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校长海闻曾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大学需要“培养蓝领”。他认为中国大学以前偏重于理论教育,专业主要从师资实力来设计,而不是从社会和职业的需要出发,缺乏应用性,导致大学在经济改革中成为落后的一部分。因此,今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在今天这种“自食其力”的开放时代,职业策划,无疑是任何一个渴望成就事业者最重要的策划。
但从目前来看,很多人都有一种误解,以为职业教育和职业策划应该在进入职场之后才成为一种需要。美国人的做法正好反击了这种流行观点,美国人为了使他们的青少年将来能够更具有社会竞争力,拥有更成功的职业人生,从6岁就开始进行职业指导,并注意培养他们的职业策划意识。1989年,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公布《国家职业发展指导规范》,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小学、初中、高中、成人。其中,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要学习:“自我认识”、“探索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职业决策”。
事实上,职业策划贯穿我们整个一生,只是不同时期地位不同。人生各个阶段是种步步台阶的延续关系,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为下一阶段做积累。否则,我们将陷入重复、浪费、没有效率、恶性循环的人生当中,而不是将资源、能量、成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譬如中国的大学不能自由换专业,因此,许多人常常把选专业形容为“一选定终生”。俗话所谓“男怕入错行”,大学专业对人所起的影响是很巨大的。可是许多学生、家长、老师因为缺乏长期的职业策划和规划,因此,孩子四年甚至一辈子重要的事就在短短几天里下决定,结果当然很盲目。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说,正式的职业策划应该是从准备进入社会开始。对于大多数青年人来说,也就是大学阶段开始。一方面,大多数人都在进入大学时年满18岁,从法律上说这时才需要准备接管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在此之前无论怎么策划,也都没有办法执行落实,中学时代主要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高考前也只有文、理、特长生三个分类,还没有进入真正的专业学习期和职业准备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选择了什么专业,才基本划定了一个大致而又模糊的职业范围。
中国学生普遍缺乏职业意识
我曾和燕定美中(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高燕定交流过,他以升学顾问的身份曾帮助过不少高中生、大学生留学美国。而与大量中国学生的交流与接触当中,他最感到忧虑的是:
中国的教育似乎只是为了让学生一路考上好的中学、大学,然后选择个热门的专业,而忽视了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将来能够成就事业和贡献社会做准备。所以,从将满18岁的中学生到大学生、研究生,普遍没有基本的职业意识以及合理科学的职业策划,许多人出国留学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因此一旦毕业,学校和家长撒手不管,他们必须自己接管自己的人生,许多人就会迷失在人生路上,连就业都成问题,大学等于白读——做人和做事必须从头学起。
“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是全国性热门议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各种感叹:“毕业就失业”、“应届毕业生比民工还廉价”,还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应聘搓澡工”、“本科生应聘厨师”等新闻。另外,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7年中国近500万名高校毕业生中,约144万人未如期就业,另外17个省市还出现了学历越高越难就业(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的“倒挂”现象,今年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这种失业现象的出现,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所读的学校和专业不如意,也不是企业太过功利,而是在大学期间没有做好相应的职业策划。
正如比尔·盖茨在《给青年人的十条忠告》中第一句话所说:“生活是不公平的,我们必须去适应它”。怨天尤人?愤恨教育体制?逃避现实?这些都改变不了现实事实。如果我们不通过主动的策划进行后天的弥补,去还“选错专业的债”,去还“学校不好的债”。就只会在一个毫无兴趣的专业上浪费四年时间,接着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继续浪费时间;或者干脆放弃专业,从零开始,可是“临危抱佛脚”让你找工作总是很被动。于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想做的工作找不到”。
职业策划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找好人生的坐标,少走弯路。行之有效的人生之路当然要从职业策划开始。
上一条: 青年人如何进行职业策划
下一条: 2008,中国进入全民职业规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