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从紧,或重在总量控制和汇率

央行1月3日召开会议,进一步强调今年从总量上对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实行更严格的控制,当日上证金融板块盘中曾出现大幅跳水。"货币从紧"政策是在去年年末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2008年金融工作主调,以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失控。也是在同一天,美国原油期货价格每桶冲破100美元大关,或引发全球性通胀,也会为中国业已趋烈的通胀火上浇油。"从紧"更加迫切。 据悉,会议强调央行落实从紧的主要货币政策:一是严格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二是继续增大汇率弹性;三是合理运用利率杠杆。由此可以看出,央行抑制通胀的手段第一选择是数量控制,其次是汇率和利率,三者相互配合。所谓数量控制,即继续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大力对冲流动性,并采取行政手段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控制信贷投放,抑制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能力。总量控制被市场派人士认为是一种逆市场化的倒退。但问题的关键是,利率手段如果失灵,数量手段可能是最有效的调控方式,虽然他会对市场带来"擦伤"。 中国当前的短期利率处于负利率水平,因此,要求以利率手段抑制通胀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中国金融体系不完善,利率传导机制需要完善,难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渔网绳作用。而保守的汇率政策所导致的外汇大量流入也让货币政策空间不大。从结果来看,提高利率对实体部门的影响要比对金融经济部门的影响直接,由于中国产能过剩的存在、房地产按揭市场的脆弱性以及全球经济的动荡,利率政策必然要有所顾忌。 通过大幅加息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做法,事实上早在1970年代末的美国和1980年代末的日本曾经发生过,直接的结果是泡沫破裂,并将整个经济体系拖入通缩和萧条的困境。当拯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时将被迫放弃对结构问题的关注,从而使得无法实现健康的经济结构,日本危机后连续多年的零利率政策都没有帮助摆脱萧条,中国不应该用一次萧条换取所谓的"利率正义"。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近日曾警告各国央行不应在泡沫开始膨胀时试图击破它们,"因为泡沫是不可避免的"。 他认为有限的、抑制泡沫的努力通常都会遭受失败,从而导致"局面更加糟糕,而非好转"。相反,他表示,央行应该事后收拾残局,同时避免实施任何可能导致泡沫重新膨胀的举措,就如他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推迟了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的决定,直到纳斯达克大幅缩水确凿无疑之后才采取行动。目前,美联储正在小心翼翼的降息以避免地产泡沫的破裂而罔顾通胀的来临。 通胀并非只是中国内部问题,在美国货币扩张导致的全球通胀和人民币汇率仍需要改革的情况下,中国难以置身事外,何况中国正在以提高资源价格和人力成本为特征的转型,通胀更不可避免。这是一个内外部失衡导致的综合问题,而非单纯低利率所造成的货币过多。正如央行副行长苏宁在会议上所说,需要尽快在平衡增长的治本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实施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结构性政策,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推动有关部门加大结构改革力度,理顺国内资源能源价格,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份额,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调整要素价格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进一步恶化通胀形势为前提。要素价格调整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但它不是促进贸易平衡的工具。在过去两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幅已达2.33%,为汇改以来最快涨幅阶段,被交易员称为一轮"迷你型重估",这意味急于抑制通货膨胀的央行开始重视汇率政策的变化。未来的货币从紧政策,可能更多地依赖总量控制和汇率调整。

上一条: 以物业税平抑房价:看上去很美

下一条: 赵晓:启动第三次土地革命正当其时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