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之前,在国内C2C市场上除了易趣,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竞争对手。但是淘宝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格局。
淘宝网的诞生过程可以看成是阿里巴巴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战役。2003年2月,马云和公司的高管在办公室里单独召集了大约十来名阿里巴巴的员工。谈话的内容是一个意思:公司有一件秘密任务需要他们去完成,如果愿意去做,那么就在桌上这份文件上签字;如果不愿意去做,那可以离开办公室。但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承诺保密,如果签了这份协议,那就必须单独与一个团队工作一阵子,甚至连家人也不能告知。也许是出于探求秘密的天性,所有的人都签署了那份文件。这份文件诞生了淘宝网,而这十几个人组成了淘宝网站制作的核心队伍。
淘宝网成立之初,就面临着易趣的绞杀。当时的情况是,2003年6月12日,eBay正式入主易趣。eBay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个人、企业商品在线交易市场,而易趣在网上交易尤其是C2C领域一直统帅着国内电子商务领域。二者强强联手立志要吃掉中国C2C市场。面对如此实力超群的对手,淘宝网并没有正面迎敌,而是采取了迂回策略。
淘宝网与易趣竞争的第一个策略就是免费。当时其他在线拍卖网站的收费方式主要是三方面:一、交易服务费,成交以后收取2%左右的服务费,不成交不收费。二、登录费,在线上传的商品都涉及到0.1元到8元不等的登录费。三、推荐位费(橱窗展示位),置顶或者排在首位等各种各样的推广费用。而淘宝网则是全部免费,这对于在互联网上做买卖的生意人来说,不啻于天上掉下的馅饼。如同在现实世界中,对商贩取消了营业税、免除了铺面租金,这是何等的诱惑。
淘宝网的免费策略让收费的易趣网吃了不少的苦头,截至2003年底,淘宝一共吸收了大约30万注册会员,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易趣的会员。
淘宝心里也明白,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交易服务平台,仅仅依靠免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淘宝成立之初,马云就将阿里巴巴“客户第一”的价值观移至到淘宝。他频繁地与自己的会员进行各种各样的沟通,搜集各种各样客户的需求,为了一个问题,可以在论坛里跟淘宝的会员泡到深夜,建立强大的服务支持,用免费的方式做出比收费更好的服务。对于客服,马云对他们的要求是用心去服务;对于技术平台,马云对他们的要求则是做出不需要服务的产品。
除了交易费的免除,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之外,面对易趣的竞争,淘宝网的另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推出了“支付宝”。与作为直接经销商的当当、卓越不同,类似易趣、淘宝的网上卖场只提供交易平台,对买卖双方并无绝对的约束力,如果货款或是商品出现了问题,风险只能由买卖双方承担。卖方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通常会采用“款到发货”模式下,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有以往交易记录作为考量,买家仍要承担非常大的交易风险,这是谁都不愿意的。
这也是之前几年,成交数量不少,但金额偏低的主要原因,买卖双方都处于小心试探的阶段。所以如果不解决支付风险问题,网上交易很难有更大的进展,市场容量也就不可能扩大。买卖双方以及整个市场都在呼唤第三方信用中介的参与,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然而每个人都知道“趋利避险”,谁肯出来承担起这个风险呢?易趣没有做到,其他对手也没有做到,这无疑就是市场之需,淘宝的契机。
2003年10月,淘宝抓住了支付风险这个人人回避的市场空白,试探性地发布了“支付宝”服务——买家将货款打入淘宝提供的第三方账户,确认收到货物之后再将货款支付给卖家。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买家的风险,买卖双方对此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由此淘宝的会员注册数和成交率便节节攀升。
据淘宝网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淘宝网注册会员数超过5300万,利用强大的资本实力,采用免费招牌高举高打的策略受到普遍的怀疑 ——如何在免费和企业盈利之间进行协调,是一件难事。对于免费,马云一直情有独钟。他觉得收费应该等到整个市场成熟之后:“淘宝一旦收费就必须盈利,就像阿里巴巴收费的第二年就赚到了钱。如果收费了还是亏损,收费也没什么意义。现在我宁肯先把网站的平台和服务做好。”
虽然对盈利并不担心,但是天下并没有永远免费的午餐,早在2006年,淘宝就推出了“淘宝商城”,这就是为了盈利而准备的商城。目前,已有近10000家品牌厂商在淘宝上开设了专卖店,其中包括宝洁、摩托罗拉等国际大牌,也包括联想、爱国者、李宁(行情,资讯,评论)等国内知名品牌。淘宝正在通过B2C,得以向商家收取服务费来缓解免费模式的压力。
马云2005年就曾预测说:“我们甚至可以轻松地卖广告。” 3年后,淘宝网数据显示,一季度,淘宝网同时在线商品数超过1.4亿件,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市场,马云的确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
上一条: 低成本点燃员工激情
下一条: 诺基亚的“一石三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