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这是国际化到深处时,才会遇到的高级问题。
国际化进行到深处时,产品、价格、市场、渠道都已经成为最基本的问题。
你有没有设想过,有一天到欧洲出差的时候,在机场被一个签证官莫名其妙地刁难,原因只是一个东北的17岁孩子?
这只是我坐在办公室里的一个无聊假设,但并非没有可能。最近频频看到,在网络游戏的国外服务器中,很多中国玩家由于埋头打金币、抢装备,以及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得没有礼貌,被很多国外玩家称为“金币农民”而被有组织地追杀。所以,我很有根据地联想到,这样对中国的一些不良情绪,完全有可能会流露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来。
这应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全球化吧——一些从未出过国,甚至从未和外国人直接打过交道的人,也一样无法让自己置身事外。
当国际化进程已经行进到如此程度时,什么产品、价格、市场、渠道都已经成为最基本的问题。
有件事情我从两年前就开始关注,那就是全国总工会和沃尔玛的过招。这件事情我的兴趣点就在于,当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这是国际化到深处时,才会遇到的高级问题。
和很多的跨国公司不同,沃尔玛身上有很多中国企业可以学习和复制的特质——例如它的劳动密集和低成本策略的完美结合。罗伯特·莱斯特在他的《沃尔玛王朝》一书中写道:山姆·沃尔顿与工会奋战的经历相当精彩,值得大书特书。在中国企业在国外遇到了因为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产生的问题时,是不是可以从沃尔玛这样的老牌公司身上学到些应对的技巧?
同样,几天前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拉里·沃特兹尔的一封邮件,使得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不会在机密领域使用联想PC,主要原因就是中科院持有联想27% 的股份。这同样是一个高级问题,与产品、价格、性能都没有关系,而是平衡政治和商业的关系。类似境遇的还有华为,华为在国外市场打拼多年,但很多海外媒体提到它时,还总是别有用心地加上一个定语——有军方背景的。
而在对联想和沃尔玛的问题的报道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国际化的市场上,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的界限早已被跨国公司践踏得一片模糊。
这又引申出另一个关于体系的问题。一个中国企业冲出了国门,但是那些曾经在国内支撑这个企业的商业体系,却很难及时跟上。这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个体系,不仅仅是指供应链、物流、金融等直接的硬支撑体系,还包括媒体这样的软支撑体系。
我一直在鼓吹中国的媒体应该和中国的企业一起走出国门,这其中的走出去其实不仅仅是到国外去采访,更是应该将媒体的影响范围扩散到国外。如果说20年前的信息不对称是中国对外部了解得不够,那么现在的信息不对称则更多是因为几千英里的距离、不同的语言体系、迥异的文化背景造成的真实准确的中国信息在海外的稀缺。
上一条: 领导者没有权利发牢骚
下一条: 寓言的哲理和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