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感的原动力

尤其是想到那一何敬蚱炊嗄甑耐省;褂兴堑募沂簦叶运歉性鹑巍!?BR>

  最近有一位我极尊敬亦友的前辈,在七十岁时退休。我去拜望他,并向他建议:“在这很多年来,您在专业上和人生上累积了无数的知识、学问、经验和智慧,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发表,是否订下一个计划,次第加以整理发表。此外,是否改成顾问的角色,以学识历练智慧,再加上您丰硕的人际关系,对后辈加以指导,让他们更少失败错误,更多更快成功。我相信,退休是一种生命历程的转进,可以有另外一种形态的命名命和奉献,而非变上无所事事。若非如上,我相信您会衰病列快,死亡更快。”



  就我个人而言,从大学修习企业管理开始,就在心中发愿,希望能以我国企业管理的提升,作为终生全力以赴的使命。记得约1970年在电视公司服务时,我就常在想,日本在战败后迅速崛起,主要是企业管理之功。而台湾落后甚多,仍是如此衰靡不振,主要也是企业管理不佳所致。因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竟舍弃电视公司优厚待遇,到外商在台投资生产事业任职,以便深入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策略和技巧。其后在就任专业总经理时,拼命努力发表企业管理文章、出企管书、开企业讲座;近几年开企业顾问公司,以现场辅导方式,尽力协助各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是水平脱胎换骨,都是受此一使命感的原动力驱使所致。近几年来,个人的心愿及自我设定的使命,是将原有的企业管理理揭幕升的使命,扩大深化为帮助大家成功,并将大家连结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创建世界光明”而努力。 

让生命发光

 

  每一个人在一生中,如果能够参照自己的学识、经验,、兴趣和环境,以对他人及社会奉献的角度作为出发点,让自己发愿设定应完成的使命,那么在规划或进行学习与就业时,就会更有追求的目标,更能集中精神与力量全力以赴,并且更容易获得成功。也由于这种使命感的原动力,会让每个人更热诚、更专心、更专情的去完成所做的每一件事,使生活更有劲更有意义,让生命在每一阶段都发挥更绚丽的光采。



  每一个人的使命,最基本的还是对自己的使命,也就是满足自己在人性上的需求,使自己在生活上、安全上、群体生活上、自尊自信上、自我成长上及自我奉献上,都能得到适当的满足。所用的方法鸭蛋含创造财富、锻炼身体、修养品德、修炼心灵等。对一般人而言,这种使命,也常能扩及到家庭与朋友,用各种方法去培育、去帮助他们。因此,在历代各地都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情及朋友之心。



  事实上,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在社会上的各种机构内,与他人在一起共同服务。每一个机构,都有它的社会功能,自然也都会有它的社会责任及社会使命。在机我中的每一个人,若能确立使命感的意识,透过使命感原动力的发挥,共同紧密结合起来,尽心尽力完成机构的社会责任,发挥其社会使命,则不但机构的大部会。;以企业员工而言,每人若能时时胸怀使命感,必能驱使自己更努力学习、努力贡献。如此,对于自我与同仁人性需求的满足、企业利润的创造、污染的防治、与厂商客户的共同成长、就业率与就业品质的提升、国家经济力的加强等,必能更圆满达成;而个人的使命,也由此得以延伸到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

菩萨行



  将使命感的原动力发挥得更淋漓尽致,必然使生活更有意义,使生命的层次更得以提升。因此,有许多人在上列使命完成之余,还给自己赋予更多其他的使命。例如有一家企业的董事长长久以来一直努力于推动本土文化的复兴与精致化;前述那位前辈,最近已在“多管闲事”,尽力对新闻界、传播界、音乐界、文化界、企业界等的后辈加以指导,并可能继续以前的报纸专栏,以及开辟广播节目。



  观世音菩萨以度尽众生为大愿为使命,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使命感之行,是菩萨行,愿众生皆成菩萨。

十二、无常人生的规划

下一步怎么走



  人生数十寒暑,要过得更有意义,该如何规划?



  数年以前,在一家辅导的公司中,在讨论如何加强管理与改善的会议后,一位财务经理私下对我说:“我担任财务主管已三年多,白天非常忙碌,但在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在想,我同在是财务经理,已经年近四十,我下一步该怎么走?该做什么?想来想去,总不知真正该怎么做?一天忙过一天,心里越来越感到惶恐。”



  记得当时我问他,你人生目标是什么?你所学的是什么?你的兴趣如何?目前的职业是否让你感到每天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另外,现实一点说,你的职业是否可以满足你的物质欲望?是否可以让你照顾家庭而无后顾之忧?还有更重要的,是否能让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当时我还说,我认为人生的目的,无非是学习和奉献。人生每一阶段的职业,都是学习和奉献的一个过程而已。学习与奉献,若能与兴趣结合最好。但其实兴趣是培养出来的,若原来对自己所学的或所从事的行业兴趣不大,透过努力的学习和奉献,深入体会它的意味,也可以把兴趣培养出来。所以最后我建议他,若对目前职业深恶痛绝,感到十分痛苦,则设法努力尽快转行;但若在上列的问题上得到正面的答案,已走这条路这么久了,那最好从如何扩大学习与奉献效果的以风点,再加上一些现实名利的考虑,从现在所外的状况,规划出多条可行的途径,选择最好的一条,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在人生路途中,若碰到一些意外的转折,也要认清目标,作适当的因应,切勿迷失方向与目标。

人生规划一以贯之



  佛日,人生无常。但若能在变幻无常的人生道路中,掌握住机缘,以学习与奉献为目标,也考虑到兴趣,对人生及工作规划,或顺势而行,或转变形势,坚持前进一以贯之,当更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记得当时约1950年,因家贫只好在全台第一名校建国中学初中部毕业之后,进入公费的台北师范就读。毕业后在三年服务期间,我常在想,是否在小学习教员、主任或校长一辈子。在第三年与一位好友相聚,问起我的人生志向,当时竟脱而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尽欢颜。”刚好当时美国麦纳玛拉以福特汽车总裁转任国防部长,在好友鼓励下,决定以“企业管理”为学习与奉献的途径,遂考入台湾大学商学系。大学毕业当年参加政府高考,有人相劝,既然会计师行业不错,何妨考会计师。但当时认为,会计师业非直接从事企业管理,遂考取财政金融高考及台湾省企业管理人员特考。也因为这个理由,始终没有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开始从事企业管理,当时我认为,应先专后广,而会计去是企业管理中之最专者。因此,服兵役后进入台湾银行国外部服务,竟请求派到会计科工作,而非进出口押汇等工作。其后到中国电视工作,也在会计室;再到美商在台公司工作,仍担任会计财务主管。



