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工作,但是每一个人收获不同,原因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工作做得好不好,当然得有本事、技能、专业,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工作态度。一个缺乏正确工作态度的人,不好好干,再有本事,也是白搭。反过来,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本事、技能、专业是可以学的,而且一定能学好。推而广之,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技能,而是人生态度和人生学问。
为什么而工作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为谋生而工作,这是第一动机。这个社会,要生存,要结婚,要养家,就得挣钱,就得工作。
通过工作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是第二动机。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无论是复杂工作,还是简单工作,都是一种考试和检验。需要提高的、升华的,不仅是业务技能,更是工作态度。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进取心、有没有合作精神,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愈是简单、平凡的工作,愈能考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品德。
追求认同感,是工作的第三动机。通过工作,证明自己、确认自己,得到同事、领导、老乡、同学、朋友、父母的赞赏、夸奖。俗话说,树有皮,人有脸。人活着,得让大家瞧得起自己。每一人都有自己认同的范围和目标,有的人要让女朋友看得起,有的是要让领导看得起,当老板的是让同行看得起,当总统的想让世界看得起。
通过工作,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最崇高的动机。人活着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人的价值怎么体现,人的意义在哪里?吃好、穿好、玩好是许多人的追求,金钱与权力也是很多人的目标,但是这一切都只具有表面价值,只能带来一时的快乐。一个人的价值,怎么衡量?所谓价值,是主体对客体的满足程度,或者客体对主体的需求程度。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就是供不应求。一个人的价值就是看,能满足他人多少,他人对自己需求程度。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稀缺的,所以,受人尊敬。那么,对一个普通员工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在哪里呢?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工作、提供好服务,从中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前有一座雕像,名叫张秉贵,是一个卖糖的售货员。他练就了“一把抓”的绝技,称一斤糖,只要“一把抓”,不会多一粒、也不会少一粒。人们佩服的并不是他卖糖的技能,而是蕴含的敬业精神。这种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是社会稀缺的。所以,人生价值并不是取决于社会地位的高低,更不是看一个人吃了多少、穿了多少、玩了多少,而是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切曾经拥有的富贵荣华,都是过眼烟云。对人来说,永恒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如一位数学家所言:“世界上不能永恒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事物,同样,一个没有永恒意识的人在天空下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人兢兢业业工作,服务于他人,使自己生命的存在有益于社会,让更多人因你而受益、因你而高兴、因你而幸福,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你就会感到生命的充实、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在商品社会里,一个人是为了交换而工作,为了获得报酬而劳动,工作、劳动只是一种手段。这是人的物质世界。人还有一个精神世界,活得有脸面,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这就是精神追求。把工作、劳动看作是目的,如马克思所说是人的第一需要。
为挣钱而工作,往往会有利就干,无利就不干。有奖励就多干,没奖励就少干。为锻炼而工作,往往会挑肥拣瘦,对这个工作有兴趣,对那个工作没兴趣。能学到本事的就高兴干,学不到本事的就不高兴干。为认同而工作,为证明自己而工作,才会敬业,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把它做好。为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工作,才会有敬业精神。表现为对工作精益求精、服务技能超群;不分份内份外、工作积极主动;将企业和顾客的终极利益作为行为指南。
所以,为什么而工作,工作的动机、目的很重要,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成效。
如何看待简单工作
对大多数员工来说,工作也许很简单、很平凡。不少人会觉得大材小用,看不上眼。结果大事做不来,小事做不好。不要看不起简单、平凡的工作,能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做好简单的事,将来就可做不简单的事;做好平凡的事,将来就可做不平凡的事。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从最普通、最平凡的事做起的。
