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有这样的描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用梦贞注译的白话文所表达的意思是:“有所作为来源于空白的领域,治国安邦开始于未动乱之前。合抱之粗的树木,生成于稚嫩细弱的小苗。九层之高的楼台,起建于一篮一筐的累土。千里之外的行程,开始于脚踏实地的起步。因此圣人,追求众人不愿意追求的境界,不会看重众人认为难得之货,学众人不愿意学习的冷门,来弥补众人所遗漏的过失。这样做是为了万物自然的规律,而自己不敢妄为。”
如果爱因斯坦知道老子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教导,他还会向明可夫斯基问“一个人怎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 这样的问题吗?
上一条: 行动是一种信仰
下一条: 生命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