  在担任会计财务工作多年中,因工作上的部分需要,其实主要是刻意的安排,开始努力观察学习其他方面的企业管理,从较为接近的人事、物料开始,渐及性质较远的营销、生产、品管及工程等。除努力向同事请教外,还广为搜集阅读各项资料。在美商线艺电子公司的任期中,先由会计财务经理晋升为副总经理,有同会历练人事、物料、进了口,再晋升为总经理,又有机会历练营销、生产、工程等,从此转变为全面性的企业经营与管理。



  在线艺电子之后的几任总经理下来,发现自己无缘创业,遂决定开办企管顾问公司,希望同时辅导数家厂商,透过多家厂商更好的经营管理,达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土尽欢颜”的境界,让更多的人在列多企业完成的社会使命中,得到列多的幸福与繁荣。近数年来又由于多年的静坐修炼,智慧似有更多的开发与突破,除了辅导的厂商之餐,对有缘的人也尽量奉献,希望社会与世界能更见大光明。



让生命更发光



  按照佛家的说法,众生真正的生命是永恒的。今世是过去累世的延续,今世的死亡又是后世的开始,如此而绵延不断。今世有幸为人,具有善根智慧,实应好好珍惜掌握,对人生及早善作规划,使学习与奉献,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让今世的生命发出列灿烂的光辉,为世界创造更大的福祉,也为自己的后世种更大的善因。

十三、学习企业管理

拒绝变成老贼



  多年前,在一次企业管理讲座结束时,一位学员前来找我。他是一家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学的是电机,在公司常有些人笑他学的是理工,比较不擅长管理。为此这几年来,他几乎每周有两个晚上都去参加企业管理讲座。为了更深入更彻底的学习,于是他邀请我到他们的公司作辅导。这位总经理边做边学习边体验,事实也证明其公避的经营管理得到更完善的提升。



  国内的企业经营,在近十余年来遭受到极大的压力,一方面遭遇到先进国家及后进国家的剧烈竞争。各种忧患的到来,促使企业界更加强学习企业管理,使得国内的企业管是水准,在这十余年来提升了不少。在企管讲座中,讲师将多年的历练所得的知识、经验与心得,浓缩成菁华,在数小时中传授给学员,实在是学习企业管理的最佳途径之一。若在顾问题辅导改善和革新中,同时努力学习,将理论、实务与推动实施的成果和体验相互印证,则更能在短期内快速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功力。



  各企业要学习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准,企业内全体的高级、中级和基层人员都须努力学习,才更能发挥整体的效果。在最近几年来所开的企业管理讲座中,发现大部分学员都是经理级和科长级的干部,也常听到类似下列的陈述:“我们的总经理和副总老派我们出来。我们学了很多,但要回去推动实施,十分困难。因为我们费很大的口舌,也不一定能说服上级。多年来彼此的管理观念、作法和水准,相差越来越远,鸡同鸭讲十分困难。我们的上级,已经成为公司进步最大的瓶障碍。”我们常想:“老贼”会产生,应该就是因为长久没有学习没有时步的缘故。因此在我个人目前对企业的辅导案中,我都鼓励和坚持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要密切参与研讨。



百草头上祖师意



  学习企业管理,到底是困难还是容易?在禅宗有一个公案,谈到学禅学道学佛,有一个人说困难有如将一斤胡麻摊在树上的叶子上晒干一样,另一个人则说其实容易得像早上起床后下床站到地上一样,但第三个人说:“不难也不易,百草头上祖师意。”也就是说,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禅理、道理、佛理,但看你本身有无体验和领悟。



  学习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掌握住精神、原则和整体架构。企业管理有许许多多的理论,在实务上又因行业及管理的对象如营销、生产、物料、人事、财务、会计等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制度和方法。在学习时,最好先将整体架构整理清楚,并与其他的理论或实务融会贯通,找出彼此相关连之处和差异之处,再将其原则和精神归纳出来,并思考如何运用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上。在运用时,则要仔细观察和体验执行后的反应和效果。



  在企业内外一切人、事、物的反应和效果所产生的现象,都有是企业管理正面道理和反面道理的呈现,就如同百草头上都各有祖师意一样。企业人由此而思考、对照、比较、检讨、体验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务,对于企业管理的精神、原则及整体架构,不但能更密切深刻掌握,而且在心领神会之余,也能有所创见,或作更高超的提升。如此,企业人当逐渐能对日常管理实务挥洒自如,且均能不离祖师意。



融会贯通教学相长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扎实的根基,对于企业管理的学习,有事半功倍之效。记得在大学修习企业管理时,曾对经济学痛下功会,由此而使有关的学科如贸易、金融等感觉相当容易;又对会计学钻研甚深,使相关的财务、企管课程也都能得心应手;而企业管理概论的努力学习,列为分门别类的管理如组织、生管、料管、营销等,开拓出一条学习的康庄大道。毕业后将学校中所学及在社会中所进修的拿来作实务上的运用,亲身加以比较、修订、体会、印证,颇感受益无穷。



  教学相长,古有明训。在近十几年,我曾将经营管理实务的心得,写成许多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并汇编成几本书,也开了几百场企管讲座。在多年的企业辅导时,所指导或撰写的制度方案,更是不计其数。在以文字或口头发表时,须将思路、架构、内容等加以整理,在整理时就常有新的领悟和创见,而在与学员的互动中也学到了很多。这些,对于企业管理的融会贯通与功力提升,都帮助甚大。因此,我常鼓励企业主管多多发表心得,多对部属作教育训练。在企业辅导中,也坚决要求干部自己撰写制度方案,而我仅是提供资料、给予指导、参与讨论;此外还要求干部对相关人员作教育宣导,并负责推动实施及检讨成果。



  生命的目的是学习和奉献,愿各位学习更多奉献列好。

十四、企业经营者

谁是企业经营者



  在讲座中,或企业辅导中,我常问大家一个问题:“谁是企业经营者?”



