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企业造船出海,小企业借船出海,各尽所能,各享其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个大市场中企业的地位和生存发展能力是由它在"生物链"上的"增值"有多大而决定的,增值越大,份量就越重,也越接近行业的核心,市场控制力就越大。所以企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生物链"是否健全、健康。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归根结底是"资源有限",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能力有效地建立并拥有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因为单枪匹马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有限的资源和信息社会的冲击,只有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做市场",分工合作,才能造成一个"势",一个"场",共同致富,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吗"。违背这个原则而建立新时代的"大而全","小而全",以达到"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目的必然会使"生物链"的健康状况恶化,使企业走向衰落。当今世界是一个有钱大家赚的时代,只有让别人赚钱,才能使自己赚钱。
有两个经典的案例可以说明问题,一个是索尼与松下/JVC阵营的录象机大战, 另外一个是苹果电脑公司的MAC与WINTEL阵营的PC大战.
那么是不是只有世界级的大企业才有资格,有能力建立"生物链"哪?其实不然,只要企业明白这个概念,认真分析所处行业的竞争压力状况,了解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生物链"之异同,在任何一个市场上都能运用好有限的资源,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企业的"生物链"。关键是知道了才会想到,想到了才会做到,并在实践中"悟"出本行业的最佳"生物链"应当是什么样,"顺水行舟",而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对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服装加工业。但是这种模式却有很多问题,从"生物链"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发现我们的企业没有能力讨价还价,控制市场,处在"生物链"中最不重要的环节,可替代性强,增值小,所以只能赚一点小钱,维持生计。可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经营模式,经常处在"忍辱负重"的状态,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当然如果这些企业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仅是一个学习过程,是不得不交的一笔"学费",那么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打一个翻身仗。
我们不妨用当今世界PC行业很流行的"合同加工"这种模式作为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其特点,看看与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有什么区别。PC行业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二是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很快,企业的市场份额起伏比较大。所以如果市场预测不准,要么造成供不应求,要么造成大量积压,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针对这样一种状况,一些专门从事"合同加工"的公司应运而生,这些公司承担多家PC企业的加工业务,由于整个行业的增长率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可以更好地规划生产规模和生产进度,避免了供不应求或大量积压。降低了生产成本,比任何企业自己加工生产更有效。可以说这种"合同加工"是主动性的,企业有很大的市场控制力,在"生物链"中处于很重要的环节,增值也大。所以同样是加工制造业,其地位和结果完全不同。总而言之,能否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企业的生态系统和健康的"生物链"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占有更多社会资源,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上一条: 防止企业核心刚度产生
下一条: 心智革命(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