公空间内,还是整个企业的范围之内,甚至是离开企业范围的时候,都会存在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

  当然,这个所谓的“地方”并不仅仅指的是一间屋子而已,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网络、视频、手机等通讯系统的普及,出现了视频办公、网络会议等事务,使得所谓的“办公室”的范围也就扩大了。比如你跟随某个主管出差与人商谈或者考察,虽然在本企业范围外,但还是体现了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也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整日呆在汽车、飞机之上,奔走于各个地区之间,依靠手机和网络来下达指示,进行管理,那么此时的办公室就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之内了。



------------

工作是不是真的难找

------------



  初进一个帮派,虽非龙潭虎穴,但也足以让你步步为营,小心翼翼了。这时候一般会过来一个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人,原来正是这个帮派的小头目。只见他走过来拍着你的肩膀说:“现在就业形式不好,不过你在这里好好干,我们的帮派还是有前途的,等我们称霸江湖那一天也给你个小头目当当。”或者他直接走过来,口沫横飞张牙舞爪的对你说道:“小子,你在这里给我老实点,像你这样的喽?以诮弦徽惺志湍苁找淮蟀眩晕胰媚阕鍪裁茨憔妥鍪裁矗裨蛄⒖烫吣愠鋈ァ?rdquo;然后他会搬出一叠门规守则之类的让你学习,准备投入轰轰烈烈的打水扫地事业中去。

  此时的你即使不胆战心惊,也会微微感到心有忐忑了吧。虽然你现在已经身处帮派中了,但是对自己所处的形势还是不太了解,所以心里难免心里会有些不安,暗自思忖:原来现在工作这么不好找啊,看来我要小心一点了。而事实上经过在招聘会上那一番遭遇之后,你的确是感到了如今江湖上竞争激烈,确实有很大的压力。

  现在这成立一个帮派虽然容易,但闯荡江湖的人则更多。有些志向和能力的人都会离开故乡,进入这江湖闯荡。而学一身好武艺后,进入一个名声震耳的帮派也已经被多数人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标志。所以说很多人在家里被父母教育也好,到山里跟随老师学艺也好,并不是为了修身养性,钻研武学真谛,大多数人最初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加入一个好帮派,得到个好位子而已。

  这么多人都在找工作,为了一份好的工作而练武十年,于是现在江湖上高手林立,有时候一个位子要几十个人来争。不过是否真的是像他说的那样,工作很难找,遍地都是高手在找工作了?

  许多人都叹息说,如今大学扩招了。上人才招聘会上看,到处是黑压压的人群,现在的工组很难找了。但另外一方面,很多企业和公司都存在大量的职位空缺,苦于找不到人。有的人觉得现在的员工好找,去一次招聘会就能带回一打应聘简历,这正反映了目前的就业形势。不过也有人说:“我上午辞职了,下午就可以到另外一家公司应聘。”这也就说明现在员工流动性大,不只是老板能炒员工,而员工也常常要炒老板了。

  而事实上,在现在的职场中,一方面是招聘市场中万人竞争,人头攒动,四处投递简历寻找工作。另一方面却是很多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招聘,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员,大量的职位空缺无人可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地域的原因,一方面是地域的原因,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待遇优厚,生活条件好。这也就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相对的也就使得其他许多地方吸引力不足,人才匮乏,引起地域性的人才分布不平衡。

  另一方面是行业间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诸如电子、信息、金融、IT等行业的就业形势要明显的比较好,每年都需求大量的人才,相对的其他行业也就不尽如人意,相关人员就业困难,造成行业间的人才供求情况的差异。

  还有就是从业者素质的原因,在同一个行业中,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不同,虽然行业内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但真正有经验,懂管理,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比如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项目经理,技能纯熟的工程操作人员,IT业中的“软件蓝领”等等。

  这些仅仅是从供求就业形势来分析的,就老板与员工价值标准上的差异来讲,有些员工“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行业形势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所得与期望相差太远,同时由于就业市场比较活跃,辞职跳槽现象司空见惯,也就容易使人产生更换工作的想法;同样的,有些老板则只看到目前就业形势紧张,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没有积极认可,就自以为是的给予员工较低的薪金待遇,使得员工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自然就会想另谋高就了,或者有些老板就干脆将员工辞掉,想找到更好更合适的人来为自己工作,但是找来找去,却总找不到符合自己的“标准”的。

  在这场超级斗争之中,了解了自己所处的形势,就能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对策。明白了老板的心态,也就知道如何去对待,如何去表现了。就业者固然多,但需求量同样大,在这众多的求职者之中,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脱颖而出,以获得心仪的职位?有些老板会觉得自己给予员工的薪水高了,员工的工作不到位了,而员工自己又想提升职位,加怎样才能获得老板的重视,提高待遇薪酬?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提高自己的实力,能力出众,做事勤恳,业绩突出,不但是自己在企业中站稳脚跟,取得相关职位和与老板交涉的筹码,同时也可以做为自己应变突发事件,转行跳槽的一种储备保障。而自身的能力增强了,老板自然也会重视你,并相应的给予薪金和职位的待遇,如果老板给予你的报酬远低于你自己应该得到的,这时候你想更换工作,这些能力也不会留在企业中,而是终身属于你的。



------------

未做事,先做人

------------



  不要在帮派里翘着二郎腿哼小曲,不要在值班的时候喝着小酒吃花生米,也不要根小头目说上两句话不对脾气,就立刻蹦起来跟人拔刀子。你不会以为所谓的江湖人物就是应该蛮不讲理,满口粗话吧。

  做一个江湖人,不是说你武功高,做事勤奋就可以了,也不是说要求你目不斜视,一本正经,常常以忠义道德挂在嘴边。而是说需要先做一个好人,不要整天一副高深莫测,傲视群雄的样子。见到帮主和其他人的时候打个招呼,不习惯?这叫礼,路见不平的时候要拔刀相助,这个该“有礼”的时候还是要“有礼”的。

  《大学》里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并且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者依次是“修身”的基础,“格物”是观察万物变化的规律,看清事物的本质,从其中得到知识和理论,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念,从而达到“致知”;用诚信的道德来规范意识活动和日常行为也就是“诚意”;“正心”就是用德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准则,使得自己心态光明磊落,正义无私。有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基础,能够实现人生观与行为的统一,在做人处世的时候能够以德服人,也就是所谓的“修身”了。

  孔子的思想,是要求人达到“修身”的境地之后,才谈得上去“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未在做事之前,首先要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礼仪修养。

  办公室属于一个公共场合,所以在礼仪方面也会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诸如注意自己的仪表着装,不能穿与企业氛围不适合的衣服上班。当然也并不是说一定要穿很正式的衣服,因为虽然有一些服务性和其他对外办公的行业要求员工着装正式,但现在也有一些诸如编程、设计等行业,由于不需要接待客户等对外办公,同时为了形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以有利于员工放松心情,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反而会让员工在办公室内着休闲类服装,而这时候如果有人穿着很正式的服装进入办公室,就会显得跟整个气氛格格不入了。也不能穿着背心、拖鞋等太暴露太私人化的服装进入办公室,不要用太浓烈的化妆品等,毕竟办公室属于公共场合,要顾及到其他人的感受。

  尤其是在那些公开的、经常有其他同事或者客户经过的办公室中,对于属于自己的办公范围,也要能够保持整洁。资料及物品摆放的是否整齐,也能体现出一个人做事的条理性。一些细节上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细心程度和礼貌修养。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好了,现在你知道要在帮派里立足就要表现的勤奋一些,并学习经验,增加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升上小头目,得到更多的薪酬。那么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努力锻炼,增强自己的武功,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已,做事认真,工作努力,这也只是一方面。你说老板不在的时候再偷懒?你说学习一下怎样取得灰色收入?我看你是朽木不可雕,难成大器了。

  看看那些为人所称颂的大侠、偶像,哪一个不是义薄云天、豪气万丈,想成大事的人必先有大志,项羽看到秦始皇出游的队伍,见到队伍浩荡,阵势威严,心生壮志,就说:“彼可取而代之”,其叔项梁因此奇之,就有意栽培他。其后,揭竿起事,各方豪侠咸来依附。破釜沉舟,一举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这才是盖世的英雄嘛。整天想着东边还有一只鸡没有偷到手,路上能不能拣到二两银子,怎么可能有长进。

  初出茅庐,立足尚未稳妥,就想投机取巧。何况你周围多是些老江湖,若是说老谋深算、老奸巨猾,恐怕你还差的远,所以我劝你还是别动那歪脑筋的好。

  一个人,对于企业来讲是属于自己员工,对于国家来讲是组成社会的一分子,如果这个人天生就聪慧,能够勤奋学习,能力过人,若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必定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国家做出贡献,相反的,若是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则不仅不能对企业发展起作用,反而因为能力越高对企业产生危害也就越大。

  由校园进入社会,面对的是一种更复杂的社会关系,这种转变所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绝对是巨大的。在学校里,讲道德,讲正义自然容易很多,因为自己周围环境相对纯净,所受的诱惑也不会很多。而社会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其关系和观念上的矛盾要比家庭和学校里复杂的多,而且斗争也更明了,更激烈,更具有实际利益意义。在企业中,权力和利益都是很现实的,能够直接触摸到金钱的热度和权力的威势,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就不会像在学校或家庭里那样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开始考虑怎样才能快速的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权力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不是说追求上进,希望得到更多的酬劳不对,而是要在符合法律和道德范畴之内。不能因为财富和权力的诱惑就放弃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原则。当然,很多时候在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灵活的手段。但是对于初入社会的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员工来说,认识社会并不深,很多问题还是只能看到表面,这个时候若是盲目的模仿一些不良的手段,受一些缺乏道德和责任感的思想影响,而又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稳固的人生观去包容和转化这些影响,就很容易随波逐流,走向沉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严重,从不安变的习惯,从紧张变的习惯,等到有一天发现错了,往往已经泥足深陷,很难改正了。