  有的人回答说:“老板才是企业经营者。”这种说法,让我想起久远以前的“长江”或“伙计”,他们都只是老板雇来帮忙做事的人,完全听命行事,自然不被认为是企业的经营者。现在这两个名词已很少见,但目前时兴的“打工”一词,其实在观念上也差不多。听到这种回答,我有时也反问:“你到股票市场买了几张股票,你是该公司的股东老板,结是你也没出席股东大会,或虽有出席但仅限于领纪念品,而且又不是该公司的员工,你是该企业的经营者吗?许多公司的股东只出资不参与经营,应该不是经营者吧?”



  也有人回答说:“各级主管才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愈来愈复杂。经营管理的重任,由老板授权各级主管,各司其职共同负担,此一回答已进一步。



  又有人回答说:“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经营者担负经营成果好坏成败的责任,凡是所作所为会影响经营成果好坏的人,都是企业经营者。企业每一位员工,包含最基层的作业员和职员在内,在企业工作和生产出来的品质、进度、成本及营收,都与经营成果好坏息息表现有关,一方面也看各人彼此互相的配合良好与否而定。这一回答,更是透澈。



  最后我做了一个总结:“每一位员工确实都是企业的经营者,但是老板和主管是更重要的经营者,职位越高越重要。”主管的职位越高,本身所担负的职务越重要,对经营成果影响也越大。除此而外,主管还需要将整个单位的组织力量结合起来,使之相加相乘后发挥倍数的力量,而不是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吃。因此,主管确实十分重要。

企业经营的成果,最基要的是要赚钱,也就是创造利润。再进一步的是要完成社会责任,例如增进就业率、促进工商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当然还要防治污染以免为害社会。有人说,企业不赚钱是一种罪恶。因此,以前我到一家公司担任总经理时,对各中高级主管说明了上述企业经营者的道理之后,说:“希望我们大家一齐努力扩大营收、提高绩效、降低成本,千万不可让公司亏钱,以免变成罪不可赦的大罪人。”



企业经营者的责任



  既然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经营者,那么在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是什么?所得到的答案,不外是“完成任务”,也就是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上级的交待;以及“达成目标”,也就是在期限内达到所设定的成果目标。

 

  上述两种责任,事实上彼此息息相关。完成任务是所投入的努力,也就是所谓的“苦劳”。达成目标是所产生的成果,也就是“功能”。企业经营应以成果为导向,在每一项目的每一过程中,都必须对自己和对他人严格要求成果。国人常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种说法,实在令人感到十分“疲劳”。为什么苦劳没有转变成更好更多的功劳?我相似主应当时时作好过程管理。;也就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是否由此可达成目标,并随时检讨达成的进度、程度和品质,而且还要即时采取因应改善的措施。



  完成任务达成目标之后,依个人意见,也仅仅是尽到基本的责任而已。除此而外,每一个员工还应力求“超越目标”和“为断革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时都取法乎上努力提前完成,努力做到比目标更好的成果。这样,即使最后成绩不甚理想,只有得乎其中,因原来所着眼的是比原订目标更高的成绩,也有可能刚好落到与目标一样或差得不远。而不断革新,就是对进行的作法和措施,诸如市场、产品、设备、技术、方法和制度方面,都要不断地研究发展与革新改善,如此当可使目标更易达成更能超越。;加上超越目标与不断革新这两项,员工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才算真正尽到了责任。



企业生命共同体



  由于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经营者,所有的员工与企业可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彼此的盛衰、荣辱与前途,密切不可分离,互相共存共荣。因此,企业在基本制度上,应设定合理有效的薪资制度、绩效奖金制度、福利制度、年终奖金制度、入股制度、分工制度与内部创业制度等;害领导统御方面,应运用参与式的民主领导方式,在目标管理和分层风责制度的运作下,互相协同配合与分工合作;以期共同参与经营并共享经营成果。



  佛家说,有缘修得共船渡。;在一个企业中同舟共济,就要共同努力到达成就的彼岸,才不致在那个企业服务时,白白浪费掉那一段期间的生命。

十五、快乐在心中

苦恼无穷

  

  有一位总经理向我诉苦:“做总经理实在太苦了,外面的压力这样大,经济不景气,同行竞争那么激烈,顾客老是要求品质更好、价格更低、董事会不好对付,政府官员要周旋;在公司内部也一样,营销生产问题多如牛毛,员工问题层出不穷,真是上下交逼苦不堪言。更苦的是,还不能摆出苦瓜脸,天天还要装笑脸”。我听了之后,回答他说:“你没当总经理时,看样子也是这样苦那样苦。如果你不改变心境,我看你是永远要苦一辈子”。



  在这个世界上,从现象来看,这一位总经理讲的大致不错,似乎苦的居多。在每个人一生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老病死都是苦,失败挫折所在皆有。而在企业生涯中,就如同上面所言,每天都要面临许多压力和竞争,外在内在困难交相煎迫,焦虑劳神如影随形。偶有成功和快乐,却又如老子李耳在道德经上所言,福兮祸所伏,享福快乐之时祸患隐伏在内,烦恼也伴随而生,甚至常常乐极生悲。



欢乐无限



  北京工体钰泰保龄球网球中心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旁,设有一百个保龄球道、两个室内网球场、会员俱乐部、健身房、台球厅和咖啡厅、餐厅等,为会员及非会员顾客提供服务,笔者也在该公司担任高级顾问。该公司所秉持的经营理念,乃是“健康有约、欢乐无限”。这个经营理念,对外而言,认为对待顾客和社会大众,要用最好最周到的服务,增进大家身心的健康,创造无限的欢乐;对内而言,则要以健康的身心,随时以无限欢乐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提供服务和处理事务,并解决问题和困难。如此,企业经营才能成功,也由成功的经营更进增健康和欢乐,形成良性循环。



