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公益性才是医改好方案

 2007年,由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领衔制定的医改方案有九套,这些方案其实都是财政出钱作为课题研究报告提出来的。



  由于医改方案课题研究的背后具有丰厚的“油水”,社科院、医药商业协会、医药行业协会也“自掏腰包”,向国家医改协调小组提交了各自的医改方案。很显然,社科院不愿被“边缘化”,两家行业协会则要争取医改话语权及保护药企和流通环节的既得商业利益。



  新年伊始,各套方案被国内媒体争相炒作,但均未拿到各套方案的完整版,而且,对医改方案面临的三大关键难题媒体并未能涉足其中:



  一、公共医卫服务政府财政肯出多少钱(其中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出钱比例),覆盖范围有多大,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之比例,以及用何种手段对政府履行公共医卫服务实施问责硬约束。



  二、医院、药企、流通环节因多年“泛市场化医改(其实质是政府卸包袱)”所形成的既得利益如何重新洗牌。这里须补充说明一点,2005年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所谓前期“失败的医改”,从其内容到性质,根本谈不上真正的医改。



  三、医卫服务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如何重新界定。这也是一次洗牌,其利益攸关在于哪些医疗机构的哪几类医卫服务属公益性质,对具体的医疗机构而言,一旦进入了公益服务的“笼子”,就意味着享受大把的政府补贴资金。



  正是以上三个关键问题,对当事各方皆利益攸关,可谁也不便公开主张己方利益——谁都不肯做“出头鸟”吃舆论的“枪子”。于是,尽管“九+X”套方案均已提交政府权衡定夺,但至今依然未能公布于众。



  医改方案快刀斩乱麻抓紧出台还是久拖难决,眼下还是有顾虑的:即便继续维持医卫服务的“泛市场化”现状,也事实上存在着不受“泛市场化”之忧的享受“特殊医卫服务”的社会群体。话说到这份上,必须再挑明另一关键问题:不管最终的医改方案是个啥形态,它一定是个低保障、广覆盖的方案,先解决公共医卫服务的“有”,再逐步提高“量”和“质”,提高保障程度。千方案,万方案,能保障医卫公益性的方案才是好方案。



  然而,尽管医改方案何时公布难以确定,且公布之后也只是“过渡性”方案,但我并不否认这两年政府为偿还公共医卫服务多年欠账的努力。偿还欠账,各地区政府虽程度有异,但都已行动了起来。以上海为例,去年一年,大中小学在校生一律纳入基本医保范围;上海本地户籍先前无医保的260万市民也一概纳入了基本医保。再有,在苏浙沪两省一市,农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也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实施力度。所有这些举措,尽管保障标准不高,但政府诚意该肯定还须肯定。



  从媒体推进医改的责任出发,深入基层,实地剖析政府医保扩面所取得的成效和新暴露的问题需要真学识和真功夫,且费时费力。可我觉得,只有如此,才是媒体推进医改的着力方向所在。

上一条: 广受欢迎也有风险

下一条: 垄断企业连人才也要“垄断”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