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机会他的选择和他发现问题的程度可能就越做越大,这就告诉我们,以前企业是比谁胆大,做为知识分子呢就不欣赏第一批富起来的人,说他们都是无业游民没有出路了是胆大的人所以他们发家了,第一批比胆量,那么,第二批呢比技术,看谁的技术高,好啊,变成首批十大首富,排在第十位,来比这个技术谁有技术谁有专利,所以谁就先富起来,可是后来发现谁有广告意识,谁率先打广告,谁就会起来,还是比广告意识,企业家开始比谁的广告投资大,谁有广告意识。那段时间几乎是存在广告意识阶段,九六年我恰好自己做了一家中外合资的广告公司,有几家企业就赶上这一点,后来又比谁具有公关的整体战略,比完公关又比谁够狠敢杀价,把拿出的钱再返回去搞价格战争,然而再比谁会行销组合,谁能把各种行销因素组合在一起,然后再比谁有品牌意识,谁能打拚,谁能有名牌意识,我们在坐的万利老师,也是中国名牌最早倡导的万利行,看谁有名牌意识谁能把它搞起来,然后再比谁有这样一种企业文化的建议,这就存在一个策划的阶层,但未来企业家比,我个人认为未来企业家要比胸怀,看谁能包容竞争环境当中能包容一些因素,看企业家谁的胸怀大,未来的企业家谁包容的问题多,谁的企业就能获胜。
上一条: 拒绝承担个人的责任——做主管常犯的毛病一
下一条: WTO之后重新思考民族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