  在禅宗有一则公案,讲的是六祖惠能来到南海法性寺,正遇到印宗法师讲经。那时,风吹刹幡翻飞。有二位僧人辩论风幡, 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执不休。后来,六祖惠能插嘴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心动。”个人生涯和企业管理,到底是苦恼还是欢东,一切都是本心的体味。本心常持苦恼,快乐时也在担心快乐会随时过去。本心常持快乐,苦恼时则认为是磨炼智慧的好机会,所谓烦恼即菩提。



快乐之道



  快乐或苦恼,全部决定于内心。能随时保持澄明宁静的内心和快乐的心情,面对所的情况,以超脱的智慧,高瞻远瞩的目光,观察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事前作好规划,事中认真执行,事中事后彻底总结检讨改善,当能事事顺利时时快乐。若仍发生困难和问题,则勇敢面对解决,丝毫不影响心情。以宁静快乐之心处世,遭遇到任何状况都不影响宁静快乐的内心。如此“身即相,心离相”,将能使人在心中永保快乐。



  若要随时保持澄明宁静的内心和快乐的心情,则要对自我本心不断加以修炼,渐渐达成。修炼的方法,主要是学习和奉献,并以“正大光明,公正无私”作为行为准则。透过学习,能够养成正确的理念和人生观,提升智慧和能力,育成高尚的品德和心性,使诸事进行更顺利和更成功,也增加了个人的自信,奠定了快乐的基础。透过奉献,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使自己更快乐;而在奉献中,由于众人的回馈,以致本身收获更多,心中感到更快乐。透过“正大光明,公正无私”的行为准则,努力于端正良知(正),积极义行(大),依循真理(光)及勇于除恶(明),致力为大公增加福祉及消灾解难,则当能使本心更澄明、宁定和快乐。



时时皆快乐



  随时保持快乐在心中,当在做欢喜快乐的事时,例如打保龄球、游泳、旅游等,则更能欢乐无限;当在做艰难困苦的事时,例如面对竞争及解决困难等,也能不减安祥快乐。如此,则日日皆是好日,时时都能快乐。

十六、生命的管理

因果与生命



  一个人对生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例如生命的真相与来处去处,生命所处宇宙的实相、生命的行为准则,生命的目的与如何提升生命的层次等等,都深深的影响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对于生命的真相与来处去处,归纳而言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一世说,认为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第二种是二世说,认为生命始于出生,死后因生时积德善报升天堂,或反之恶行恶报下地狱,基督教天主教多持此一看法,第三种是三世说,认为生命是永恒的,有无始久远的前世,因种种业力因果在此时以此一面目出现而自受其果扫,死后有无终久远的后世,或一世一世轮回,或超脱轮回,每世果报好坏全由前世及肖世所思所行而种的“因”作决定,道教佛都多持此种看法。

  持一世说的人,也许会尽情享乐或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只要我喜欢就可以,认为顶多当世受报,反正死时一了百了。持二世说的人,除了顾虑生时受报外,还要顾及死后生命的去处,也许较会行善去恶。持三世说的人,发现起心动念或所作所为所种的因,都会融入生命的深处,等因缘成熟时就会结成果报让你非在今世或后世承受不可,而且这些前因又累积成业务,决定你下一世轮回的去处,因此这种人应该会“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上述三种说法,哪一种才是生命的真相,做乎三世说较为盛行,然而迄今仍然尚未十分明确,但宇宙中的一切,原则上都是对换平衡的。不对称不平衡总不能持久,最后还会恢复对称与平衡。一个作用力出去,必然会有一个有形的或无形的反作用力回来。作用力是因,反作用力是果。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世说有现世报,二三世说有现世报及来世报,三世说的来世报更是永永远远躲不掉。由于那世说确否未明,以生命管理的观点来看,也许最好相信三世说,因为三世说可能是对的,就算不对,相信它也没坏处。姑且相信三世说的人,时时以“菩萨畏因”的戒慎恐惧之心,努力行善去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许就可得到现世善报,或可能在死后得善报,或也可能还有三世报呢。就算都尚未得善报,心安理得的愉悦心情,也是一种现世善报吧。

六波罗蜜

  一个人如何行善去恶,也就是如何修练生命,或如何种善因得善果,从而不断地提高生命的层次,让自己的生命发出更灿烂的光辉,许多圣哲教导了许多方法。其中,佛家“六波罗蜜”的说法相当周延,可说是生命管理的好方法,值得努力学习奉行。

  波罗蜜的意思,是到达成就的彼岸。第一种是持戒,也就是不要做不该做的事。持戒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水准。以一般人而言,要先做到五戒。一为不偷盗,包含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二为不妄言,包含欺骗、夸大、花言巧语、挑拨离间等。三为不杀生,若吃荤最好吃不亲手杀、不看听被杀、不为我被杀的三净肉。四为不邪淫,包含性骚扰、婚外情、打野食等。五为不饮酒,主要是不酗酒,以现代而言,应加上不吸毒,甚至不抽烟。

  另一种波罗蜜,是布施。从事正当的行业,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力,努力学习尽力奉献,消除大众的恐惧不安,为社会不世界增进幸福,消队大众的恐惧不安,不社会不世界增进幸福、快乐、健康、各平,就是无畏施,以金鱼财物救济贫困、救急解难,捐助宗教慈善文化机构竺,是为财施。教导他人如何增进幸福快乐及提升生命价值的方法,就是法施。布施以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奉献,是生命的目的之一,人人可行,时时可为。

  另外四种波罗蜜,一为忍辱,学习承受各种压力、情绪、欲望的冲击;一为精进,学习知识、智慧、品德、修养、心灵和生命的提升;一为禅定,由定而静而安而虑而得,以定而学习并获得身心,智慧和生命的进步;最后是般若,也就是超脱的智慧,从语言文字中学习(文字般若),从思考、观察、体验中学习(观照般若),从领悟、开悟中学习(实相般若)。这四种波罗蜜加上持戒波罗蜜,总括来说,就是学习,是生命的另一个目的,人人应行,时时应为。