  除了道德上要严格要求之外,也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在日常的工作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其道德修养,而除了个人学识和做事能力之外,修养同样会做为一个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人际交往的时候使用尊称,见面的一声问候,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哪怕不能帮助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安慰等等,这些同样体现了一种教养。而这种教养并不是跟学历和知识成正比的,很多人具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大的道德上的缺失,却没有良好的修养,在待人接物的时候显得高傲和冷漠,这种人同样不会受到欢迎,人际关系不好,也就很难得到重用和发展。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于一个王朝来讲,皇帝身边的人员的道德素质会影响其兴衰,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也同样如此,一个企业的兴衰也跟其老板及员工的道德修养会有很的大关系。所以精明的老板是不会重用道德上有缺陷的人的。

  另外还有一种人虽然并非想依靠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得到利益,但是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估计不足,尤其对是刚出校门,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讲,很多人对社会存在一定的幻想,他们对于工作价值的概念,只是来源于媒体和其他人的谈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与社会所认可的价值标准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有些人在进入企业之前报有太高的期望,刚刚进入一个企业,就会在职位和待遇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有些人会对企业股份等提出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认为是企业不好,在欺骗自己,给了自己不公正的待遇。不过,即便能力是真的强,有真才实学,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但刚刚在进入企业,并没有将自身能力发挥出来和为企业带来效益之前,提出这种要求还是不合理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一方面是指用正当合理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指按照自己的劳动付出的多少,取自己应该所得的。



------------

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



  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既然你已经明白了“未做事,先做人”的道理,那么接下来就知道在帮派中应该怎么做了吧?你为什么有些精神不好,显得闷闷不乐?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说出来一起参详参详?别不好意思嘛,有什么不敢说的。

  哦,你觉得帮派给你的待遇不好,薪酬太低,工作太多,假期太少。是不是以前觉得自己艺成下山,一定是各帮派抢着要的英雄俊杰,每个月的银子不低于几千两,如今却在这个小帮派中辛苦工作,每个月只有几十两的收入,跟预料有很大落差,所以受打击了,失落了,感觉在这里挺没劲的,想换个帮派了。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劳动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看着那些做事没有你多没有你好的却得到薪酬比你多,那些学历武功不如你的却能够成为你的上司,开始觉得帮派中那些排资历的套路极不合理?

  消消气,稍安毋燥。我想你在招聘的过程中就已经体会到了,许多帮派都要求有行走江湖的经验,而且有时候将这些经验看的比你那套“五虎断门刀法四级证书”都重要,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江湖本就是个大学堂,行走江湖也并非是凭借一把刀就可以横行天下了,不是武功高就什么都可以,而为人处世的态度、应急应变能力、工作心态等等行走江湖的经验同样重要。

  虽然我知道你心里一定还是不舒服,不过想想当年秦穆公手下的名臣,大夫百里奚也不过只值五张黑羊皮,著名的帮派首领,精神领袖上帝耶稣也不过值三十个银币而已。不要现在就把钱财看的太重,你刚刚工作,以后的发展机会还多着呢,不要太注重金钱,要看在帮派中的发展前途。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心胸开阔了许多?

  现在很多企业看一个人,并不是只看其学历,更重视的是这个人的经验和能力。这其中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由于应试教育所教授的那些知识许多并不实用,造成了一些“高分低能”的现象。另外既是是同一个行业中,同一类职位,工作内容也会差别很大,而学校学的知识本就不是专门针对某一件工作的。而且由于社会更新太快,一些新生事物也来不及教授,使得这些知识在具体某项工作中很多根本就用处不大。而且在现实工作中,许多问题并不是仅仅依靠知识就能够解决的,学历并不等于能力。

  从学校里毕业出来,或者从家里出外打工,其实也是一个进入“社会”这个大学堂,重新开始学习的过程,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也能够对从学校和家庭到企业的转变适应,具备一种良好的从业心态,能够安稳的工作。而且具备相关工作的经历后,能够对工作的流程及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比较了解,做事就更具效率,减少出错误的几率。因此许多企业都对招聘员工的工作经验看的比较重。

  同样对于员工来说,在应聘的时候,不仅要看招聘企业的薪金待遇,更应该看到这个企业能够提供的培训机会和锻炼经历,这对以后的发展极其重要。而且即便是一个参加工作许多年的员工,由于市场变化和知识更新等原因,也需要不断学习,定期培训。所以一个目光长远的企业,会给予员工一定的时间并组织提供机会进行培训。

  因此做为一个初出茅庐刚参加工作的员工来讲,所看重的并不应该是企业所能提供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而是从企业中能够学到多少东西。此时的员工并不应该觉得工作轻松是一件好事,相反的应该主动找一些事情去做,这样才能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增加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把工作当成一种劳动的过程,而要看做一种学习的机会。从工作中取得经验,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不仅是表现在工作方面,就人生来讲,经历都是一种财富,这种财富不仅仅指的是物质所得,也是一种精神观念上的充实。



------------

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



  几天不见你为什么无精打采,眼窝深陷,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什么?帮派里的那些人什么都让你干,砍柴、挑水、做饭、洗衣、喂猪、除草、放牛、打猎、捕鱼,啊,还让你带孩子。这个你也太强悍了……他们拿你当十项全能了吧。你是不是在想:遥想自己当年,未出江湖,雄心应发,料想自己一出山就能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令群雄景仰,众奸授首,无数美女芳心暗许,无数金银唾手可得。却没想到如今却是在这三流小帮派中打杂?

  不要泄气、不要伤心,来先跟我念一段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好一点了。什么?不懂?孟子是在告诉你,如果上天想让你担当大侠、帮主、武林盟主什么的重任,就会先锻炼你的意志,让你心智混乱;使你筋骨劳动,腰酸背痛;让你的身体忍受饥饿,变的皮包骨头;让你受穷困之苦,口袋空空;故意让你做事不顺利,打乱你的计划;从而震动你的心智,坚忍你的性格,才能让你变得更加阴险,不对,是变的更加沉着,增加你的才能。什么?你说这上天咋比黄世仁还狠?你说的没错!哦,不对!这是在说上天想要给你重要的位置的时候,必然先对你考察一番,磨练一番,坚韧你的性情,增加你的能力。你说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原来你连宿命论都知道,那是我错了,不该迷信相信命运的安排。

  不过孟子他老人家说的确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他老人家有点老糊涂了弄反了或者是故意搞的倒装结构。他老人家是说,一个人在遭受了生活的磨难后,性格就能够变的坚韧,能够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经历过生活的困苦,身体的劳顿之后,才会发挥自己的潜力,增长自己的志向,使人奋勇向上;做的工作多了,见识的人广了,才能增加自己的阅历,使得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加。这样才具备成功的基础,如果再有那么一点点机遇的话,那么这个帮主的位子迟早就是你的了。

  所以工作多,其实未必是坏事,你就当是一种锻炼。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从砍柴中锻炼自己的臂力和斧法,从挑水中锻炼自己的腰力和杖法……不久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功力大增,武功高强了。而且你做事勤奋,工作努力,说不定帮主和长老看你勤奋,见你努力,就升你当个小头目,这样也就为以后你成为帮主,做大侠创造了机会,你说是不是?(啊?你真跑去挑水了,不会真的相信我说的话了吧?)

  老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招来的人做事,但是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容易出现矛盾。老板总是认为员工做的事情不够多,不够好。而有些员工则认为老板不够体恤下属,或者劳动得不到相应得回报,这本就是一种矛盾。而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讲,很多人都会心理上存在一种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一些人在学校的时候,指点江山,大有纵横天下的气势。但工作以后,突然被淹没在繁琐的事务中,拿着与期望不相符的一份报酬,心中不免产生一点失落感。有的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恶感,觉得自己寒窗十年,现在却得不到重用,只是做一些杂务,或觉得工作量太大,于是就有些泄气,不认真工作,想寻求其他的工作。

  在一个企业中,每件工作都需要有人来做,都有其进行的意义。只不过各人的思考方向不同,有些人认为这些琐碎的工作是别人给予的压力,有些人则认为是学习不同经验的机会。从日常打扫等琐事中锻炼耐性和细致,从别人不愿意做的,困难而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中快速的成长,从不同的事情中都能增长自己的经验。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和突发事件,那么此时在不同的事情所学到的经验或者建立的人际关系,到时候很可能就会有帮助。而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也很可能遇到一些机遇,当经验和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够把握住这些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一个做事认真细致,不畏艰苦,敢于挑战,又怨言少的人,即使能力不高也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认可。许多人总是一边希望得到老板的重视和提升的机会,但是一边又抱怨工作太多,休息太少,工作不努力。总是看到其他人的高薪,却看不到其他人的辛苦和努力,这样又怎么能够希望得到重用。而且没有辛苦的精神和相关的能力,即使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也是不能胜任的。

  在小公司里,由于人员少,具体事务多,所以很多人并不是专职进行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兼顾几方面的事情,同时在小公司中,培训机会比较少,发展空间不大,只能依靠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并且自己寻求发展。而在大公司中,各人专司其职,处理事务的时候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在大公司中人际关系也比小公司复杂的多。而且大公司中,由于招聘流程严格,职员一般在所属的职位上比较出众,具有某方面的擅长,在这种情况下,单枪匹马就能做的比较完美的想法是很难实现的,而且也不可取,首先要能融入群体中,然后再寻求发展自己并带动群体。所以有人说:“小公司学做事,大公司学做人。”其实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做的事情和做事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每件事情也应该认真去做,努力去做好。



------------

初次面对矛盾和斗争

------------



  你在帮派中站稳了脚跟,做出了成绩,逐渐得到了头目的赏识和帮主的重视。这时候你在帮派中已经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员,于是就会有人凑过来跟你套近乎,或者拉着你上酒楼喝两杯增进交情。这其中有些人是出于友好和客套,寒暄一番以增进感情,毕竟是同门一场。但是有些人却在酒足饭饱之后,醉意朦胧之时,悠悠的对你说道:“其实咱们帮主那个人毛病大了。”或者有的人没有说上两句就和你称兄道弟,把你引为知己,让你感到莫名其妙。虽然这酒还是好酒,是不是喝着有点滋味不对?

