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主要官员近日透露,到2011年,深圳市轨道交通总长度可达到177公里。届时,深圳将限制小汽车使用,逐步改变深圳人们出行的方式和结构。据介绍,拟对小汽车出行采取系列限制措施有:提高停车位价格,在市中心区或拥堵区采用电子计费系统分地段和时段收取“拥堵费”等。
公交优先战略完全正确,但问题是当前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不是足够发达和完善,仅靠公交系统,人们的出行便利还很难得到保障。世界上许多国家并不生产原油,私人汽车也在大量进入家庭。日本的石油全靠进口,可是日本的汽车拥有量达到7200万辆,日本的对策是大力发展节能型汽车。所以,我们也应在节能上下工夫,而不是先去人为地限制。
其实,当前很高的油价已对许多私家车主的出行起到了调控作用。而城市交通拥堵的实际情况却绝非是私家车造成的。如果单纯拿容易下手的私家车“开刀”,不仅影响民生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并不能起到根本作用。
限制私家车,人们显然会更多地依赖公共交通,但这会使城市的扩张空间受限。这对城市化是不利的。如果公民能以较低的成本使用私家车,人们就愿意住到远离市中心的地区,这是把买房的钱用来买了车;如果拥有私家车的成本太高,人们就不得不选择市中心和公交沿线居住,这是把买车的成本转移到了买房上。而城市人多房少,这必然会成为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笔者认为,治理交通拥堵应有先后顺序,政府管理和对策应穷尽一切手段———民权为大,只有在一切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才能限制私家车发展。如先完善公交体系、道路建设、合理地疏导车流等。而仅拿私家车开刀,无疑是本末倒置。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在汽车普及后都曾发生过交通拥堵等问题,但没有一个国家因噎废食地限制汽车消费,相反,交通管理、汽车技术、节能、环保、安全等都在克服困难中得到解决。
上一条: 2007年影响经理人职业化进程的十大事件
下一条: 涨工资关键在给谁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