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管理论”三篇

加强管理不是少数人的事,所以要提倡大众的管理。大众的管理是相对精英管理而言的。大众管理的核心是"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前者是说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人人都有自己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只不过管理的范围大小不同,因而责任也有轻重之区别;后者是说,在民主和文明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不能离开制度的约束,从全社会来说有各项法规和政策制度的约束,在企业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在这方面应当人人遵守,毫无例外。这也就是说,在管理面前,每个人都应当发挥主动性,管理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但又要服从其他方面的管理。这和精英的管理是不同的。精英的管理是少数人的管理,而大多数人则被动地置于精英的管理之下,管理精英本人又处于被管理之外,成为特殊的人。因此,大众的管理是建立在人们协调和谐的基础上的,而精英的管理则容易造成管理精英和其他人的对立。

大众管理与竞争是不矛盾的。在大众管理的理念下,人们竞争的目标是扩大自己的管理范围,随着管理范围的扩大,责任也就随之加重,根据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利益相互对等的原则,个人利益也就相应提高。这也是大众管理的重要原则,如果不能做到上述"两个对等",不仅会从不同的方面抑制竞争,也是对管理目标的悖论。



  如何现实大众管理?一是要健全规章制度。对于国家来说,就是要在制定宪法的基础上,完善各项专门法律。但还不够,每个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还要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将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划分清楚,每个人就是自己岗位的管理者。二是要有严格的监督。每个人对于自己本岗位的工作管理(也就是做)得怎样,要加以监督,在监督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严格利益分配,其中包括奖惩。三是强化市场机制。大众管理并不限制个人自由,相反要在个人有充分的职业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大众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最隹结合,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人本管理,即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通过人的有效管理达到管物的目的。这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将每个人配置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四是提高每个人的管理意识。很多人认为自己不属于管理者,特别是那些工作在最基层的人更是认为自己只是被管理者。其实,最基层的人也有自己的管理范围,这个范围就是他自己的工作内容,也是他自己的管理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也直接或间接地在管理他人。


 


  “人人都是管理者”的实质就是使每个人自主地管理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严格的制度。制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一方面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即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另一方面制度带有强制性的作用,因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能是完全自觉的去进行自我管理,因此需要制定带有强制性的制度,使人们在制度的约束下去做好履行职责。而且,制度对人的这种约束作用,随着人们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社会就业流动性增大、供人们利用的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而逐渐弱化;反之则越强。例如,到了工作再不是为了达到谋生为唯一目的,而兴趣或者发挥才能是工作的重要目标时,人们对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就会越高;当社会职业流动达到这样的程度,即人们不愿从事自己没有兴趣的职业,或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时,就可以够随心所欲地离开,去另谋取职业。这样,人们不仅能按要求做好工作,而且还能创造性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时间。



  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人们还不能完全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但这并不等于说就不能实施“大众管理”。实施的方式就是将人们的行为统一在制度的框架下。因此,要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制度,同时要抓好落实。一个好的制度,一是要符合本单位工作的规律性,体现本单位工作的内在的本质要求,有量的和质的规范,可操作性强,做到每一条都是有据可依的和可察的,实而不虚。二是各项指标要先进合理,先进就是不能毫不费力地就能实现,必须费点力气才能达标,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跳一跳摘桃子”;合理就是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能跳起来了还是摘不到桃子,那样就是冒进,必定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三是不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适时修改,任何制度都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劳动组织改善了,产品变化了等,都必须对制度及时地进行修订。四是要有灵活性,要鼓励创新,给员工留有创新的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说,员工的创新就是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要通过制度将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形成有坚实群众基础的创新文化。五是要为员工所理解,在制定制度时发动员工参与,制度形成或修订以后要大力宣传,做到深入人心,多数人都能自觉遵守。



  当然,有了好的制度还要落实,落实是制度制定的继续,不能落实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制度要落实,一方面领导要带头,大众管理的精髓之一就是在管理方面人人平等,任何个人都不允许游离于制度之外;二是要按制度要求督促检查,并按制度要求奖罚分明,在这个问题有丝毫的含糊都是对企业前途的渎职,产生蚁穴溃堤之效。


 


譬如一个车工(一个最普通的工作岗位),他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要确定每天的工作程序,而且要分清轻重缓急,还要讲究工作方法,以及提高技术水平等。这些都是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总经理和每一个普通员工的管理,只不过存在着管理范围、管理性质、对象、以及责任的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管理。



  也许有人说,普通员工的这些方面的管理都由上级安排好了,无须员工自己再去管理。上级当然要管理,为了协调整个企业的经营业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不能没有作为总经理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员工自己的管理,这种管理是被动的,因而缺少员工的积极性,这样必然降低管理的效能。



  在通常的条件下,总经理对企业的管理不是一竿子插到底的,中间要经过车间、班组,最后才能到达员工。这些层次,每一层都很重要,缺一不可。特别是作为最基层的员工,如果没有管理或管理不好,那么整个的管理就会落空。而且,作为整个企业的管理,还要通过生产、财务、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业务进行管理。这些业务的方面最后无不落实到员工的头上,真可谓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假定基层不能很好地理会上面的千条线,那么整个大厦就失去矗立的根基。



  “大从管理”提倡“人人都是管理,人人又都被管理”,不光是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也是从尊重人的角度出发的。每一个人在自己管理的范围内,有权根据全局的目标自行决定自己的工作,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不要以为管理范围较大的人才需要创造,其实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也同样需要创造。无论在哪一个单位,如果人人都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这个单位的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同时,将某些称为管理者,而将另一些人称为被管理者,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事实。作为管理整个企业的总经理,同样了是被管理,他的工作也要接受各项业务的检验,因而他也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上一条: 知识型、高科技型的企业中高层管理队伍建设

下一条: 禅学——深入体验本质的科学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