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信用体系的瓦解,还会给社会生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有人从信用体系瓦解中得到好处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会诱导别人也这么做,大家都想从没有信用的做法中获利,这样一来,社会中很重要的自律原则(道德自觉)就失去了作用。道德败坏,虚伪泛滥,会对社会秩序有严重的破坏,尤其是人们虚伪的借口,不再是光只为了骗别人,而是为了自保,这样的思维方式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民族存亡都会出现危机。
厉老所说的"信用体系的瓦解",正是"道德体系败坏"的同义语。
信用与道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不可或缺的"枢纽",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主要原素。
信用是道德的外延,道德是信用的内涵,两者互为因果,互成网络。虽不在市场的规范交易之中,但是市场的规范交易之中,离开了信用道德,就不成为市场规范的交易,那只是不正当竞争。世界市场秩序要求杜绝不正当竞争,更要求讲诚信,没有诚信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市场竞争力,就没有企业的生命力。
《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 ,其何以行之哉?"
"倪"和"杌"都是连接车和牲畜之间的环结,车子少了环结,就无法行驰上路,正如交易少了信用和道德,就无法公平交易。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社会经济再繁荣(足食),国家军备再强大(足兵),人民缺少德信,国家也就不会长治久安,繁荣和强大只如明日黄花,无根难以久立。
内圣外王之道:内养道德,外示信用。
再借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的一篇文章:
在新的全球化经济时代,品牌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司企业的价值观,而且日益成为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各公司企业把注意力从生产产品转向了市场吸引力、形象和生活方式。
产品、人、国家和企业都忙着把自己变成"品牌"--使他们的形象更讨人喜欢和易于理解。
随着从单纯代表产品到涵盖生活方式,品牌产品正演变成一个日益扩大的社会层面。
在西方发达国家,有些人认为,它们已经填补了有组织宗教衰落后形成的真空。
消费者能长期容忍一种糟糕的产品,却不能长期容忍一种糟糕的生活方式。
从历史上看,创立品牌相当容易。商标直接保证了质量和可靠性,或者表明某种产品是新生事物。消费者非常心甘情愿地准备为此支付高价。
品牌是消费者的第一把保护伞。如果你要投诉,你应该知道找谁。
品牌有助于消费者的有效购买,品牌意味着信任。由于选择众多,所以这一点越来越重要,人们想使生活简单化(如傻瓜或懒人之发明产品)。
强势的品牌可以有效地阻止其它品牌进入市场。新的销售策略是建立品牌,而不只是制造产品--要销售生活方式或个性,要在情感上吸引顾客,试图使品牌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人们喜欢品牌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简单化了选择过程,确保了质量,而且增加了乐趣。
雀巢的老板彼得·包必达说:"品牌带来了温暖、亲切感和信任。"
同时,品牌更多地使人产生归属感,提供人们信念,决定人们的身份,表明了使用品牌的充实感。
由于品牌和推出这些品牌的企业比以往更加密切相连,所以消费者必定会对企业行为更为关注和影响,骄横、贪婪和虚伪的企业行为会迅速受到惩罚。
未来的品牌产品不仅代表了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形象,它们还体现了企业的整体面貌。
然而现在为什么品牌产品会受到攻击?
人们指责这些产品造成了种种问题--危及了我们的健康,破坏了我们的环境,腐蚀了我们的子女。
人们批评说,品牌产品威力巨大,诱使我们衣着相似,饮食相似,行为相似。与此同时,这些产品使我们精神空虚,逐步地(几乎是潜意识地)侵蚀着我们的道德观念。
抨击品牌产品的书籍到处可见,这些书籍大肆渲染了种种令人忧心忡忡的情况。
这种局面的出现,并不表明品牌的死期已至,而正是品牌发展的新的契机的到来,也正是现代企业所应该检讨防范、未雨绸缪的时候。真正的品牌不会死,它现已成为企业的新宠,将有更多的人赋予品牌新的面貌、新的内涵与新的价值。
无数企业发展的经验证明,最能经得起检验的惟有品牌。英国著名CEO克托·莱恩说:"厂房老化毁坏了,机器破损了,工人死了,但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是品牌。"
可口可乐总裁也曾自豪地说:"如果可口可乐公司在全世界的所有工厂,一夜之间被大火烧得精光;那么可以肯定,大银行定会争先恐后地向公司提供贷款,因为可口可乐这块牌子放到世界任何一家公司头上,都会给它带来滚滚的财源。"
因此,未来品牌产品不仅代表了产品质量,还体现了企业的整体面貌,更显示了企业持久发展的生命力量。
在企业界,品牌不仅不是邪恶,每一个人的未来全部都要靠品牌产权及其所带来的联想,而且它还成为了壮大全球企业规矩行事的有效武器。这就是品牌的魅力和优势所在。
内圣外王之道:充实底蕴,铸造品牌。
下一条: 如何建设品牌客户服务体系 刘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