台湾企业家王永庆是开小米店起家的。当时米店规模很小、地点偏僻、生意冷清。他看到米里砂子、杂物很多,就一点点挑出来。看到老年人来买米不方便,就主动送货上门。还帮人家擦干净米缸,再倒进去。若有旧米,会先倒新米,再倒旧米,不然旧米时间长了会变质。更绝的是根据每户人家的人口多少、米缸容量,算出下次买米的时间,再主动送上门。就这样,王永庆的生意红火起来。王永庆所做的都是最简单的事,但人家却做不到。王永庆这样做是出于赚钱动机,但开米店的人都想赚钱,为什么想不到、不去做呢?我认为,一个只想赚钱而没有善意的人,是不会想得如此细微、周到的。一个能把简单、平凡的事做好的人,一定有超越物质利益的动机。
这就是一切为他人着想、为顾客着想的诚心、纯心。我们有许多事做不好,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缺少一颗诚心、纯心。我举一个例子:我的工行信用卡到期,深圳工行派专递送来一张新卡。不一会电话响起,工行的一位小姐问:新卡是否收到,服务态度如何?我答:很好。可是,当我使用新卡时,被柜员机吃了。我打电话询问原因,回答说:新卡启用时需用电话或到柜台激活。我说,你们送卡时为什么不提醒呢?她说,信封中有一张小条作了说明。我说:我打开信封就取卡,根本不知道里面还有说明。从形式上看,换新卡的规范程序都做了,但最主要的细节,提醒顾客怎么启用新卡却忽略了。等我一星期后去支行取卡时,说已过时间,卡送回分行销毁了。他们保留卡有时间规定。我就不明白,支行为什么不可以在送卡以前、分行为什么不可以在销卡以前通知我呢?很简单,我签收了这张卡,并不是不要,显然是不知道如何启用、不知道有取卡的时间规定。但他们一切按规定的程序送走了、销掉了。后来,又几经周折,才办了新卡。其实送卡的人、打电话询问的小姐只要提醒一下,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为什么要提醒?5年才换一次卡,顾客对操作程序肯定不懂,这就要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
一本名叫《细节决定成败》的书,讲到“上海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的差距”。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中国人设计的。投入运行后才发现,一号线中有很多细节在设计二号线时被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大大高于一号线。其中一例,由于上海地势较低,为了防止雨水倒灌,德国人在设计一号线时,在地铁进口处加了三个台阶。而二号线就缺了这三个台阶,造成大雨被淹,带来巨大损失。这三个台阶的技术原理、结构作用、设计技巧,难道我们中国人不懂吗?而且已设计运用在前,但还是被忽略了。这不是技术的差异,而是文化的差异、精神的差异、道德的差异。为什么德国人比我们有敬业精神呢?
德国人的敬业精神来自宗教。德语beruf,意为职业、天职。英语calling,意为职业、神召。即职业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做好工作是完成天职。传统基督教鄙视世俗活动,提倡苦行禁欲。而广大民众包括信徒,离不开世俗生活,特别是不能不工作。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把工作解释为“上帝安排的任务”,通过工作而救赎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是德国人,他的新教理念对德国人影响最大,也就可以解释德国人为什么最为敬业,最富有敬业精神。德国人在为我们设计一号线时,未必想的是为上帝工作,而是敬业文化、敬业精神的承传、积淀,已成了习惯、规范。
我们可以寻找哪些文化资源作为敬业精神的来源呢?佛教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报应说,儒学讲的对人要仁爱、做事凭良心的处世说,都是值得挖掘的。我根据现代人的特点,提出实现自我说,即通过敬业工作、服务他人,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人生的意义。这样做的结果,也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
我去一家超市买蜂蜜,问售货小姐,这瓶售价25元,那瓶售价50元,为什么贵了一倍?她指指牌子,牌子不同,价钱就不同。再问就无从告之了。我遇到许多售货员,大多一问三不知。他们对自己销售的产品不了解,我是卖货的,知道那么多干吗?其实,一个售货员应该尽可能地了解该产品的性能、成分、产地等顾客所关心的一切问题。卖蜂蜜的就应该对蜂蜜了如指掌。你回答了顾客的问题,就会增加产品的销路,获得工资和奖励,更会获得顾客的称赞和表扬,享受精神的愉悦和乐趣。有了敬业精神,就会迅速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将来就可能提升为销售组长、销售经理。而对平凡的岗位、简单的事不屑一顾,不安心、不认真,这样的人一辈子不会有出息。
怎样对待不如意
一个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总会碰到许多不如意。找不到工作不如意,找到工作、岗位不如意,岗位可以、职位不如意,与领导、同事关系不好不如意,升迁不快、薪水不高不如意……生活中的不如意更多,甚至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打击。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怎么对待不如意,就是一门大学问。
我认为,首要的态度是,将一切不如意、一切困难、挫折、打击、痛苦,都看作是人生的考验、考试。你看来考我不是?考我有没有智慧、有没有毅力、有没有肚量、有没有自信?不要怨天忧人,不要埋怨别人。认真思考怎么对待、怎么处置?最忌讳是自己放大困难、放大痛苦。明明是一点不如意,非自我夸大为人生的失败。明明是一点不开心,非自我评价为一辈子倒霉。明明是一点小摩擦,非认为是有意与自己过不去。当然人生也会遇到大痛苦、大挫折,这也往往是人生的大转折、大开悟。