正大光明 公正无私



  宇宙十分复杂,其实也非常简单。宇宙的一切现象,无非“因果”两字。人处世界之中,生命处于宇宙之中,要妥为因应因果,六波罗蜜可说是最好的行为准则。将六波罗蜜再加以浓缩,就是“正大光明,公正无私”八个字。用这八字真言来管理生命,不论是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都能通达无碍。

十七、逆增上缘的哲学

生命之渺小



  地球悬在太空中,一方面本身作自我的转动,一方面绕着太阳转动。太阳、地球和其他的行星,构成了太阳系,是银河星云的一部分。在银河星云中,有千千万万个太阳系。在宇宙中,又有千千万万个星云。宇宙浩瀚无边,地球在宇宙中,实如一粒沙而已。而在地球上,人类就有数十亿,每个人只是其中之一。由此看来,每个人都十他渺小。



  若以人类的文明而言,似乎也仍十分落后。在外太空中,是否有更高等文明及科技的生物存在,仍无定论。最近数年,外星人及飞碟之说甚嚣尘上,其文明及科技似乎远在人类之上。又若以佛家轮回的说法而言,人生命的层交代居于六道轮回之中间,其下为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上为阿修罗道(天魔)和天人道(神)。而再往上业已超脱轮回的生命,分别是声间、缘觉、菩萨和佛。由此看来,人类生命的层次实在相当低。

在企业界,或其他各行各业,各人依其地位、权势、金钱、成就、知识或智慧等表现,而有高低之分。为组织上运作的方便,在同一组织内的职位也有高低之别。于是,有些在大组织者,或在高位者,常自觉自己很了不起,或骄气凌人,或夜郎自大,或唯我独尊;也常轻视他人,或甚至待他人如刍狗。但我人若明白人类之渺小及生命层次甚低的道理,对于这种人,应当会有又可笑又可怜的感觉。这正如同人类看到万狮之王在那儿神气活现唯我独尊,感到十分可笑又可怜一样。因此,古今中外的圣哲,教导大家要虚心,要谦卑,并要努力学习奉献以提升生命层次,实在值得我企业人深思警惕。

生命之伟大



  人生命的本质为何,众说纷纭:按照佛家的说法,在上列各道的众生,从最低的地狱道至最高的佛道,其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所有众生的生命本质,都具有佛性,所以说,众生都是佛。自我生命所遭受的污染,包含贪(贪得无厌)、嗔(怨恨嫉妒)、痴(愚笨执著)、慢(傲慢自大)、疑,以及因所思所行种下的各种恶因等。由于各个生命污染的厚薄轻重不同,遂牵引各生命出现在不同的道,各受不同的果报。



  佛家般若(超脱的智慧)经典之一的六祖坛经,记载惠能远从南蛮之地去见五祖弘忍求学佛法,五祖故意斥说南方野蛮如兽的人竟也想学习成佛,惠能当场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犭曷)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依此说法,我们也许可说,乞丐身与总统身不同,小工人身与大老板身不同,粪蛆身与佛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因此,就人而言,不管自己目前地位如何,也当深信自己的生命本质如佛一样光明伟大,若能努力学习与奉献而汰污去杂,最终必能成佛,或暂时先成菩萨、罗汉。有一位禅师在开悟成道后,写了一首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销,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就是这个道理。而对他人而言,既然众生皆佛,不论他比自己差多少,我也应诚心尊重他,并更积极地帮助他,使他能一步一步提升生命的层次。



  事实上,每个人对生命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上述佛家的说法,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意见。但从生命管理的观点来看,建立上述对生命的观念,并由此观念出发而决定自己的作为,应该可使自己的待人处事更圆满,也可使自己所处的企业、社会、国家与世界,更光明更美满。

地球道场



  生命处在人类的层次,具有邪恶的种种兽性,如掠夺、陷害、讹诈等;也具有良善的种性,如布施、帮助、慈悲等。人是具有智慧的动物,知道努力去除兽性发扬神性,提升生命的层次,实在远比灵智迷昧的畜生道众生要幸福得多,所人有人说“人身难得”。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许多教导、协助、提携生命的机缘和力量,称为“增上缘”。而现实上,地球上的环境,也具有许多相反的机缘与力量,例如破坏、做恶、打击等,但若将这些恶缘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和磨练,激发为提升生命层次的力量,则可将之转变为“逆增上缘”。所以有人说,地球是最好的修练道场,生在地球上确是三生有幸。



  处在地球上,作为一个人,不管是在企业中,或其他的行业内,每人都应好好珍惜每一时刻,努力学习,努力奉献。除作自我生命的提升外,还要彼此共同创造美好的“增上缘”,且转变恶缘为“逆增上缘”。如此才人会辜负自己在地球上这一段期间的生命,也才可在永恒的生命之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层次。

十八、宇宙神佛观

神明是否存在



  台湾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在办公室内或工厂内,都供奉着神明,大部分是土地公,也有的是关圣帝君、观世音菩萨、妈祖、瑶池金母……,或只供奉一尊,或数尊同时供奉。企业经营者或重要干部,日日都上香叩拜不息。每逢农历各月的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及其他重要节庆,许多企业也都准备各种祭品,隆重祭拜各方神佛。许多重要活动,例如开工、动土、上梁,也都是如此。有此企业经营者笃信宗教,更将宗教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例如台湾北部有一家提倡一贯道的航海航空公司,中部一家提倡基督教的汽车零件公司,都是著名的例子。 

宇宙之中到底有无神明,迄今仍未有定论。目前相信者颇多,一部分人虽不相信但也不敢否认,一部分人则仍视之为迷信。现在及未来,科学将愈来愈发达,对宇宙的各种现象,例如多元次空间、超心灵现象、死亡学与灵魂学等,研究将愈来愈深入,有一天也许可使人更了解神明是否存在。但站在生命管理的观点,既然无法以充分的了解和证据否认神明的存在,最好不要加以否定,或斥之为迷信。因为不了解或无证据就加以否定,就如同以此就加以肯定一样,都是一种迷信。更何况,有许多顶尖的科学家,到后来都变成虔信仰宗教的人。这种现象,颇值得迷信科学的人深思。