  有一天你发现周围的人对你很不友好,好像处处针对你一样,仔细想想,自己除了偶尔上班时间偷懒,跑出去找个旮旯抽根烟外似乎也没犯什么错。难道是自己昨天午饭挑食,不吃豆芽被他们看到了?还是别的事情出了问题?种种疑惑让你百思不得其解。

  或者有一天你发现别人见到你的时候都面带微笑,但其中似乎又含有三分敌意,莫非有什么大事情发生?就在你疑惑的时候突然听说由于你武功高,表现好,帮主想破格升你当小头目,这时你才有点明白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同样的,有一天你发现跟你一起进帮派的某人,武功没你高,平时挑水、做饭什么的也没你勤快,但是突然被帮主提拔成小头目,自己心里又会怎么想?是会觉得帮主不会用人,还是会觉得自身存在问题?

  在帮派里,有些表面看起来的关系不错朋友,当面谈笑风生,关系融洽,背后却互相揭短,互相攻击;有些人平时看起来好像关系不怎么好,相互仇视,但是有时候却又能联合起来,共同进退。有时候帮主和副帮主以及其他小头目会同时来指示你应该怎么去烧水,但是每个人的方法又不同,是听从其中某个人的意见?那么其他几个头领会怎么想?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那么就是不想服从领导了,面对这种情况,此时你要如何选择?于是你就开始怀疑了,究竟是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还是你自己出了问题?

  生旦净末丑,千变万化,喜怒哀乐愁,各具千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矛盾了吧,什么叫人际关系了吧。以前你在山里学艺师兄弟也会产生矛盾,也会比个武什么的。不过那只是限于意识上的,现在却是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上的。如今在这帮派之中,虽非刀光剑影,但也暗潮汹涌,内藏危机。此时你才会点头曰:江湖果然不同凡响。

  刚刚进入一个企业,面对扑面而来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人感到不知何去何从。从学校到社会的环境上的转变,从交往的单纯的同学到社会上各色人等的对象的变化。学校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群体,再怎么复杂也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而已。而且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周围接触的除了老师就是同学,认识和思想相对还是能够统一的。但是在社会上你则要面对和解决各种不同的事情,同时接触到的人也是水平不一,素质不齐,思想和做事方法上也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其中关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复杂的多。

  对于一个刚刚在企业中立足的人来说,尤其是关系比较复杂的大型企业中,此时还谈不到被卷到很深入的斗争中去,但是在自己周围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矛盾,而且即使暂时的风平浪静,也总会由于人员调动或者职位变动等原因,或者只是一个出国机会的出现,都会引起一场风波。虽然暂时对自己影响不大,但做为一个新人,总是会感到有些不能适应,甚至有些紧张,此时有一些问题就要注意一下。



------------

不要宣扬自己的“关系”

------------



  许多新人进入一个企业之后,由于面对的环境和人员陌生,所以总想找到一些依附,能够尽快得到一些人的帮助,或者出于想得到其他人的重视等原因,喜欢宣扬自己的“关系”,说某个重要人物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某个主管领导是自己的“校友”“老乡”等等。有些人只是随口说说,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些人则是私下经常向别人提起,以表明自己在企业中具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人甚至会在公众场合故意跟某领导大谈“咱们都是出自家乡”、“我们的学校……”,以期望得到其他人的重视,存在一种炫耀的心情。却不知道对刚进企业的新人来讲,这种做法并不高明。

  在对办公室进行定义的时候我们说过,办公室中所存在的只是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其他的诸如父子、兄弟之类的关系都不适合引入办公室中,当然这并不是说两个人成为同事或者上下级关系以后,其他的联系都必须抹煞,而是说这种关系只能存在于办公室之外,属于个人空间的交往关系,而并非是一种职场关系。虽然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完全避免这种关系的存在,但是会尽最大可能去缩小这种关系带来的影响,否则由于过多的个人感情和身份的影响,使得在处理企业事务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和商业规则等来施行,就容易引起混乱。

  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讲,首先并不应该期望依靠这种“关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得到其他人的重视,而是应该尝试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且对于其他员工来讲,往往不会因为某人表明了这种“关系”而对其感到钦佩和认可,相反的会觉得这个人属于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那种人,甚至会不屑与之为伍,在情绪上会产生排斥。对于新人来讲,这样的形势反而是很不利的。

  而对于老板来讲,他在办公室中首先讲的自己是老板这个身份,很多老板并不希望属下成团结党,势力作大,对于属下员工校友、老乡私下聚会之类也许不会反对,但是在办公室中公然拉关系形成小团体,就会引起老板的警觉和反感。而且做为老板,看重的还是员工的做事能力和工作态度,而不会是看重这个员工与自己是“校友”或者“老乡”的关系。

  对于那些无意中透露自己与老板或者某位上司有亲属和其他私人交情的人来讲,即使在自身本身的工作能力很强,工作很勤奋认真,创造了很好的成绩的时候,这位上司为了避嫌,或者老板为了免担一个任人唯亲的名声,有时候会故意不对这个员工进行奖励或升迁。即使这个员工得到了升职,也会被其他员工怀疑是依靠“关系”等手段而得到的重用,而不是员工本身的能力。这样就会失去很多职业机会和其他人的支持。



------------

学会沉默观察

------------



  做为一个新员工,初进入一个企业的时候,一方面是对企业本身的制度和内部关系等等并不熟悉,另一方面对行业内部的一些具体技术和行业内的潜规则也不熟悉。即使自己学历很高,在学校中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但是在具体工作的时候也是会跟学校研究有很大差异,而且行业中的一些规则也需要重新学习。这种环境和观念上的变化,却要比以前经历的转学或者升学的变化要大的多。因此,首先并不要着急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试图去改变一些企业中自己看起来不合理不正规的地方,事实上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地方正是最合理的安排,而有些则会牵扯到企业中一些比较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在做出判断之前一定要先观察仔细。

  《庄子内篇》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名叫石的工匠到齐国去,路过曲辕这个地方,见到一棵做为神社的巨大栎树,这棵栎树树冠大到可以遮蔽数千头牛,用绳子绕着量一量树干,足有头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处方才分枝,树上可以做成船的树枝都有几十条。引来许多人围观,但石不屑一顾,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一样。徒弟们追上他,便问:“自从我投入师父您的门下,从未见过如此优秀的材料,可是师傅却看也不看就走了,为什么?”石回答说:“不要这么说,那树没什么好的!如果用它来做船,会很快沉没;如用它来做棺木,则容易腐烂;用来做器皿,则容易损坏;用来做屋门,则会由于太湿而变形无法合缝;用来做柱子,则容易被虫蛀,它实在是株一无用处的大树。它之所以能生长成这么大,就是因为没有用的缘故。”

  匠人石回来以后,那棵巨大的栎树在石的梦里问他:“你究竟是拿什么东西来比较而说我没有用?跟那些所谓有用的木头比吗?凡有用之木,如梨树、柚树等能结果实,但都遭不幸。果实成熟了就被摘走,受到摧残,大的枝条折断,小的枝条枯萎,不能安享天年,反而中途夭折。各种事物莫不如此。而且我寻求没有什么用处的办法已经很久很久了,几乎被砍死,这才保全住性命,无用也就成就了我最大的用处。假如我果真是有用,还能够长的这么巨大吗?况且你和我其实都是一种‘物’罢了,你怎么可以这么看待事物呢?你不过是几近死亡的没有用处的人,又怎么会真正懂得没有用处的树木呢!”

  匠人石醒来后把梦中的情况告诉给他的弟子。弟子说:“既然它的本意在于求取无用,那么为什么去做社树让世人瞻仰呢?”匠人石说:“闭嘴!不要再说了!它只不过是在求自己存在罢了,已经招致不了解自己的人的辱骂和伤害。如果它不做社树的话,它岂非早就被砍伐了吗?况且它用来保全自己的办法与众不同,而平常的道理来衡量这种行为,不就相去的太远了吗!”

  也就是说,一种事物,从一个角度来讲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却是非常合理的存在。同样的,在刚进入一个企业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些自己认为很不合理的事情。比如某些人看起来很懒散,却处于比较高的职位,或者企业中某部门看起来比较混乱,里面的人员似乎都是些无用之辈,或者觉得是企业的某项制度不健全等等。事实上,即使一个从事管理工作多年,有很深的学识和社会经验的人,也不可能一眼就可以对一个人的人品和能力进行认定。

  这些人可能表面看起来很懒散,但是有其独特的能力,关键的时候能够独挡一面;有些人看起来虽然清闲,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将各方面事务都安排妥当,在问题没有出现之前就能够发现,从而杜绝问题的发生,所以一般也看不出他们有太多的工作,显得比较清闲。相反的,有些人可能做事忙忙碌碌,却没有条理,总是出错;另外有一些人待人热情,表面上勤奋认真,其实却不能安心工作,甚至会因为私利而对企业造成破坏。

  在制度方面,虽然企业中出现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制度上的问题,其根本却是在于执行或者人员意识等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很多制度也是相互制约的,一些企业中存在的弊端也是由于长期习惯性形成的,所以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当然,这不是在说这些现象是应该合理存在的,而是说不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的职员看不到这些问题和弊端,只是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联系要考虑,也要讲求解决的方法。

  孔子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也就是说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总是先提高自己的修养到成熟的境地然后才能去帮扶其他人。如今你在自己的道德修养方面还没有身们进境,哪里还有什么工夫到暴君那里,试图去改正他的行为!

