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手机漫游费为何这么难

 本月下旬,“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将在北京举行。眼下,5名消费者听证代表的候选人名单已送到发改委和信产部。以上两大部委既是听证会的组织者,又是降价幅度大小的拍板机构。



  这是一份一拖再拖的善意表达。早在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移动寡头的“漫游暴利”已然成为代表、委员痛斥的焦点话题之一。无奈,既得利益集团不为所动,以至于2006年全国“两会”上对“漫游暴利”的痛斥继续升温。事不过三,为避免2007年全国“两会”更加尴尬,赶在2006年年底前,有关机构出来说话,声称漫游费降价方案的论证工作已经启动……又是一年整,直到去年末,有关机构才决定安排组织漫游费降价听证。



  不管怎么说,这事总算有了开端。作为媒体,也作为消费者的一部分,我们感念构建和谐社会之大势,倘若缺乏这个前置条件,这事纵然令消费者越来越失去耐心,有关机构仍有可能采取一个拖字对应之……



  通讯服务表面上属有偿服务,但究其性质却系典型的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因此,无论从道义和“时势”出发,还是从漫游的几乎零成本计,这项收费理当痛痛快快取消之;真正从保障消费者正当权益考量,这项收费早该取消之。而如果衡量取消漫游费,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这项措施应由政府强制实行。



  然而,作为“中国特色”之漫游费,在移动寡头的巨额暴利构成中,早已成“尾大不掉”形态。真要一次性取消,不能不顾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消费者对此可不予理会,但作为政府却不得不面对———尽管今天的这杯“苦酒”,当年恰恰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酿成的。



  举个例子,2005年中移动公布的利润是535亿元,其中漫游费收入就占到令人吃惊的490亿元,而据有关人士提供的材料,它的成本几乎是零。假如一次性取消漫游费,对于中移动这样的上市公司,其股价暴跌将足以酿成股市的一次“海啸”。



  话到此,人们不妨重温一次历史事件:2000年11月,信产部一负责官员就拟进行“单向收费改革”发表过一番谈话,随即引发在香港上市的中移动股票市值在3天内蒸发掉数百个亿,逼迫当年的信产部长吴基传急匆匆赴港“救火”,连称此乃“谣言”云云……以至于此后若干年间,通讯资费改革一度成为媒体报道的禁忌。何至于如此,这中间涉及一个不为常人所识的另类的“国家信誉”问题。当年中移动发行H股时的用户数量、经营规模及公司治理结构远不能和今天相比,海外投资者敢于购买中移动股票,很大程度上就是冲着它的垄断经营属性及经营风险由中国政府为之“托底”的特殊的投资回报……所以,在安排此次听证会之前的十数日前,信产部一副部长特意提前公开吹风,称“漫游费会下调但不可能一次性取消”。由此可见,尽管社会各界均希望痛痛快快取消漫游费,但事实上却不具备可操作性,至少在目前还不完全具备条件。



  此外,国人还须用超越垄断暴利的眼光,看待包括漫游费在内的整个通讯资费价格的极度不合理。识者当察,廉价通讯服务所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的通讯需求及支付合理的通讯成本,它的另一个较隐蔽的功能是,有利于各种信息不加控制的快捷传播。通讯成本越低,信息的传播随之越快捷。在这个语境下,人为抬高通讯成本,譬如维持相对较高的通讯成本,则有可能减少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其作用相当于以资费做门槛,间接设置起一道别样的“信息屏蔽门”,进而有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判断,本次听证会后,漫游费会有所降价,但不可能一次性取消。当然,听证会上的要求取消漫游费声音的强弱,可能会影响到降价的幅度。能够降价,这本身就是进步,值得肯定和欢迎。


上一条: “院店同价”仍难治本

下一条: 今年人民币能升多高?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