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表情——2008 分水岭 数字商业时代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南方雪灾、四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还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无论是令国人震惊的乳业三聚氰胺事件,还是令全球经济失血失速的金融海啸。
同样,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企业家来说,2008年也似乎是一个多事之秋。
股市暴跌,地产寒冬,石油价格上窜到147美元后马上下跳到40美元猛烈拨动,中国制造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对于企业经营来说的外在因素变化快和起落大还不算什么。最接近“圣人”的王石,一句话成为众矢之的;三聚氰胺令牛根生光环尽失,几成丧家之犬;“缝纫机大王”邱继宝的沉浮,折射出中国制造的盛衰;黄光裕的入狱,反映出民营企业的“原罪”并未洗退;即使是朱新礼的全身而退,也广受质疑和非议。
2008年不像其他的年份,当我们总结时,总能看到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当然,我们也不刻意回避问题。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知耻后勇,提醒中国企业家群体,忘记过去的荣耀,对社会长怀感恩之情,以谦卑的态度要求自己,以实干和创新精神对待工作。
相信走出谷底时,我们会更强大。
对于伟大的公司来说,“冬天”只是一种砥砺:是摆脱对手和强大自己的一个全新的机会。
多年后,我们回望2008年,也许会发现它是一个分水岭:优秀的公司从此真正的走向基业长青。
冯仑 不再野蛮成长
《野蛮生长》是冯仑自己20年生意江湖与48年的人生思考所熬出的浓汤。
2008,一个多事之秋。地产界的寒冬对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而言,却是自己人生英雄传说的第二乐章,他办好了三件事。
其一是刻了一部稿,这部稿叫做《野蛮生长》。据说,看过这本书的一些人在过瘾之余相互打听,哥们儿,看过这本书的未删节版吗?那架势,很有点像当初看了“洁版”《色戒》之后的打听“色版”的同志们。即便是洗过澡的《野蛮生长》2008年依然销售30万册,在国内财经新书中首屈一指。这本书就是冯仑自己20年生意江湖与48年的人生思考所熬出的浓汤,味道鲜美,回味无穷。也因此在中国商界引起了一阵野蛮旋风,在豆瓣上,关于此书的书评共有674篇,好评率达到4星半,而其他渠道的各种评论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有一篇极具代表性,这是一位准备从海外归来的经济学者所写:“当得知我想回国发展时,我的朋友周其仁和张维迎都告诉我说,如果你想回国发展,一定要了解国情,那你一定要看看冯仑的《野蛮生长》这本书……”
其二是找对一条路,这条路叫“绿色公司”。冯仑自己解释:“绿色公司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行为方式,公司在产品上的标准。所谓价值观,是进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以后,越来越需要面对我们和自然的关系,所以对人的行为有所约束,对环境发展有所照顾,并且要照顾到其他人的感受,这是一种价值观。另外也是一种行为方式,公司内部根据这样的价值观来倡导、培训、改变、养成新的行为方式,比如怎么样节能用电、怎么样用纸、怎么样开会等等,这是一系列行为。最后,我们要用在产品标准当中,我们更多按照建设部、包括国际上绿色建筑的标准,使我们在材料选择、能耗以及排放方面,尽可能地减少对地球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些综合起来,是我们要达成的绿色公司的目标。”
从2008年开始冯仑带领的万通地产全面推行绿色公司战略,绿色产品是其中的基础,而其精华则在于绿色价值观以及根植与此的绿色行为方式,是中国罕有的把企业经营发展的商业利益和责任追求统一到一个模式中的企业,这是一个美妙的开端。冯仑一贯认为伟大是熬出来的,10年之后绿色公司能引领万通地产走向哪里?给商界带来何种影响?值得期待。
其三则是证明一个理,这个理叫做“战略领先不是空话,企业要做均好发展和有价值增长”。2008年很多地产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但万通地产却逆流而上,在低负债同时,手握充裕现金,布下加速战略发展的好棋,快速启动商用业务万通中心的拓展计划。老冯几年来一直讲战略领先,并且秉承一个“学好”的价值观,冯仑认真地说:“也就是‘好人、好事、好钱’,‘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我们会努力。”有人觉得万通地产还不够大,发展还不够快。冯仑却说,不要大,要强,大是自然结果。2008年的地产行业困境证明万通价值经营的高明。
牛根生 “大品牌”VS.大责任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2008年对于牛根生来说,可以用两件事情来划分上下半年。
3月,牛根生去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的一个话题是“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而仅仅半年之后,面对“伤害面积”极大的奶粉事件,老牛又不得不亲自以实际行动去阐述那个半年前遗留命题的具体做法。“品牌”和“责任”应该是牛根生这一年头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奶粉事件之前的老牛笑傲江湖,剑扫群雄,何等的潇洒。对青年创业者们大谈自己的道德经,做人做事的道理,被无数人当作创业的偶像,所信服、所崇拜。蒙牛也被视为民族品牌的典范。