  所以,做为一个新人,进入企业以后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证明自己有见识。一方面在认识不不够深入的时候,反而显得自己比较片面和无知,另一方面,刚进入企业的时候,由于立足未稳,也没有能力去影响这些制度或者习惯,更不要说去改变,而且这样也容易触及一些企业中其他人员的利益。

  当然也并不是说要求看到问题就采取随波逐流的默认态度,也可以适当的以讨论或者请教的方式与老板或其他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一般来说,很多人都是很乐意去同新人讨论一些这样的问题,并且会觉得这个新人勤于思考,乐于学习。



------------

不要轻易介入矛盾斗争

------------



  办公室里的斗争,其根本也不过是职场人际关系和矛盾处理,应该说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同处理工作事务的能力同样重要,属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一部分人因个人利益或者其他原因,以人际关系做为获得利益和权势的手段,借势排挤和陷害其他人,也就使得在某些办公室中人际关系复杂,令人时时提防,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办公室政治。

  办公室中,无论多少总会有些矛盾,有时候甚至会有两方或者多方的抗衡和对立。做为一个新人刚刚进入企业中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介入这种斗争中去,更不要抱着依靠这种斗争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的想法。一方面由于自己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关系不明,形势不清,不能判断出究竟怎样选择对自己有利。另一方面自己社会经验尚浅,还没有在这种斗争中游刃有余,至少是在斗争中自保的能力。所以,此时保持中立,静观事态变化才是明智之选。

  当然,并不是说要孤立自己,不与其他人打交道,而是采取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处理这种人际关系罢了。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要因为一点小的利益就加入到斗争中。不过,即使你不想介入任何一方的关系,也没必要与之敌对。



------------

注重隐私权

------------



  随着社会的发展,“隐私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民事权利,而这个词语逐渐为国人所认识并接受,尤其是在职场之中的这种同事和上下级关系,不如父子、兄弟、朋友那种私人关系般亲密,所以更加注重个人的隐私。

  隐私权做为一个明确的公民的民事权利,其立法上的确立也不过一百多年时间。1890年,美国法学家沃伦(Samuel D. Warren)和布兰戴斯(Louis D. Brandis)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一文后,隐私权逐渐得到各国立法的认可(《民法的精神》)。隐私包括个人生活安宁、不愿意被人知道的私人生活、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信息和私人生活的自由自主等。

  在办公室中,大家的关系密切,需要沟通和交流,但是这种关系仅仅是一种工作上的合作关系,在参加工作的过程中,一些个人的信息,诸如年龄、学历、经历、婚姻状况等,也需要向企业提交,做为求职的条件之一。但是这些信息同样属于个人隐私的范围,企业也有义务为员工保密。而另外一些诸如家庭背景、个人私交、亲朋好友、生活方式等信息,则是根本就属于个人私密的资料,没必要向企业提供(除了一些涉及保密、执法等行业)。而且这些信息一旦透露出去,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好的评价或者影响自己的前途,那么此时你就要对自己这些私密的信息进行保密。

  同样的,其他人的这些信息也同样会涉及一些比较敏感的东西,那么也要注意自己与同事日常交往中,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不要去试图打听这些信息,否则会引起其他人的尴尬,甚至是反感和敌意。

  这里说的隐私,已经包含了前面我们所讲的与老板或者其他管理者的私人关系等。另外,在与其他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哪怕成为了好朋友或者恋人之类的亲密关系,也不要在办公室中表现的过于亲密,否则会给人一种公私不分的主观印象,同时自己也应当尽量避免在处理企业事务的时候由于这种关系而影响判断。

  还有就是有关其他人收入的问题,在现在的一些企业中,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是工资数目公开的,每个人拿到多少薪金和奖励,完全由老板或者主管依据个人表现和业绩来决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试图去打听其他人得到了多少薪金和奖励,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部分酬劳,如果你认为老板给予自己的酬劳与自己的工作不相符,大可以向老板直接提出加薪,或者干脆辞职,但不要以其他人做的少却拿的多为理由与老板争论,因为对于做事多少的衡量标准各人也不同,而且企业本来就是属于老板的,即使他将企业全部送给了其他人,也是老板自己的事情。

  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随便与同事谈起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尤其是对于企业领导或者其他同事的看法等。这些观点一旦宣扬出去,很可能成为别人排挤和打压你的工具。当被问到一些比较隐私和不愿意说的问题的时候,可以拒绝回答或者将话题引开,不要因为怕得罪人而含糊其词,反而容易让人误会。

  当然,隐私并不是说有关自己的一切都不能与别人提起,而是那些自己不愿意让人知道或者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事情。在与同事私下交流的时候,如果闭口不谈自己的事情,会让人觉得不近情理,难以亲近,所以也可以谈一些学校趣事或者游玩经历之类的,既拉近了关系,又不涉及个人的隐私。

  另外,对于新人来讲,还要注意那些在你一进入公司就跟你显得非常亲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双方关系并不熟稔,却主动谈及自己个人经历情况,或者对企业领导和其他人看法的那些人。他们多半是抱着某种目的而来,或者是干脆想凭借这种话题来“交换”一些你的私人资料和看法。对于这种情况,要能够主动避开这些话题,不要顺势谈及自己的私隐,更不要发表对企业领导和其他同事的意见。记得此时你与其他人只是工作同事的关系,而不是朋友或者亲属。



------------

要有失意的准备

------------



  现在由于毕业生众多,而企业对所招聘人员的工作经验等看的比较重。所以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来讲,许多地方不愿意接收,待遇也比较低。一些本科毕业的人刚进入一个单位的时候,往往只能拿到千元左右的薪金,所以有很多人嘲弄说:比工地上拉大车的工资都不如。虽然说社会是按能力和工作来给予报酬,而不是按照学历,但是许多人在学校的时候总是憧憬自己能够得到很高的待遇,而有些人虽然也有心理准备,知道待遇不会很高,但是当面对如此低的待遇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非常的失落。觉得自己经过多次拼搏,寒窗十数年,最后得到的酬劳还不如小时候辍学回家卖麻花的同伴,实在是有些不甘心。

  有些人从小就有优越感,在学校的时候一帆风顺,总是名列前茅或者是学生干部,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重视。而且在在学校的时候,同学之间大家是一种好朋友或近似朋友的关系,会有很多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但是当参加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受到了“冷遇”,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只是交付给你工作让你完成。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自己不主动请教,或许没有人会过来帮你,甚至有时候你主动求教也未必是每个人都会乐意帮助你。你会发现这些人远不像学校里的同学那么好交往,好像自己被遗忘和孤立了,此时很多人就会有失落感。

  办公室里的人只是同事关系,除了工作上的联系外,也各有自己的私人事务和空间,很多人做事都喜欢公私分明,除了工作上的问题也不愿意与其他同事多接触,只是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进入社会以后个人事务也远比学校中复杂的多,忙于自己事务的同时,自然也无暇也不愿意去顾及新人的感受。而一个优秀的学生未必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即使在学校中再怎么受人瞩目,但在企业中也不过是普通的一员而已,别人也没有理由要去接近和关心你,那么此时你就要学会忍受孤独,学会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做为一个学生,无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或多或少都能享受到一些“特殊待遇”,而当你进入一个企业,成为一名员工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要独立面对生活,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下去。而且人生总是有起有落,没有人能够永远得意,所以进入一个企业之后,最好要有失意的心理准备。

  现实就是如此,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灰心,学习只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毕业是一个终结,也是一种开始,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从学习中增加自身的价值。现在可能看到自己的待遇不高,薪酬不多,但是自己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变得颓废或者油滑。

  当然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讲,要注意的远不止这些,不过由于工作不同,各人的学识品性不同,也就各有境遇,不能详细尽述。但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自己社会观改变成型和对工作经验的学习热情比较旺盛的时期,所以对这段时间一定要认真准备,仔细对待。



------------

员工与老板的斗争

------------

  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孙子兵法地形篇》

  我知道你跟同组砍柴的小六之间的矛盾,是想争取一次奖励的机会,或者争夺一个小头目的位置。而你跟郑副帮主也本没有利益之争,只不过因为小六跟他关系比较好,他才会处处跟你过不去,这都属于你们砍柴的几个人之间的矛盾。但是你跟帮主和指挥砍柴的小头目之间也有矛盾,当然这种矛盾是由于你们在砍柴这件事情上的观点和做法不同造成的。

  比如前天你砍了一捆柴,昨天砍了两捆,而今天砍三捆,你自己觉得连续三天每天增加一捆,帮主应该奖励你才对。而帮主呢,说你昨天增加了一捆,那是翻了一翻,增长了一倍,而今天你却只是增加了一捆,也就是只是增加了一半,效率没有昨天高了,所以不应该奖励。于是你就很生气,这是什么道理,明明干的多了,反而说退步了。帮主也很生气,明明增长的少了,说他两句他还不乐意了。

  或者有一天,刚来你们砍柴组的刘小头目派你去砍柴,你按照平常的习惯,缓缓的从腰间抽出斧子,伫立在这略带寒意的山风中,凝视着对面巍峨的群山。然后……,你还愣着干什么,赶快找个石头把斧子磨一下啊,今天还有四捆柴要你砍呢!你连忙找了一块看起来比较顺眼的石头,准备磨斧子。可是就在这时候,你们那个刚来的负责砍柴的小头目,也就是刘小头目却背着手走过来,呵斥道:“磨磨蹭蹭的干什么,还不赶快去砍柴?”

