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正在选举产生其下一届领导人,也是下一任领导人。这是一个就近观测市场经济基础上政治行为的窗口。根据民意调查,美国选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国内经济。毫不意外,经济总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如果它好到无法令人集中注意力,那么就会有人支持现任领导人连任,修宪谋求终身职位,或者,索性加冕。
次级贷款危机之后,成百万的美国人面临失去家产的危险。另一部分人则无力举债。汽油价格往上走,消费者信心朝下滑。同意经济衰退近在眼前的经济学家已非一人。一句话,日子不那么好过。所以,选一张新面孔的游戏还很有吸引力。虽然经济的表现与政治家的价值取向、个人能力的关系并不像表面上那样亲密无间。
针对美国中产阶级对经济的担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RobertReich(罗伯特·赖克)为财经媒体撰文指出,“潜在的问题始于1970年前后”。他矛头直指几乎捞到了所有经济增长好处的数目相对较小的“顶层人群”。他断言,多数美国人并未从30年前开始崛起的高科技、全球化经济中获益,只有找到切实措施让大家分享繁荣的参选人才能最终赢得“为数众多并日益焦虑”的中产阶级的支持。
RobertReich没有在文章中开出药方。他直接参与制定经济政策是在1993年。当时,他被召入克林顿政府的经济班子,出任劳工部部长。在白宫讨论预算案时,他固守民主党传统价值观,支持在削减财政赤字的同时,大量增加教育培训和基础建设的开支。该预算案被评为克林顿政府对美国90年代经济繁荣最突出的贡献。
撇去选战中个人政党身份和政治立场不论,RobertRe鄄ich对分享的强调击中了当前经济时代的要害。
高科技和全球化都是好东西。前者成百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后者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出口商和进口商都能沾到比较优势的便宜。但与此同时,高科技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新的壁垒。信息不对称加剧,资本经过转换,得以在技术方面延伸其优势。全球化则放大了有权印制世界货币的经济体的权力。出口国得到以美元支付的收入和利润,而美元的汇率和利率掌握在美国手中。美国政府不能利用这种权力直接剥夺什么,却能利用它保护国内的低物价消费和低成本消费贷款。
繁荣支撑了美国政治的强硬形象,支撑了耗费巨大的现代战争。那些朝九晚五的美国中产阶层呢?
根据调查,经过通胀调整后,美国中产阶层赖以为生的薪资中值与1970年时相差无几。30多岁男性的收入甚至比30多年前的同龄男性低12%。由于信贷宽松,中产阶层生活水平通过超前消费维持着不断增长的幻像。无疑,这一切行将中止。无法分享的繁荣注定难以为继。
以上是美国中产阶层的过去和现状,但愿它不会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未来。
上一条: 在狭窄小道上创造交通安全新记录
下一条: 从黑石、中铁到摩根士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