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外地人购房不能稳定房价

  2007年12月24日,上海市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称,上海市房地、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将研究制订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合理引导跨地区购房。(1月2日《东方早报》)



  关于外地人拉高城市房价的推论从来就没有消停过,比较著名的有两个观点。其一,建设部某负责人认为北京房价高“外地人”是一大主因;其二,首都经贸大学一博士提出“对外地人和本地人购房实行差异房价”。显然,这两个观点都把“外地人”看成房价上涨的“替罪羊”。



  不可否认,“外地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房需求,甚至还有个别外地人以炒房为业。但是,这不能成为限制“外地人”购房的理由。城市的管理者更应该理性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并认真检讨自己在房价上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决定房价涨跌的最终因素是供需关系,而供应不足则是因为城市管理者存在土地供应不足、打击囤地、囤房不力等问题,影响供应量造成的。从需求角度来说,房价高也不是“外地人”的“罪”,如果要追究原罪的话,笔者认为“罪”依然在城市管理者自己。



  城市管理者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了创造更多的GDP,就需要更多创造者,而城市的本地人一方面无法胜任工作,另一方面不愿意去干一些工作,因而城市就以各种方式(比如蓝印户口)吸引“外地人”来“填空”。如果城市管理者只让“外地人”为自己创造价值,而想把“外地人”推到真空中去生活,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因此,限制“外地人”买房不仅稳定不了房价,而且还有很多负面效应。如果限制“外地人”买房,只会促使本地人去炒房或者更多地去占据房源,以便通过出租房屋来获利,在供应和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房价并不一定如城市管理者所预料的那样会稳定。



  房价高不仅是人的问题,更是钱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投资渠道过窄造成的,限制了“外地人”买房并不等于限制了资金流动,只要流动性过剩局面不改,出台再多的“限外令”对房价也作用不大。资金不能从“外地人”这个渠道进入楼市,也会从其他渠道进入,这样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调控难度。



  更重要的是,限制“外地人”买房加深了“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的鸿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排除“外地人”正常,限价房不考虑“外地人”也可以理解,但商品房限制“外地人”购买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



  其实,限制“外地人”买房只能导致更多人在“居住证”上做文章,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权力寻租、造假证等其他问题出现。


上一条: 吃吃喝喝地赔点本―――我看谷歌2007年度热榜

下一条: 福田访华或助力中日环保产业合作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