  你觉得这话听着别扭,没听说过“磨刀不误砍柴功”吗,磨一下斧子才能砍柴,亏他还是个小头目,连这都不懂,可是这话又不好当面说,毕竟人家现在是头目,自己只是个小兵,于是你不得不耐着性子解释说:“先磨一下斧子,这样砍柴快。”心中却道:这种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不用我来解释把?

  可是那个刘小头目却一脸的不耐烦:“磨什么斧子?我看你是偷懒吧,我在东山砍柴学校学了三年,就没有磨过斧子,不要找借口!”

  你一听也火了,东山砍柴学校学三年,就这水平?老子开始上山砍柴的时候你还尿裤子呢,但还是忍了忍说道:“我们一向都是习惯先磨斧子再上山了,而且事实也证明这样比较快。”

  刘小头目冷哼一声:“那些陈规陋习,到我这里都得改,我知道你砍柴的资格老,但是现在我是你们的头,你们得听我的,否则统统让你们滚蛋!”

  好,话说到这份上了,你能怎么办?打住!快来人帮我拦着他!你千万不要冲动,杀人是犯法的,砍人是不对的,你先把手里的斧子放下!

冷静,要保持冷静。我知道那个刘小头目是在胡说八道,什么都不懂,还自以为很了不起,他只是在发官威,想一上来先给众人个下马威,震震各位而已。你不理他,依旧我行我素的,让他没面子一下;或者当面数落挖苦他一番,让他下不来台;甚至你拿把斧子把他砍成八块,扔到山里好了。但是,以后呢?你想不想在这个帮里干了,到了帮主那里你怎么交代?就算你觉得你现在有理,但是你把他揍的鼻青脸肿后,再拉着他去见帮主,你觉得帮主会怎么想?





------------

斗争的必然

------------



  老板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益,给予员工一定的薪金,但是希望员工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够拼了命去做事,恨不得员工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员工则希望能得到更好的待遇,更多的发展机会,并有更多的休息空间,但这些对于老板来讲都是要付出自己一定的利益。

  对于员工来讲,做事情多的人,自然希望自己的报酬能够多一些,但做事情少的,却不会希望自己得到的报酬少。而且,虽然讲要“多劳多得”,但是这“多”与“少”很多时候却难以有个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工作之间,也就不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衡量,是按照“劳动强度”还是按照“作用大小”,或者是“利润多少”,难以统一。大多数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总是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比较重要一些,做的更好一些,应当拿到比较多的报酬。而做为老板来讲,对各个环节工作的重要性,各个员工的能力及表现,心中也有自己的观念标准,当然这种观念未必全面,也未必公平。但是老板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这种观念去安排职务,设置薪酬,这样矛盾也就很自然的产生了。

  而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员工的能力和表现,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强,工作成绩好,自然也会希望得到重视和表扬,当然在薪酬待遇方面,也希望有相应的提高。但是老板却往往有自己的想法,或许认为员工做的并不够好,或许老板未能及时发现,甚至于有些老板可能认为员工本就应该这样工作,没什么好表扬和嘉奖的。于是有些员工就会努力争取,有些员工却会感到失望消沉,有些员工则会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而又得不到相应的重视的时候,另觅高就。

  不过,矛盾斗争的起因,除了利益的冲突外,观念上的差异同样会引起矛盾。或许是监督员工的工作,或许是自己闲着无聊想找点事做,也或许只是想抖抖威风,有些老板喜欢时不时的审查一下员工正在做的事情,并提出自己的指示,当然这其中有的老板确实有经验和能力,想指导一下员工的工作,但更多的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势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和做事方法,有些时候,老板只是对员工做事的方法不赞同,便强迫员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或者是老板自己做错了,却碍于面子,将责任推到员工身上,让员工来背黑锅等,这样也很容易引起矛盾。



------------

宠辱不惊

------------



  是不是又被帮主训斥了,是不是觉得帮主就是这样,做错了事情会骂人,这没有做错事情的也要骂,喝醉了要骂,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要骂。而且是当着那么多人,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好像这些下属就跟他的出气包一样。

  不过帮主毕竟是帮主,他那个人五大三粗的,做出这些事情也不奇怪。最可气的是那个掌管砍柴的小头目,自己还不是砍柴的出来的,出去外面读了两天书,回来以后就当了小头目,出口闭口就是:“你们这些砍柴的怎么怎么样”。平时就对你们颐指气使、呼来喝去的,对你们砍的柴也挑三拣四,似乎是在故意找岔侮辱人的。

  这你也要理解,虽然只是个小头目,但大小也是个“官”了嘛,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刘,下班以后一起去吃凉皮。”你乐意,那个刘小头目还不乐意呢。做官了,总会有三分脾气,有时候摆摆架子,发发威也是难免的。你如果因为这种事情就愤怒,甚至甩手不干,恐怕到哪个帮派里都会是一样的结果。

  老板有自己的主观印象,所以对于属下的员工也会表现出自己的喜恶。对于有一些人显得比较信任和喜爱,会交托一些比较重要的任务,而这些人即使有一些过错,也不会受到太大的责难,甚至会主动给他找理由开脱。而另一方面,对于自己不太喜欢的人,老板即使不会故意为难,也会在潜意识中进行排斥,也许什么时候就发作出来了。

  当受到老板的器重和信任的时候,不要太过得意,一方面比较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嫉妒和排斥,另一方面,如果因为老板的器重就过分放纵自己的行为,一旦失去了这种信任,或者更换了老板,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境地。

  而当被老板训斥和指责的时候,也不要太过在意,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想让你更努力的把工作做好,而不是针对你个人。这其中有一些老板,属于本来就要求很严格,对员工严格,对下属也严格的;有一些则只是因为情绪不好,要发脾气,或者耍一时的威风,过后自己都不记得了。

  遇到老板在工作上的误会和指责的时候,要保持冷静。不能一直一声不响,不然等于是默认,或者助会长老板对你发脾气的习惯。当然也不能在当时就立刻顶撞,因为此时老板也在气愤中,当着其他人的面直接顶撞,即使你说的有道理,老板也不一定能听的进去,不会在其他人面前“示弱”,最后往往闹的难以收场,应当过一段时间,等老板不在气头上,再找合适的机会来解释清楚

  另外一些,比如跟你有些矛盾或者不太欣赏你的领导安排做一些正常的工作事务,哪怕其中确实带有一些权力倾轧的成分在其中,但属于你职责之内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有些人可能就用抵制的态度去对待,觉得对方就是在针对他,故意安排他做事,然而在一个企业中,本来就是要做事的,而不是去斗争的。甚至有些人倚仗自己的后台势力,上级安排事情自己也不做,有的还会故意在其中捣乱作梗,就更会使得斗争复杂化,矛盾尖锐化了。

  无论受到老板器重也好,受到老板指责也罢,都要尽量避免因此影响做事的心情和态度。跟老板搞好关系固然重要,但在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完成自己的职责。老板器重你,多半也是因为你能力强,工作成绩好,老板训斥你,也多是因为对你的工作不满意。即使有些人喜欢发官威,但你能将工作做好,显示出自己的实力,老板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

保持原则,不拘细节

------------



  你正在砍柴,刘小头目晃悠着走过来,指着你的手说:“你怎么干活呢,拿斧子的方法不对!”然后掰着你的手要教你怎么去拿斧子。

  过了一会,刘小头目又走过来:“你砍树的姿势不对,应该这么砍才对。”说着一把抢过斧子,要给你做示范。

  于是你就有点不乐意了:我砍了这么多年柴还不知道怎么砍?而且你有你的砍柴观点,我有我的砍柴方法,用你的方法我不习惯,砍柴反而砍的更少了。如果我砍柴砍的不够好,你可以把我调去烧水,但既然派我来砍柴了,你又站在一边指手画脚,累不累啊。

  回到帮里,他又非说明天帮主要宴请客人,吃烤肉,要大量的松木做木炭,你砍的这些柴禾都不合用,让你重新上山看。你觉得这是在故意找茬嘛,还借帮主的名头来压你,就是不再上山去砍,他还能怎么着?

  不过,人家现在是小头目,你也不能当面顶撞他。他让你那么着拿斧子,你就那么拿好了,反正怎么拿不是砍柴。他让你再去砍一些松木,其实说的也有道理,帮主也喜欢用松木烤肉,你又不是不知道。何况今天多砍一些,剩下的柴禾够用了,明天就可以少做一些,或者申请休息一天也就可以了。他又不是让你去杀人,你就按照他说的去做,这些小事就不要太计较了。

  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老板对自己做事方法不满,或在做事的过程中横加干预的情况,或者派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当然,逆反心理总是存在的,有时候老板干预的太多,自己也会有点不高兴,如果什么事情老板都要干涉的话,那请我回来干什么,自己干不就好了,何况即使你是老板,也不代表你在我所负责的领域就会强过我。

  有些时候,老板显得比较专制,不征询你的意见就对你的工作进行改动,或者安排另一个人来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当然,如果事先进行沟通的话,或许你不会那么生气,但这样生硬的做法,却会引起员工的不满。不过,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板都能做到通情达理,事实上多数老板由于地位的关系,都有些自大。如果很不幸,自己遇到一个比较喜欢监督着员工做事的老板的时候,在保持自己的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在过程和方法上进行一定的让步。

  比如老板要对你的工作和设计进行一些修正,或者你认为迟一些再去办效果更好的事情,老板一定让你现在去办。这并不违反自己的原则,所以就按照老板说的去做好了,没必要与其据理力争,讲自己的道理,而且老板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很难会听的进去。可能由于先入为主的思想,你认为自己是对的,但老板会觉得你是再找借口,不服从管理。