礼敬神明之道



  按照佛家的说法,在人类之上的神明,有还会轮回的阿修罗(天魔)、天人(一般的神)和已经超脱轮回的声间、缘觉(罗汉)、菩萨和佛。这些神明,和人、畜生一样,都是宇宙中的众生之一,都具备本有至高的佛性。佛是已成之佛,其他是未成之佛,这些神明的生命体,因污染的程度较人为低,所以具有高深广大的灵力,可以帮助人类消灾增福。层次越高的神明,灵力越深、越广、越大。道家的说法,神明的名称虽然不同,称为地仙、天仙、金仙……,介道理与佛家相近。这种众生皆可成神成佛的说法,可说是多神论。基督教、天主教的说法,认为上帝是惟一全能的神,可说是一神论。



  从管理的观点来看,供奉礼敬神明,其本质其实和礼敬长辈、长官、老师差不多。师长的提拔、指导和协助,本质上就如同神明的消灾增福。介这些若要发生效果,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实力越好,效果越大。自己若是扶不起的阿斗,神明所能著力的,恐怕也是很微小。宇宙的现象就是“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虽与神明有感有应,介神明仍只是“助缘”,自己才是“主缘”,这正是自助天助或自助神助。若一味求神赐福,心存依赖,本身毫不努力,甚至胡作非为,想念众神明也无能为力。若因而责怪神明,则更是“走火入魔”。



  礼敬师长,虽然有时也需要一些物质上的孝敬,但主要还在于“心”。心意越诚恳,所得到的回应越大。神明在灵命的层次较人为高,物质对神明实在是一点都不重要,甚至于根本不需要。越高级的神明,越是如此。因此,供奉礼拜神明,主要还在于虔诚的心。一些有形的物品或仪式其实不重要,除非虔诚的心需要由丰盛的物品和庄严的形式来塑造。心念事实上是一种频率,当心念专一虔诚时,杂波较少,力量较强较大,因此较易得到神明的感应,而且感应的力量较大。这个道理,其实和雷射光差不多,雷射光由于无杂乱的光波,所以力量较大射程甚远。因此,在礼拜神明时,心意虔诚最重要,人手一术香甚至合掌无香也行,供物只要几样水果或甚至无供物也可以。若以动物荤礼供奉,这些动物为该神明而被杀害生命,供奉者实是为该神明造恶因及为自己造恶因,可能使其得恶果并使自己得恶果,当非礼敬神明之道。



借他佛,修我佛



  礼拜神明最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借他佛,修我佛”。由于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了解到自己瞒着别人干的坏可,其实所有神明都知道,所以真正信仰神明的人,可能比较不敢做坏事。而若再进一步了解到因果的必然性,种恶因必得恶果,神佛也难救,则相信应能便人更加“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此外,由于相信神明的存在,也给信仰神明者一个很大的激励,相信自己若能努力学习与奉献,去除生命的污染,也能逐渐成神成佛,或虽未成神成佛,或不想成神成佛,由于努力学习和奉献,也使自己实力更精进,做人更成功。



  借他佛之可以修我佛,另一个原因,主要是神佛的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奉行,例如观世音菩萨的“众生未渡尽,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若能学习神佛慈悲、智慧和奉献的精神与作法,当能使我们处世更圆满及得福报更多,也能使我们生命的层次不断获得提升。

十九、生命的资产负债表

人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



  企业是法人。表达一个企业在每一时点(通常是月末、季末或年末)财务状况的报表,是资产负债表。表达企业在每一段时间(通常是一个月、累积至当月或一年)经营状况的报表,是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分为两方,一方是各种资产,例如现金、应则帐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土地、房屋、机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开办费、存出保证金等其他资产,以及商誉、专得权等无形资产。资产负债表的另一方,是负债及净值(或称业主权益、股东权益)。负债包含应付帐款、银行借款等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公司债等长期负债,以及存入保证金等其他负债。至于业主权益,则包含股本、公积、累积盈亏及本期损益等。损益表表达收入、成本、费用、所得税,以及相加减后的净利或净损。损益的金额,表达在资产负债表的业主权益中,在本期中的为本期损益,在以往所累积者为公积、累积盈亏等。因此检视一个企业累积至今日这个时点的状况,主要是看资产负债表。若要进一步看何以至今变成如此,则可再看今年及历年的损益表。



  人是自然人。以人与企业相比拟,每个人事实上也各有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他自己本身,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自己本身的生命,包含有形的肉体,以及无形的灵魂。有人说,肉体是生命活动的器具,灵魂才是真正的主人公。肉体的行动由灵魂加以指挥,灵魂的意志由肉体加以执行。灵肉合一成为人,由此而开展出本身的资产(财产)、负债与净值,随时可用生命的资产负债表加以表达。



  什么是人重要的资产,随各人的价值观而民异。有人视钱(流动资产)如命,有人认为财产万贯(固定资产)不如一技(存货)在身,有人说名誉(无形资产)是第二生命。负债也是如此,有人认为人情债难还。此外,人会生儿育女,儿女应该是资产,但有的也会变成负债,通常可能是资产负债各占一部分。人生命的净值,从前世今生后世的三世说的观点来看,其股本是人人均具的本性真如,其累积盈亏是累世至今的因果业力。肉体可一世一世出生死亡,灵魂在一世世轮回或超脱轮回的过程中,“若问今世果,前生作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提升生命的资产与净值



  资产负债表的两方,即资产方与负债净值方,是相等的,永远保持平衡。因此,资产减负债就等于净值。宇宙是对称平衡的,人的所思所行,必会产生出另一个相对的有形或无形结果出来,因此生命的资产负债表也是平衡的。但两方平衡在那一水平,却是生命管理所应努力以赴的重点。就企业而言,宏图大展的公司,资产方的总额日益巨大,负债却日渐减少,甚至于是零负债经营,因此净值乃日益增加。至于失败或破产的公司由相反,负债日渐增加,而净值则日减,甚至变成负数,而使负债大于资产。就人而言,若欲在今世成为成功的人,并加大后世的净值,由应如上述宏图大展的企业一样,不断增加资产,并同时减少负债。