如果没有奶粉事件,老牛和蒙牛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偶像,2008年也只不过是各自发展历程中极为普通的一页。然而,这一年如今成为了老牛心中抹不去的痛。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国内的乳品企业在奶粉事件中几乎无一幸免,但是卷入其中的蒙牛却引发万夫所指,被“唾弃”程度不亚于罪魁祸首三鹿。
道德危机随后就转化为蒙牛真正的危机。“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是2008年10月18日,牛根生给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写的名为《中国乳业的罪罚治救》的万言信中的内容。据了解,在此之前,老牛在一次国内企业家的聚会上谈到奶粉事件时就老泪纵横,表示了对蒙牛未来命运的无限担忧。
老牛也许会想,如果蒙牛没有和三聚氰胺产生瓜葛,那奶粉事件反倒会成为自己成功塑造民族品牌的一次重要例证。也许,他还会为此就“品牌”和“责任”发表数次演说。
时间无法倒流。即使让老牛重新再过一次2008年,对于拯救危机中的蒙牛也是于事无补。蒙牛以及其他企业的三聚氰胺不应是只在2008年掺入了乳品中,即使是2008年不被查出,日后总有被晒在太阳下的时候,正所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按照老牛的“品牌责任”论,早一天被查出问题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蒙牛目前也只是民族品牌,如果真正成为国际品牌的话,恐怕出此危机不是眼泪和万言书所能解决的了。
对于奶粉事件带来的危机,牛根生的态度也许应该像一部电影的结束语那样“2008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毕竟,它教会了老牛,品牌和责任不仅仅是挂在嘴上说的,更重要的是要亲力亲为。希望2008年对于老牛是履行品牌责任的转折点。因为,下一次,人们不会再相信眼泪。
王石 山在哪里
被公认“最接近圣人的人”,也会犯“青涩的错误”。
“谁写不重要,谁说才重要。”2008年11月15日,当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台湾圆山饭店内写下这行博客标题时,已经是晚上10点44分。这句话原本出自台湾著名出版家《天下》和《远见》杂志的创办人高希均之口,他曾多次被询问是否为连战的演讲“操刀”。
什么样的话、什么人来说、什么时候说,个中的分寸尤为关键。2008年的王石或许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领教到这一点。
“5·12”汶川地震后第三天,王石发表博文《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回答网友对万科捐款“才200万”的质疑。
其中提到“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在当时数以万计的受难者数字面前,王石的这一言论被社会舆论尤其是网民报以铺天盖地的质疑、谩骂。
“没有想到自己针对网民评论的一个回帖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应,那些话也许几年以后可以说,但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说确实不合适。”王石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这样反思,并且表示担心这次事件对公司形象造成压力,“令很多善良的人失望。但现在再做什么,都会被说成是做秀”。
事实上,王石并非没有领教过网民的力量。2007年年底,王石曾在不同场合就“楼市拐点”发表看法,结果一再在网络上被曲解、误传。
“大家不要担心三四年后买不到房”成了“王石建议三四年后再买房”;“我自己30多岁到的深圳,40多岁才买的房”成了“王石建议40岁前不要买房”。2008年春天,王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抱怨道。对于这些有意无意的曲解,王石当时一笑了之。
对于征服过珠穆朗玛峰、穿越过罗布泊、重走过玄奘路的他来说,或许从来就没意识到来自虚拟世界的力量真的可以众口铄金。
从1983年初闯深圳倒卖玉米赚到39000元钱,到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的亲身经历,恰好如镜面般映射着中国经济三十年经历的风雨变迁。客观地讲,即便算上2008年由于捐款引发的公众危机,王石仍然算得上迄今为止国内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中国企业的文化,最基础的一种是家族式、权威式的,换句话说是专制的,需要领袖人物带着大家往前走,我在万科也是扮演这样权威的角色。但是,显然现代企业和这个是冲突、矛盾的。现代企业需要的是法律、契约,讲的是以利己为前提的合作,讲的是法治次序。”
1999年,王石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的企业要成熟起来,必须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于是,他辞去万科集团总经理职务,把自己的人生目标重新定义为征服一座座崇山峻岭。他为自己在新浪上的博客取名为“山在那”,在记录自己的行踪之余,还就商业、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话题发表见解。试图以开放的胸怀对待公众的王石,却过高估计了中国网民的成熟度,这或许不仅仅是王石,更是许多中国企业家未曾妥善把握的关键一步。
吃过亏的王石仍然认为,“中国的网上论坛不应该实行实名制,虽然有些人会不负责任地发泄情绪,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能鼓励更多的人发言,讲真话”。
上一条: 莫当“人才杀手”
下一条: 2009年,创业者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