  不过,这里所说的前提是:保持原则。各人的原则底线也不尽相同,对于有些事情上,比如自己的设计或制作的作品等,有些人将其看作是心血凝聚,其他人哪怕要改动一点都是不行的,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冠以“大师”的名号,不高兴的时候甩手就走。老板是你的雇主,他对设计和制作不满意,当然会要求修改。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顺从老板的意思,进行一些细节上,甚至是理念上的修正,有些人则会认为是违反自己的原则,采取强硬态度,与老板进行斗争。

  而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比如老板让你进行一些违反道德,或者会对自己的名誉等造成一定损害,甚至是法律的事情的时候,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了。虽然实际工作中,做起来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做为一个员工,还是要考虑自己的立场甚至于生存的问题的,但是,即使自己不能用一种比较强硬的态度来反对,也可以采取一些比较婉转的方式,或者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因为这些事情本身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隐患,一旦出了事情,老板也很可能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到时候就有苦难言了。



------------

能力是根本

------------



  我知道你一向我行我素,不喜欢听从其他人的意见。跟帮主有一些不愉快,在很多事情上故意跟帮主过不去,而帮主似乎也不怎么器重你,甚至有点讨厌你,但是你觉得为什么帮主没有把你踢出帮吗?当然你也知道,是因为你的武功高,每次本帮派跟别的帮派斗殴,哦不对,是我说错了,你不要生气。每次本帮派与别的帮派比武的时候,总是你冲在前面,而且每次都能放倒,是战胜对方好几个人。加上你砍柴也砍的卖力,每次都比别人多砍一点,所以即使你要求高一点,脾气坏一点,架子大一点,帮主也能容忍。

  而隔壁那个挑水的小三,仗着王大头目的势力,整天在帮派里横行无忌,什么事情都不干,还要求这要求那的,结果最后被帮主给撵出帮了吧。对于帮主来讲,不管你是正派还是邪教,不管你性格暴躁还是温顺,也不管你关系如何,会不会沟通,他首先看的是你在帮里有用没有用,能不能做事。你武功高,做事也好,即使人际关系不怎么样和个人品德上有些问题,帮主也不会太计较,但是如果你武功不行,还不认真做事,对帮里没什么用甚至起反作用,帮主当然会毫不客气的踢你出去了。

  一般来讲,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老板表现的要比员工“理智”一些。做为一个员工,可能因为一时在某件事情上气愤,或者与老板和其他员工的矛盾,故意将矛盾激化,使一些手段使得企业陷入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中,甚至愤然离开企业,到其他地方另谋出路。但老板对于企业有拥有所有权和管理权,企业的兴衰是跟自己的利益直接相关的,所以他们在做出决定之间,往往需要保持冷静。即使有时候被员工所触犯,也要考虑到这个员工的职位和能力。有时候老板也会因为个人喜好和脾气而开除一些人,但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人,也不敢轻易得罪,做决定前也会三思而后行。

  我们将衡量一个员工的标准定为:工作能力、个人素质和人际关系几个方面,这其中老板所最关心的当然是工作能力。对于很多老板来讲,只要你的工作能力强,哪怕个人素质差一点,人际关系也不太好的人,老板也会尽力去维护,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老板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只要能给老板带来利益,其他的老板就可以容忍一下。所以在与老板的斗争过程中,自身的能力是最好的筹码。加强了自身的能力,就能够加大自己在企业中的影响力,老板也就不得不重视你的意见了。



------------

方法要合理

------------



  人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觉得帮主肚里至少能放个水盆吧,当然以帮主那将军肚的规模来看,放个水盆肯定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帮主的心眼却未必有那么大,你也知道帮主本来就是混江湖的,打打杀杀的出身,自然也没那么高的涵养。所以虽然你是跟他从小一块长大的,一起出生入死,但他现在是帮主了,你总得顾及一下帮主的面子吧,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帮主小时候尿裤子的事情,帮主当然会不高兴了。

  你觉得自己武功高,在帮派里影响大,其他很多人都听你的,帮主也会给你几分面子,偶尔你提个要求,帮主也会听你的,但是你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这么做。而且你曾经很多次的顶撞帮主,对帮主的能力提出批评,当然,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实话,但是这样其他人上行下效,你让帮主以后怎么管其他人?最后帮主不整治你整治谁?

  你也知道帮主那个人比较专横,你现在武功高了,觉得待遇低了。但是你上次去向他提出要求加薪金的时候,带了一大批人前去,虽然说人多影响大,但是帮主也不可能同时给那么多加吧,而且你带那么多人,帮主会觉得你是在制造影响给自己增加压力,所以不但没有加你的薪金,反而有意排挤你,开始逐步找人来取代你了。

  上次帮主想起二龙山的赵寨主小时候欠他俩糖没还,就说赵寨主为人没信用,不讲义气,想去攻打二龙山,你觉得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你就说:“长白派也攻打过二龙山,最后还不是大败而归,而官府也曾经多次围剿,也都毫无结果,仅凭我们现在的实力,恐怕会这次会血本无归。”帮主那个人本来就自大到头脑发热的地步,你这么说他当然会生气,还是要去攻打二龙山。还是郑副帮主知道帮主的心思,立刻笑着说道:“以前我们跟二龙山是有点过节,不过现在我们帮派发展了,在江湖上的影响力增大了,地位也就不一样了,帮主您现在也是有身份的人了,再因为以前那些事情生气,会有失身份的。我们也要先理后兵,先派人到二龙山交涉一下,如果他们能赔礼道歉,跟我们结盟的话,帮主您也有面子。”帮主立刻就点头答应了。

  其实当时帮主也是想找个台阶下,果然,过了几天,帮主也就没有再提这件事情,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你说帮主就大发雷霆,郑副帮主说帮主就会采纳呢,并不是因为郑副帮主是个副帮主,而你只是个打杂的吧。那是因为郑副帮主了解帮主的脾气,知道话应该怎么说帮主才能听的进去。所以跟帮主打交道,也要讲究方法。

  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表达方式不同,其他人听到的时候所产生的感觉也不一样。而各人的脾气性格不同,对同样一句话的反应也不同。不管你是给老板提意见,给企业出谋划策,还是要求升职加薪,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企业的发展,都要讲求合理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情,按照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方法不合适的话,不但不能为老板所接受,还会引起老板反感或愤怒。



------------

注意老板的性格

------------



  我们说老板也是人,有高矮胖痩,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有的老板喜欢抽烟,有的老板喜欢喝酒,有的老板喜欢房子,有的老板喜欢车子。老板在高兴的时候会笑,在伤心的时候会哭,有的老板喜欢听直爽的话,有些老板却喜欢略带奉承的建议。老板在遇到喜欢的东西会感到自然亲近,遇到不喜欢的同样会故意排斥。所以不要以为老板是能够做到客观公正,铁面无私的,他们尚且达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当然,历史上也有如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善于倾听属下建议的人,但几千年就出那么一个,所以也不必报太大的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何况就算是李世民那样的,虽然会采纳意见,但听了逆耳的话也免不了沉个脸色,发个雷霆之怒什么的。

  豪爽一点的老板,不喜欢其他人拐弯抹角,如果自己说话过于含糊其辞,做事采取太多的迂回手段,反而会让这种老板觉得你不够爽快,不够光明磊落。而一些儒商类型的老板,具有灵活的头脑和良好的素养,如果表现的心机过多,太精明和锱铢必较,也会让他们感到厌烦。而做事循规蹈矩的老板,也不喜欢员工做事太过特殊话,哪怕你采取特殊手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也会认为是在走邪路,冒险境而感到不快。诸如此类,不可繁举。

  在跟老板斗争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老板的性格。而老板的脾气性格,往往是影响事情成败的决定因素,所以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人的性格就好象木头的纹理一样,而解决矛盾的过程就好像劈柴,顺着木头的纹理劈柴,自然会很轻松,而横着去砍就会很困难,即使能够砍断,付出的力气也要大的多了。



------------

不同的事情的对策

------------



  员工在企业中所做的事情,不外乎确定自己的职务、完成自己的工作、领取自己的薪酬。老板却能设定你的职位、判定你的工作、决定你的薪酬,在一个企业中,你可以独来独往,不与其他同事打交道,但是你不能不理你的老板。

  工作做的好了,希望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可,可是很多老板整日都是忙忙碌碌,未必能够在意到你的存在,也看不到你所做的成绩,那么此时应该怎么办?继续努力做事,直到被老板发现呢,还是直接找到老板说:“老板,我的工作做好了!”当工作中出现了纰漏,是想方设法隐瞒,还是直接去对老板说:“老板,我做砸了!”

  自己在企业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对行业知识和企业内部情况都熟悉了,感觉自己的能力也有了一定增长,于是就觉得自己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工作,那么又要怎样来跟老板交涉,才能顺利达成自己的目的?

  自己工作业绩上升,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大了。但是自己的薪酬却一直没有变化,眼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个升职加薪的,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当领导的料,可是这薪酬也应该适当增多一些吧。面对这种情况,自己是默默等待,还是主动向老板提出?