  人的所作所为,就如同企业中的交易行为的一样,将使经营者在名项目间产生增减变化。例如花钱受教育增加知识道德存货,或花钱买房地产等。古代孟尝君派人去收田租,那人不收租却反在佃农面前将契纸烧掉,买到了“义”,最后终于救了孟尝君一命,这是以应收帐款换到了义的无形资产。将钱花在食衣住行上,可买到身体的维修与舒适。但若花费过份,一味在身体上下功夫,例如锦衣玉食华屋美车,而忽略了灵命的修持提升,未免是舍本逐末。时间也是人的重要资产,将时间和钱花在持戒、忍辱、精进、布施、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上,当能不断提升自己本身这一个资产的生命能量与净值。



回收生命的成本



  人生数十寒暑,今生今世的生命,分分秒秒都在减少之中。人的意念作为,不论可增加资产、负债或净值,实际上所付出的,都是生命的成本。外在的资产,例如金钱、财产、权势、名声等等,常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所谓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或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千古风流人物。如何掌握住生命每一刻的当下,努力学习与奉献,不断累加内在灵命的净值,发挥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资产负债表平衡点的水平,实是我仁人志士应该全力以赴的课题。

二十、禅理、禅坐与人生

禅的内涵



  台语俗话说“赚钱有数,性命要顾”,再会赚钱的人,也只能赚有限的钱,我们的生命才是更重要的,也只能赚有限的钱,我们的生命才是更重要的。研究生命有很多学问,方法也很多,其中我认为禅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什么是禅?拿一个故事来比方,有一个皇帝请一位著名的禅师来讲禅,所有的大臣都聚到皇宫来听,正当大家鸦雀无声、屏气凝神之际,只见那禅师静静走向前,对每个人看了看,就要走了。皇帝满头疑惑,问道:“你怎么还没讲就要走了?”禅师说:“我已经讲完了”。这是甚么意思呢?因为禅本身是不立文字、也不立语言的。现在坊间有很多谈禅的书,是文字禅。事实上,文字禅只是方便易法门,堤的禅是要靠自己体会,努力去做的,而做要有做的方法。身体的、精神心灵的和生命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全方位的修练方法就是禅。六祖惠能曾:“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佛法,犹如觅兔角”,世间的一切,充满禅机、禅意。我们学到的禅理,也要把它用在生活上。



  有些人因有钱、官大、或是学位高而骄傲,但事实上是没有什么好骄傲的。以空间而言,台湾只占地球的一小点,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小部分,太阳系又只是银河星云的一小部分,而在宇宙中有千万星云,太阳系根本微不足道,人又有甚么好骄傲的?人在六道轮回中流转,应该学习谦卑。在宇宙的生命中,比人界层次高的太多了,例如神、魔、菩萨、佛等。人自认伟大,就如同狮王也自认很伟大一样的可笑,真是夜郎自大。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不管贵为王候或贫如乞丐,都是一样伟大。每一个人都有佛性,人是未成之佛,如果好好加发修戏剧,发掘生命之光,开发自己与生俱来的本笥真如,即可立地成佛。五祖弘忍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包见自本性,是名大丈夫、天人师、佛”,真正了解、体识自己的本心,每一个人都非常伟大。这种生命的体验,开发和学习,就是禅的精义所在。



  释迦牟尼佛在身为王子时,经由体悟而出家修练身心,数年后以大开悟得道,传法四十九年。据说他是从腋下出生,生下即可站立,并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下地上,唯我独尊”。这名话非常有道理,并非狂妄之意,而是强调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最伟大、至高无上的,我们不应看轻肉体,没有肉体就没有工具存在世间,也无法以人的身份修练本性,使之更进步。所以禅对人的伟大和不伟大是说得非常微妙的。但体验及领悟生命和宇宙的真相,发挥生命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为身体“搞来搞去”。什么是为身体“搞来搞去”?有人吃要大补,穿要华服、钻石,住在豪屋,如果得不到就不甘心,这就是“搞来搞去”。事实上,人应追求的是真正的健康、以及本身生命的修养和性灵的进步,而非声色欲望的满足。



平常心



  有源禅师曾问:“大师修道是否用功?”大珠慧海师回答:“用功”。有源禅师问,“如何用功?”大珠慧海师回答:“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有源禅师说:“这和一般人有何不同?”大珠慧海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由此可知,禅的精神之一是平常心,以平常心看透彻宇宙一切事情,确确实实地把握住目前的一切,实实在在平平淡淡地去过有意义的生活。



  有人问:“天堂地狱,想去几何?”赵州从念禅师将他的拐杖在地上一画,这是什么意思?所谓的天堂地狱,其实都在人间,到处是天堂,也到处是地狱,全看你如何去想,如果一个人老是担心这、担心那,怀颖这、怀疑那,天堂又在哪里?努力奉献,遇到问题勇敢解决,遇到困难挫折也作为磨练自己的机会,对人生永不灰心,这样的人不是生活在天堂中吗?



人身难得



  在宇宙中,生命的层次为何有区别?因为生命本身被各种尘埃盖住了,盖住的厚薄有不同,这些“尘”就是前世、今生所做的种种,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有人也许不同意,因为明明很多人做尽坏可,却享有荣华富贵。其实好坏不能只看今世,以佛家而言,今生只是漫长路程中的一小段,以前所做的好事累积到今生,才能享福;此生所做的坏事,将在以后得到报应。人有分辨好坏和修练生命的智慧,所以说人身难得,每个人的所做所为都是修行。每个人都有“贪、嗔、痴”三毒,贪是贪心,不满足;嗔是嫉妒,怨恨;痴是愚,想不开;这也都是盖住生命之光的尘埃,要尽量减少累积,也要用修行尽量消除。