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报道,一个农村的男孩3岁时被一场大火烧了不成人形。父母为了救他,欠下了一笔债。对于这个孩子来说,这场灾难确实是难以承受的。但是他活了下来,小学、中学成绩优秀,还考上了大学。那么,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他呢?一是自信,大火烧掉了我的肉体,但烧不掉我的思想和智慧。二是感恩。要报答父母的养育恩,要成为父母的骄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其中一个细节,这个孩子知道,将来上大学,必须学会生活自理。他就用失去手掌的手洗衣服,一个上午就洗了一件。母亲流着泪看着他洗,知道孩子走出去必须过这一关。这个孩子遇到巨大的灾难后,不仅没自杀,而且能笑对人生。相反,有的人遇到一点困难、挫折,就想不开,自卑的有,自暴自弃的有,得忧郁症的有,还有自杀的。
为什么反差那么大,这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和智慧。遇到不如意,需要找理由来说服自己。我说一件自己的事。1963年我在大学时代严重失眠,一整夜睡不着,天天如此,每到晚十点,就想睡。越想睡,越怕睡不着,结果越睡不着。太阳升起,人家迎来新的一天,而我昏昏沉沉、头痛欲裂。伴随失眠,是恐惧,深怕自己得精神分裂症。精神十分痛苦,身体也开始虚弱,冒虚汗,心难受。那时,我精神几乎崩溃,但挺过来了。我有两条经验:一是向他人倾诉。这未必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倾诉可缓解自己的压力和痛苦。我向同学讲,特别是患有失眠症的同学讲,互相安慰。我还找了复旦大学的老中医,他对我说:“年轻人,神经衰弱不是病,你的头脑好好的,不像肺结核、心脏病,吃我开的药,会好的。”他开的是镇静剂,但给了我很大的心理安慰。二是学会自我调节。当我失眠,痛苦、恐惧、悲观时,我背诵两条毛主席语录:一条是共产党人无所畏惧,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还有一条是一定条件下好事变坏事,一定条件下坏事也可变好事。我原来身体好好的,为了考研,把身体搞坏了。那我一定也能身体由坏变好,关键是创造一定的条件。这样,我增强了信心,找到了坚强活下去的理由。同时,我努力寻找治失眠的办法,就是打太极拳,洗冷水澡。经过一至二年的锻炼,我失眠问题解决了。现在,我还保持着四季洗冷水澡的习惯,身体很好。我体会,一个人碰到再大困难、再大挫折、再大灾难,一定要找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理由。自己找不到理由,就请别人帮忙找理由。
遇到不如意,切忌钻牛角尖,一定不要自己同自己过不去。中央电视台的名主持崔永元是怎么得抑郁症的?比如2006年春节晚会,他演小品东北二天转,手绢掉了下来,他觉得自己笨,不能原谅自己,就得去死……自己同自己就是过不去。其实,他内心并不认为笨,我小崔多聪明,有什么不会呢?当记者,做主持,还演小品,闻名天下,能有我学不会的吗?转手绢,小意思,可练了半个月,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太丢人了。人家怎么看我,我小崔太笨了。他这种心理,就是为名所累,成了名人,不允许自己有一点失误,生怕坏了自己的名声;并且潜意识把自己当作完人、超人,认为自己应该完美、可以完美、能够完美。小崔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加上良好的素质,这使他脱颖而出,成了名人。他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是可贵的好品格。然而,过于认真,就出了问题。这叫真理过一点就成谬误,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上节目前,深怕考虑不周、安排不当、布置不妥,又想方设法出彩,一期好过一期,为此焦虑不安、难以入眠。节目后,又为临场发挥不妥、不当的地方自责,不能原谅自己。节目一期又一期,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期望越来越高,他的负担越来越重,他的焦虑也就越来越深。这种思维方式渐渐成了定势,明明知道,不要这样想,但还是这么想,难以自拔,就酿成疾病。我给他写了一封信,首先要树起信心,相信一定会治好自己的病。其实,没有什么病,是个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角度、思维态度的问题。一是我小崔不是超人、完人。我能与马克思比吗,能与毛泽东比吗,他们都是伟人,都避免不了犯错,我有一点失误、不当,有什么过不去的?二是人的神经敏感区域各不相同,玩手绢本来就不是我的强项,失误是正常的,不失误是运气。我这次失误了,观众还看不出来,这就是我小崔的本事。三是名气这东西,是空的。多少名人,随风而去。我小崔生命的意义,不是在名,而是融化在一场场节目中的构思、策划、智慧、敬业,被社会所承认、公众所认可、观众所喜爱。这就足够了。我对得起电视台、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良心。其它都是次要的,一点失误,不过小小遗憾而已。四是我要坚强地活下去,工作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要把身体养好,更好地工作。五是我是一个男人,见过世面的人,不要患得患失、小家子气,为一点小事想不开、钻牛角。远看国外,萨达姆命不保夕,还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像没有事似的。我的事总比萨达姆小,犯得着揪心吗,犯得着与自己过不去吗?近看国内,多少名人,犯了多少错、出了多少丑、丢了多少份,不是都过来了,现在活得好好的。我小崔比他们强多了,坐得直、走得正,不就工作上出点小差错,有什么想不开的。这样想想,不就没事了,也就睡着了。你是个聪明人,能言善辩,还不能找点理由安慰自己、说服自己、哄哄自己。