------------

工作

------------



  工作成绩当然是衡量一个员工工作能力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工作做出成绩了,是自己的功劳一定要用适当的方法表现出来,而不应该出于礼貌或者觉得没必要而拱手让人,因为这与礼让无关,属于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本就是属于自己的,也应该被人知道和认可,这样才是现代的价值观。

  对于这种成绩的表达方式也不能太直接,否则会有邀功炫耀的嫌疑,可以通过一些报告和汇报的形式表达,也可以在日常建议和沟通中谈一些对这些工作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既让老板知道你工作的情况,又会给老板留下一种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印象,对老板自己的管理也会有所帮助。不过,也要注意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汇报,不要对自己的成绩夸大,或抹煞其他人的成绩,甚至将其他人的成绩据为己有。因为老板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或许他认为你的成绩并没有那么好,夸大自己的工作容易给他留下一种夸夸其谈的印象。

  有些人对于老板有一种畏惧心理,认为老板的级别高,自己难以与其沟通。其实老板也不过是普通人,有些老板虽然有点架子,但是绝不会拒绝跟人打交道。不过因为老板要面对很多员工,如果你没有特别的长处或者突出的工作业绩,老板一般不会主动与你沟通,所以自己要主动一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增进自己对老板的了解,

  而在工作中,应当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实在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或者知道自己细致程度不够,稍有疏忽就会出错的,就更要万分小心了。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向其他同事请教,或者直接请其他同事帮忙,要尽量避免出错。因为即使你以往的工作如何的努力,如何的优秀,但也有可能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断送了。而且一个小错误,也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谨慎。

  当然,不可能完全杜绝错误的存在,任何人再怎么小心也都有可能犯错,问题是犯错之后要怎么去处理。隐瞒不报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做法。因为一个企业并不是很大,同事之间对其他人所做的事情多少总有些了解,而在你这个环节上出的错误,可能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工作,所以不可能完全遮掩,而且隐瞒也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于有些错误,如果继续拖延会使得事态严重,影响扩大的,要及时与老板沟通,或者寻求其他人的帮助。但是如果能够自己处理,可以挽回一定损失的,要立刻着手进行处理。此时直接向老板汇报,可能因为老板的介入,自己要进行解释和安排而耽搁更多的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当务之急,是要自己处理,将损失缩小到最少,然后再找个适当的机会向老板解释清楚。你能够积极弥补过失,企业损失也不是很大,自己的责任也就小一些。

  在向老板汇报解释的时候,言语一定要简明扼要,过多的修饰语言会让老板认为你在文过饰非。但是也不要太过自责,这样会让老板在主观上将责任全都归在你身上,只需要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解释清楚就可。而属于自己的责任不要推脱别人,也不要太多的去议论这件事情中其他人的责任。老板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失误的责任,强调其他人的责任会让老板觉得你是在故意推脱,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跟其他同事的矛盾,从而相互推诿,互相揭发。因此,只需要客观的将自己的失误之处说出来,并说出相应的理由,然后道歉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

  如果因为自己的一些过失,使得老板对你产生了偏见。或者因为一些矛盾,得罪了老板。也要自己主动寻求机会和解,不能等待老板自行原谅你的行为,甚至向你道歉。在适当的情况下,向老板做一些比较友好的表示,哪怕只是一个招呼,一个微笑。一般来讲,老板也不愿意将矛盾加深,即使不会立刻表现的很友好,也会使得两人的关系没那么僵硬。然后自己再找机会与老板沟通,逐渐化解这种矛盾。



------------

升职

------------



  升职是每个员工都希望的,不仅代表更好的待遇,也代表更大的权力和发展空间。但是,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精力,带来更大的责任。

  要想升职的话,首先要大致度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有些人喜欢说:如果我到了那个位置,照样可以做的非常出色。但事实上却未必如此,不仅仅是工作能力是否足以胜任这个职位的问题,还有个人精力以及对这个职位所带来的责任和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因为做为一个普通员工升职后,需要承上启下,面对各方的要求甚至是责难。你会发现不仅老板不好伺候,这属下员工也都不是好对付的。甚至于在你参加升职竞争的时候,就已经能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了。所以这领导还真不是谁都能当的,与其经过一番艰苦竞争升职成功,却又因为不胜任而被赶下来,还不如安分的做自己的员工,或者勤加磨练,增长自己的能力后,再寻求更好的升职机会。

  其次就是取得老板的信任,升职成功意味着将被赋予一定的领导权,意味着在企业中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接触企业决策的机会。一般人都会“疑人不用”,老板对于他有所怀疑的人是不敢轻易委以重任的,所以老板的信任也是升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信任包括对工作能力的信任和个人忠诚度的信任,当然这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表现从而加强。除了工作上的表现之外,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仪表,也是影响老板印象的重要因素。如果时常对企业生怨言,表现的极不安分,就很难取得老板的信任。

  而做为一个领导,并非只做好自己的工作,独来独往就可以了。需要能知道属下的长处,以便根据各人的特点加以运用,那么就必须能够对员工进行了解,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必须的,同时也是个人沟通能力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老板在选择企业领导的时候,不仅仅是看其实际工作的成绩,还要看其人际关系,也就是在企业中的影响力。所以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得到更多支持的人,升职的机会也就更大。不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代表派系的结合,太多太直接的支持,会给老板以炫耀势力的感觉,就会适得其反。

  另外,一个正常运作的企业,也不可能凭空安排出一个领导职位。所以要升职的话就要把握住机会,在有职位空缺的时候,老板都会考虑从本企业中选拔或者对外招聘,需要经过多方考虑,择优选取。此时你或许已经成为老板考虑的人选中的一个,又或许老板根本没有考虑过你,此时你就要根据老板的性格,在合适的环境下,主动的向老板请缨,或者表达自己有意取得这个职位的准备和信心。不要等待老板主动想到你,也不要觉得这样有些唐突,一般来讲,老板并不会选择一个过于腼腆内向的人来领导企业,适当的主动,会让老板觉得你自信,有潜力,也许就会因此将你放在人选的考虑范围之内。即使这样不成功,自己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损失。

  事实上,当感觉到企业内可能进行一些变革或者人事变动的时候,就已经要开始争取机会,与老板沟通或提一些建议,让老板注意到你,这样升职的机会也就会大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升职的候选人之一的时候,更要对自己的工作和言行进行约束,因为在考察过程中,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老板和其他人的关注,而且你的对手也可能借助你的失误来打击你。在这种关键的时刻,一个细节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功败垂成。



------------

加薪

------------



  进入一个企业很多年,觉得自己工作能力也提高了,企业进行考评的时候自己成绩也很突出,只是这么多年自己的薪酬却一直没有变化,看老板似乎也没有给自己加薪的意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考虑主动提出加薪的要求。

  提出加薪,是需要以工作为前提的,首先衡量一下,自己的工作业绩和表现是否能够让老板满意并给你加薪。如果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时间长,资历高,但工作业绩没有变化,而要求加薪的话,反而会让老板觉得你在企业呆了这么长时间,却没有什么长进了。而在与老板加薪谈判的过程中,自己的业绩和表现是最好的凭仗。

  在时机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如果企业近期正在考虑裁员,那么此时你提出加薪无疑是自讨苦吃。可以选择老板心情比较好,或者手头事务比较少的时候去和老板谈加薪的事情。如果老板心情比较烦躁或者比较忙的时候,可能就会一口回绝。即使过后觉得你提出加薪的要求是合理的,也往往因为面子关系而不会主动给你加薪。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谈加薪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跟随势力,如果近期很多人都谈到加薪这个问题,或有几个已经在于老板谈加薪了,甚至于你与几个同事一起到老板那里要求加薪,就会使老板觉得是在形成小团体,团结起来来对付自己。而且这些人中,很有可能有些人表现一般,成绩平平,并没有达到加薪的要求,只是想浑水摸鱼,借势力而已。这种情况下,老板既然不可能给每个人都加薪,于是干脆就都不加。如果有些老板当着他们的面只给你一个人加薪的话,容易让你在其他同事中孤立起来,引发于其他人的矛盾。

  在于老板交涉之前,先要自己对自己的薪酬要求有个大致的底线了解,比如在现有的薪酬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业绩按一定比例加成,可以暗中大致了解一下其他与自己工作和表现相近的人的薪酬情况,或者同类型的其他企业中相关人员的薪酬情况,做到有备而战。一般来讲,老板是不会直接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反而会问你对薪酬的希望有多少,对于一些比较豪爽的老板,不妨直接提出自己薪酬要求范围,然后再与老板商榷。但是许多老板都是善于精打细算和讨价还价的,这种情况下,直接提出具体的数字是不明智的,太过明显的立场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

  虽然你从跟其他同事或者同行相关职位的比较中得出的薪酬底线,但是在与老板谈判的过程中切记不要与其他人攀比,不要直接讲企业中其他人薪酬多少,因为在企业中各人的实际收入属于隐私范畴,有些企业在制度上都会保证薪酬的隐秘性,公开的提出其他人的收入违反企业规定。也不要讲自己在以前的企业中薪酬达到多少,你以前的业绩是在以前的企业中做出的,与现在这个企业无关。所以要将重点放在自己的工作成绩和表现上,记住这才是你最好的理由和资本。

  当然,往往老板会坚持让你谈具体想加薪多少,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得不给出一个加薪的范围,当然这个范围要高于自己的底线,这样还可以继续讨论下去。但也不能太高,给自己留出余地。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需要注意,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后,用一种征询意见的口气询问一下老板的看法,表明可以商量。同时注意态度不要太强硬,不要说出诸如:“你不答应我就不干了”之类的话,除非你是真的不想干了。因为这样说的话,老板即使原本想同意,也可能会因为这种态度而不给你加薪,甚至会对你有所防范,或许有机会就找人替代你的职位了。

  所以,整个加薪的谈判过程也是一种心理战的过程,双方都是在互相试探,互相猜测。老板或许会借助各种理由来搪塞你的要求,要能够从老板的态度中,看出老板究竟是绝对不想给你加薪,还是有商量的余地,或者已经答应了你的要求只是在说两句官话罢了。不过注意无论成功与否,自己都要注意保持一种友好的态度。



------------

需要注意的几点(1)

------------



  平时在工作的过程中,免不了与老板打交道,有时候会要求你提出建议、汇报工作,甚至在工作之外会拉着你一起去吃饭唱歌,一起娱乐休闲。在这些日常工作和日常交往中,有一些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