  生命有二个目的,第一个是学习,人人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二是奉献,把学习到的奉献出来,为他人及众生创造利益。不仅个人可以奉献,企业也可以奉献,例如企业尽其社会责任,照顾员工厂商,提供顾客产品和服务,帮助经济发展,就是一种奉献。每个人在企业中努力工作奉献,就可以使企业对社会的使命得到莫大的发展,就可以种善因得善果。因此,个人在生活中,时时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奉献。



  五祖弘忍在传衣钵时,要弟子们将对佛法的领会写下,大弟子神秀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惹尘埃”,人应努力去求善除恶,用各种方法显现生命,使生命发出光辉;惠能则认为是:“培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体是无,一放下即全放下,该承担就立即承担。以神秀的渐修,慢慢达到惠能的顿悟,应是学习与奉献相互为用的好方法。

二十一、企业禅道三帖

一贴 生生不息

静坐之初,真气未足,寂然不动。气通八脉,真气激荡,全身震动。气通全身,身动均衡,八风不动。

引擎未启,车停静止,未利运输。初经发动,引擎未热,弛行不顺。引擎转热,均衡顺畅,运输平稳。

静止不动,万事不成。动而不匀,将致纷乱。动而均衡,其动若静。若静实动,万事可成。

企业管理,人治法治。组织运作,严密和谐。制度推行,井然有效。恒动若静,管理功成。

提高营收,隆低成本,功不唐捐。沟通观念,建立制度,锲而不舍。去芜存菁,把握原则,培养默契。动静均衡,若静恒动,目标可达。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主宰力量,生生不息,绵绵不绝,是谓复命。

愿共勉之。

二贴 空色合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现象,乃是各项因素因缘际会而成。任一因素变化,现象即随之变化。各项因素散离,现象即因而消失。各种现象,以慧眼观之,本性实空。



  任一时空,又存在各项因素。若因缘成熟,终将结合成各种现象。若因缘变化,自又另一现象。真空本性,以慧眼观之,现象具足。



  现象因素,生灭变动,常使当局者迷,随境流转,无以自拔。当澄明心智,超脱现象之外,以慧眼细观其因素变化,掌握契机,随处因应。又以慧归明察各项因素与机缘,造势运势,结合之以成事。企业人所为者何?企业目标与企业使命。



  以超脱的般若智慧,提高营收及隆低成本,掌握契机,造势运势,妙手天成,当可空色合一。

三贴 众善奉行



  众善奉行,是增益自己与他人生命光辉最好的方法。贡献社会福祉,使今世后世人人生活更美好,乃是至大善事。透过企业的整体力量,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而扩大个人对社会的服务与奉献,实是我企业经营者的无上福缘。站我们珍惜此一福份,效学古德先贤,誓立四宏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提高营收及降低成本,先安内再攘外,必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量,使企业不断成长茁壮,更善尽其社会使命。欲“度众生”“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营收与成本,更是关键。且让我们持续努力,一以贯之。



二十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根据六祖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出自该经庄严净土分第十:“不应住色而生其心。”根据这一段经文,所“应无所住”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事实上,六尘并不能涵摄宇宙十方三界森罗万相,何以六祖惠能得以闻而即开悟,彻悟宇宙至理而见本性?



  金刚经是释迦牟尼佛应该菩提之问“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而讲。佛为解此一问,对“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直至“所言法相者,如来说法相即非法相”,说理层怪深入,主旨在开示,欲达成究竟的实相法性般若灵敏智慧,澈见宇宙及本性的至理至性,必须“离相”及“无住”。



  无住,是不执著。离相,是不为宇宙万象万法所惑,能持清净本性,超脱于其上而不执著;所以“离相”仍是“不住于相”。由此看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实可贯通金刚经全经宗旨。对于佛所说每一层次的法理,只要以这一句话去参证,当可逐渐领悟。而六祖具大利根,自能瞬间顿悟。



  宇宙间的一切万象万法,由各种因缘结合而生,由各种因缘变化而变化,由各种因缘息灭而息灭。我人处此宇宙之中,须能保持清明超脱的本心,见一切生灭变化而不执著,更不为其所显现各种现象抽迷惑,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而自性由又湛然存在如如不动。以如如不动的自性对待此生灭不已的万象万法,在随时随地的情况下,不和是这个样那个样,我人不执著之余,又须能珍惜此得以有所对待的福份,善为把握运用以造福众生。但此一切一切万象万法,包含“造福众生”之心,我人又均须无得失心无一切种种心,故因无所住,乃能生其心,司得自性而得解脱,并证究竟无上菩提。



  佛在金刚经中,首先开示“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果能够不执著于人我的区虽,保持清明自性而不迷惑于万物万相,介以“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为念,发大愿尽心尽力去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计名利不计所得,连不可思量的福相也不“佳”,则当如佛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人生命自性,自无始而来,历经过去一世一世至今世,又再将经历将来一世又一世,无止无尽。此一自性神识,原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灭”(心经),与佛性相等,但因种种妄想执著因果业障,遂生众生。我人精进之道,惟有以不住之心,力求提升自性,还我本来面目。这就是“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六祖坛经疑问品)。经佛菩萨为师,由佛法中了悟参证实行宇宙至理及提升自性大道,是回归自性正途。但如受执于“佛”或“佛法”,亦非正道,亦是自苦。能取能舍,不取不舍,“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坛经般若品),才能至佛地位。所以佛在金刚经又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若人言如来有所说灶,即为谤佛。”“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人者,心之器也,我人居此凡世,一切对外的种种活动,皆是心的表现。而外在环境的一切,内在的各种思维,也对心造成各种冲击,产生各种心,然后再又由习产生各种喜怒哀乐忧愁烦恼妄想执著等等。对此种心亦应无所住,了然各心皆是因缘起,随缘现假相,故应常持自性本心如如不动,不迷于外境内境,随缘转凡夫心成圣人心,转众生心成诸佛心,此即佛所说“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最后因“心无(上四下圭)碍,无(上四下圭)碍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心经),乃能成无所住的如来。也就是佛所说的“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亦是一法。此法亦不应住,此心亦不应住。我人本心自性,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若能不来不去,即见如来。佛说偈曰:“一切有为灶,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上一条: 谁应该首先感受危机?

下一条: 追求暴利等于自杀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