小崔把玩丢了手绢这点事看得那么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一点小矛盾、小挫折、小委曲,就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或者同别人过不去,最后酿成不应该的错。对于同一件事,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换一个看法,就可得出不同的结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获得不同的结果。“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说的就是这个理。
怎样追求幸福
什么是人性?人与动物一样首先求生存,但人又与动物不同,人还要求幸福。猪吃饱了,就睡了。而人不同,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出花样来;不仅要穿暖,还要时髦,穿出个性来。人存在对物质无限性追求。人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寻求情感的满足、思想的快乐、精神的寄托。人存在对精神的无限性追求。所以,求幸福是人性,利己是人的本性。
人为了幸福,有两种途径、两种选择:
一种是善,即利他。你们来工作,是通过劳动换取报酬,利他来利己。而老板是通过支付报酬,获得支配你们劳动的权利,也是利他来利己。利他以获取物质利益是小善。利他以获得精神的乐趣是中善。助人为乐,超越物质利益的敬业精神,就是中善。利他达到无我的境界是大善。丛飞资助了178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累计捐款捐物三百多万元。他自己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50多平方米的简陋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他还借钱救助失学儿童,最后,连自己生病都无钱治疗。可以说到了无我的境界了。出家人面壁几年,物质需要减到最低,精神需要只是念佛,也可以说无我了。这是凡人做不到的。
一种是恶,即损人。他们通过损人来利己,以求取幸福。投机取巧、不守秩序、偷懒怠工是小恶。假冒伪劣、欺骗讹诈、贪污盗窃是中恶。杀人抢劫、谋财害命、战争掠夺是大恶。选择恶的人,以为不要自己太多付出,就能获得幸福。结果常常相反,最终不幸福。
现在这个社会,不少人信恶、不信善。理由是人家恶,我凭什么善。我们希望政府善、商家善、别人善、老板善。等他们善了,我才善。人人都这么想,善从何而来?我主张善应从自己做起。
理由是,人家恶,不妨碍我善。人家恶,妨碍你孝敬父母了?妨碍你教育子女了?妨碍你善待他人了?妨碍你善待工作了?妨碍你善待自然了?关键在于,要明白人为什么要善,善是自己应该做的,善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善待他人,你一定心情愉悦,神经系统和谐,免疫功能提高,你获得的果报就是身心健康。这是最大的幸福。
倡导善,第一就是要孝敬父母。父母生我、养我、育我,对父母要知恩、记恩、感恩、报恩。敬养父母是人一辈子的义务和责任。敬养父母不仅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抚慰。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提倡的“孝”。对父母“孝”,就应该“养中有敬”,不应该“养而不敬”,更不能“不养不敬”。对父母“孝”,一直是中国人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为父母增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成为中国人刻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孝”是一种人类之爱。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忘恩,不忘记有恩于自己的人;报答恩,奉献有恩于自己的人。这就是体现爱的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个不知恩、不记恩、不感恩、不报恩的人是不会爱人的。因此,“孝”,爱自己的父母是人类走向博爱的起点。我们再忙,不要忘了父母。出门在外,要多打电话、多问候,免得父母挂念。尤其是自己生日那天,要感恩父母,给了你生命。要爱惜身体,小心从事,不要出意外,免得父母伤心。始终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是父母。
第二要善待自己的子女。物质上的关心、满足,不用讲,只有多,不会少。关键是教育,这是个大问题。教育不好,孩子走歪,那将给你带来一辈子痛苦,无幸福可言。爱孩子,最大的误区就是只知道满足、给予,而不懂得培养他付出、爱人。孩子个个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那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就从培养他的孝心开始。让他懂得父母的辛劳;懂得从小事做起心疼父母、回报父母。他心中有了父母,就打下了爱的根基,一辈子不会走歪。要使他心中有父母,首先你心中有父母。身教重于言教。拿出一个苹果,首先给父母吃,而不是给孩子吃。孩子长大了,就会给你吃。
第三善待自己。年轻时,不要玩命。不能为了工作、为了赚钱、为了娱乐,而不顾自己的身体。我国有1亿多人高血压、5000万糖尿病、七成人亚健康。没有健康,就与幸福无缘。我送大家的养生之道是充足睡眠、营养均衡、运动适度、心态平和。
第四善待自然。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不要因为不花我的钱,就随便浪费;也不要因为我花的钱,就有理由浪费。不要乱丢垃圾,不要随地吐痰,改一改国人的习惯。能否善待自然,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标尺。
上一条: 员工培训需要本企化
下一条: 老板:职业经理人 爱你又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