  切莫轻信老板

  有些老板经常对员工说:“你们对我有什么意见可以随便说说嘛,不要客气,我这人很随和的。”或者说:“大家都是自己人,你们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尽管提,我会尽力改正。”而且这时候老板往往表现的很诚恳,一说再说。所以有的员工就真的公开给老板提意见,说得还很不客气,或许老板也会笑眯眯的听着。但是没过多久这个员工就会发现,老板经常无故找他麻烦,或者安排他从事一些出力不讨好的工作,并美其名曰要锻炼一下他。也许过了许久以后,这个员工才能明白过来,是因为自己提意见“得罪”了老板,就觉得老板言而无信,他的话是轻易相信不得的。

  其实却未必如此,有些老板在要求员工给他提意见,或者在他面前随便一些的时候,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想听取别人对他的意见,的确希望员工指出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但是当你真的当面指出他的缺点和做错的地方的时候,老板的心里还是会不高兴。这并不是说老板说话不算,而是人性如此。所谓忠言必然逆耳,能做到听了以后还不生气的人很少,而能做到虚心接受,听取并改正的老板就更少了。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曹兵十七万包围寿春,每日费粮浩大,加上当时天旱,所以军粮接济不上。曹操手下仓官王^<禀告曹操说:“兵多粮少,怎么办?”曹操说:“用小斛装粮食。”王^<很担心士兵发现后引发兵变,曹操说他自有良策。结果后来果然军心不稳,皆言曹操欺众。于是要安抚军心,曹操密召王^<入内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这个故事的真假暂且不论,不过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老板的话轻易是相信不得的。有些老板可能会说:“这个项目做好了以后大家都衣食无忧了。”但是项目完成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却没有得到什么。有些老板会讲:“企业发展起来了,你们都是功臣,我不会亏待大家的。”等到企业真正发展了,稳定了,你会发现原来那批跟着老板一起艰苦创业的人却一个个的从企业中消失了。甚至于有时候老板拍着胸脯说:你就这么做,出了什么事情我兜着。但真出了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第一个站出来批评你的人就是老板。这些其实也是权术中的一种。

  所以,对于自己的工作,该怎样去做就怎样去做。对于老板的话,尤其是美好前景式的许诺或者或者和蔼可亲式的征求意见,最好先想清楚老板是真的要这么做还是一时心血来潮,否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而如果老板让你去做一些违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事情,许诺一定保你的,就更要三思而后行了。

  切莫自负放任

  有些老板表现的很随和,或者因为某人有特殊的能力或关系而对他表现的特别友好亲近。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会在自己的老板前随心所欲的表现,在很多人面前开一些老板的玩笑,甚至于当面批评老板的行为做法。当然,老板并不代表很大的权力,不过这种权力却恰恰能够指挥你和管理你,所以你可以跟别人的老板一起玩笑或者争论,但是千万别在自己的老板面前表现的太放任无忌。

  有些员工觉得自己能力强,在企业中的作用无可取代,或者有些人觉得自己资历高,根基稳,于是就有点放任自己的言行。对老板品头论足,对其他人颐指气使,甚至公然拉起派系与老板对抗,这样就很容易引起跟老板和其他同事之间的矛盾。却不知道所谓的重要只是相对的,稳定也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旦自己的行为超过了老板和其他同事的承受范围,就有可能受到老板的制裁。虽然有可能因为一时的你的作用重要,身份特殊,老板不会拿你怎么样,但是老板也会找机会,做一些准备,一旦你作用没那么重要,或者找到人来逐步替代你的时候,你也就无法再在这个企业中呆下去了。

  有些员工可能因为一时受到老板的器重和喜爱,就飘飘然不知所以,在老板面前表现的很无礼,对其他人也不怎么礼貌,或者做出一些有自己的理由但是违反企业规定的事情,老板或许当时不会追究,甚至主动给你找理由。但是时过境迁,有朝一日失去这份器重和喜爱的时候,或许老板就会想起你当初的无礼和违反规定的事情,找机会来处理你。

  如果有一天,现在这个老板不是你的老板了,还可以保持朋友关系。你可以对他嘻笑怒骂,称兄道弟,不过在此之前一定要记住,老板始终是老板,始终是雇佣你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你的命运,所以切莫在他面前太放肆了。

  切莫我行我素

  有的员工不喜欢也不善于跟其他同事打交道,同时也不愿意跟老板沟通,不征求其他人的意见。这样在企业中做的事情也不少,但是一直得不到老板的重视,甚至会因为工作方式上的问题,与老板产生矛盾。

  有些人工作能力强,所以就为人孤僻,工作中喜欢独来独往,不听从其他人的意见,甚至不喜欢其他人提建议。对于老板的指示和意见或是表面听从,但做事的时候依旧按照自己的方法,或者干脆就不于理睬,当面反驳。这样,即使事情做的很成功,很多老板也不会自己去贬低自己的意见,转而表扬你。如果做的不成功,即使是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是你的做法本身所出现的问题,老板也往往会将失败的责任至少是一部分责任归咎于你。

  有时候个人的行为和意见可能证明是正确的。但未必任何时候都是如此,一个企业,依靠的是整体的实力在社会中生存,在竞争中胜出。单枪匹马式的个人英雄,虽然有些时候在个人能力上会显的突出,但是由于不能与群体中其他人协调配合,并不会给整体效率带来太大的提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体的统一性,造成效率下降或者在配合上出现差错而造成错误。



------------

需要注意的几点(2)

------------

  而且从个人感情上来讲,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听从自己指挥,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属下对自己的权力的认可和对个人的尊重。那些处处违背自己的指示,跟自己对着干的人,也是任何人都不会喜欢的。所以自己做事不能埋着头,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如果对老板的指示有意见,或者觉得老板的做法并不适合自己,可以与老板进行沟通,一方面通过谈话沟通,让老板能够了解自己的想法,或许因此也就接受你的做法;另一方面,通过谈话沟通,自己也能理解老板的安排,或许其中另有深意。而且通过这种沟通了解,也可以从其中学到一些东西,增长自身的见识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对老板思维方式和脾气秉性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没有时间沟通,或者怕老板的干涉导致自己不得不改变做法,于是就干脆默默的先做了再说。那么在事后如果知道引起了老板的不快,也要设法向老板解释清楚,表达方式上可以委婉一些,多从企业的角度进行考虑。切莫认为自己能够将事情做好,老板就一定会满意,如果一直我行我素,甚至与老板的指示背道而驰的做事,也不与老板沟通和解释的话,有可能事情也做的非常完美,但还是会引的老板发怒。

  切莫滥用权力

  在企业中,有些人既是“员工”也是“老板”,他们跟其他人一样是为自己的老板打工,同时却拥有一定的管理权。有些人虽然并不管理其他人,但是他们的工作能够直接决定或影响其他人所得到的利益,这也是权力的一种。

  这其中有些人拥有了一点权力,就会凭借这种权力谋取私利,或者借这种权力摆威风,徇私情。还有一些人会利用这种权力来培养自己的势力和拥护者,形成小团体。这些都是一种滥用自己的权力的表现。

  领导是为了带领其他人共同发展,群体的强盛。而权力的存在,是为了保证群体内部的合理有序。权力同样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一种强制力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老板赋予下属一定的权力,是希望属下能够分担一些责任,能够辅助自己,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秩序,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如果有人将这种权力做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为自己谋私利,谋势力的话,就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然,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一些细微的,偶尔的做出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或许老板在知道的情况下也会装做不知道,但是同样会因此感到不快。而且如果这种行为引起众怒,许多人都心生怨气的话,老板也就不得不干预了。

  另外,还有一些人被赋予了权力之后,本身不具备驾驭这种权力的能力,或者视这些权力如儿戏,并没有当成自己的责任,随便使用。不知人而胡乱用人,或者为了表明自己的权力,在不明白事情的程序和本质的前提下,而想当然的去实行变革。这同样也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表现。

  对于企业来讲,滥用权力必然导致整个管理层的腐朽,所以精明一些的老板必然会想办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有些企业中这种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人觉得别人都在做,自己跟着做也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企业会很快的垮掉,要么老板会很快下决心进行整治。

  切莫操之过急

  有时候向老板提出意见和建议,老板经常表示:要考虑考虑。有时候向老板要求加薪或升职,老板也会说:再研究一下。这其中当然会包含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老板真的要对各方面的利益进行权衡考虑,需要一段时间去准备,或许经过考虑以后会用某种方式实行,或者考虑之后就否定了,于是不再提起。另一种情况是,老板或许根本没有听取你的意见,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要给你升职加薪,他之所以说要研究考虑,只不过是一种搪塞的借口罢了。

  当然,或许你提过之后,由于老板日理万机,手头工作太多真的忘记了。或许是故意不提起,以表明自己否定的态度。但是无论是老板真忘记了还是在搪塞,事后自己在适当的时机,都可以正式或非正式的简单询问一下这件事情,老板可能说正在研究,也可能说时机还不成熟。

  但是对于员工个人来讲,却不要一再的追问此事,如果老板根本就没有打算考虑此事,那么再追问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反而会让老板觉得你这么不明事理。或许老板真的正在处理当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你一直追问,也会让老板不耐烦。也或许老板有其全盘的考虑,但是又不好将原因对你说明。你却一再的追问,非要老板给个答案,老板解释也不好,不解释也不好,会感到有些尴尬。追的太紧了,老板还有可能因此发怒,原本正在考虑的,也许干脆就给了个否定的答复。

  老板由于事务比较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或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对你来讲可能会专注于这件事情的结果,而对于老板来讲这或许只是众多事情中的一件而已。而且他的日常决策往往是跟企业利益息息相关的,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因素没有考虑到就可能引起失误,导致整个企业的动摇,所以很多老板习惯于对事情考虑再三,不会盲目随意的下结论。因此,在与老板的工作交往和日常交往中,不能太操之过急。

上一条: 成功激励“三部曲”

下一条: 某外企高绩效的薪酬文化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