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遭遇信息化之痛,ERP仍然是良药

信息产业是当今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实力。因此,如何利用ERP来规范企业管理、降低成本,并让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已成为当务之急,各方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达成了不少共识。这些共识虽然不是放之四海皆通用的万能理论,但其中不少观点对于当前国内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汹涌澎湃的信息化浪潮还是有不少借鉴意义的,特别是对于当前刚刚起步的电子政务。  



信息化是必经之途  



回首中国企业的ERP之路,1998年时任联想集团总裁的柳传志那句“上ERP有可能是找死,不上ERP就是等死”的论断堪称经典,它准确地表达了当时业内专家和管理者左右为难的心态。尽管如此,国内不少企业还是与ERP有了一个不可更改的“约会”,当然约会时间上会有先有后。  



1998年,在经过了近5年市场准备期后,最具权威的ERP软件供应商SAP开始大力开拓市场。这一年,联想和海尔先后启动了SAP系统建设。多数中国企业用户从这一时期起,第一次了解到SAP是全球最具权威的ERP软件供应商,同时通过联想和海尔的效果,也感受到了信息化的力量。同年牞用友、金蝶两家国内财务软件公司也先后宣布转型进军ERP市场。此前依靠财政部推进财务电算化而成长壮大的用友、金蝶通过收购、合资、购买等方式,在短期内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完成了由财务软件向ERP升级的过程。  



然而,历史总是在重复中上演。10年后的今天,ERP作为企业有效的业务管理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所接受。信息化浪潮已由制造业席卷至政府,而且已经形成一种势不可当的趋势。在市场中嗅觉敏锐的ERP厂商也纷纷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着手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从去年开始,SAP就抽调了优秀的人才成立了专门开拓公共政府领域的部门,制定了政府行业的灯塔计划、宣传推广策略。他们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来培育这一领域。用友也在去年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分类改革而推出了R9系列产品。随着这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今年更是高调推出了R9普及版。从ER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电子政务必将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  



信息化不是计算机化  



的确,无论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喜人数字,还是确保信息化稳步实施的制度保障,都为信息化铺平了道路。但是有着后发优势的中国信息化道路必须尽快找到信息化的脉动所在,而不能长久的停留在计算机时代。  在一些经济实力发达的地方政府部门,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一个工作人员用两台配置非常高的计算机上网查资料、打文件,把过去手工操作的工作简单地搬到计算机上;一些信息中心也仅是承担着设备维护、数据保存的工作,根本谈不上业务整合与程序梳理。计算机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在信息化初期重点普及应用产品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长久地停留在这个阶段,恐怕就有问题了。  



企业走信息化道路的原动力多数是来自提高效率、整合实力的生存需要而引发的自发行为,而政府走信息化道路则更多的需要自己革自己命的勇气和高标准、严要求的服务理念而产生的自觉行为。因而,相对于企业来说,政府部门的当政者必须具备清醒的认识和极大的勇气才能将信息化之路进行到底,而不会久久地徘徊在计算机时代。



上一条: 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质量疯狂?

下一条: 五大问题困扰我国纺织行业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