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塑料制品而带来的白色污染,已成为生活中的“痛”。近日,国家有关部门终于痛下决心,正式下发通知,从今年6月1日起,超市等商场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其实,塑料袋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这几乎已是一种常识。然而,为何大多数消费者不愿对商场免费提供的塑料袋说“不”呢?究其根源,无非是商场的这一惯常做法,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家里也无须再另备垃圾袋。
这是出自消费者一方的算计,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算计利益本是一种正当做法,因此诸项措施的出台,无非也就是各方利益的博弈达成的妥协而已。但如此算计,算的是蝇头小利,丢的却是根本大利。
日常生活中,一个令人倍感困惑乃至悲哀的现象就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我们越来越看重保健养生知识,养生名家洪昭光教授的养生之道为大众津津乐道;各种“人体实用手册”令人眼花缭乱。我们遵循保健专家所言,尽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多做运动,然而,由于各种污染正在悄无声息地渗入我们周围的土壤和空气,我们越是亲近蔬菜水果,亲近体育运动,同时也可能在创造更多的机会,亲近各种污染物。这岂不是一笔十足的赔本买卖?
说到利益算计,也许更需算计的是,当我们毫无顾忌地大肆挥霍资源、制造污染的同时,有多少致病因子已在我们周围潜伏。比如,人体的肝脏本来承担分解多余雌激素的功能,然而,由于各种污染对肝脏造成的伤害,再加上环境中来自各种渠道的雌激素含量超标,城市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激增,以至女性不得不发起一个悲壮的“保护乳房”的红丝巾运动。如今迫在眉睫的是女性的乳房,人体中下一个轮到的受害器官会是什么呢?近日媒体报道复旦大学有关专家的研究报告,大量废弃的镉(废电池就是一个重要源头)已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造成严重污染,镉对人体具有长期致毒作用和致癌效应,它的靶器官是肾脏。
至少从今年开始,商场提供免费塑料袋的惯例将成历史。但愿消费者在适应新的购物习惯的同时,还能借此机会多多反思我们生活中的诸多陋习、诸多不当的价值观。比如,申城有近5万辆出租车,它们都被套上了看似干净的白色座椅套,殊不知代价却是,它们不得不频繁换洗,这一过程既消耗资源,又大量排放污染物,出租车本是公共设施,然而让它套上最不耐脏的白色套子,这种做法是否值得?还有一例。光天化日之下,街头巷尾飘扬的“万国旗”是我国城市风景的一大特色。这本是居民对阳光合理利用的好习惯,当大家对此都见怪不怪时,这一现象也就无所谓文明与否。然而,随着西风东渐,国人听说欧美人大多使用烘干机,很少在户外晒衣。于是,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在此类表面现象上争取与国际接轨。早在2002年,上海就有对晾晒衣物的限制,如今又有人疾呼,要彻底清除这一室外晒衣之“陋习”。不过情况却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外的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已在呼吁改变现状,提倡户外晒衣,并争取通过“晾衣权利”法案。我们所谓的“文明观”难道只是片面追求与国际接轨,在国际上树个好形象,图个面子好看,而不深究其实质?
说到与国际接轨,一个德国人指出我们的建筑物,因为省料而格外单薄,于是,冬不保暖夏不保凉,而如今的居民又格外看重生活的舒适程度,为此不得不耗费大量能源。更何况国外还少有空调制暖的做法,理由很简单,只要学过基本的物理学就可知道,空调制暖是一种对能源的极大浪费。然而,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对于能量、资源的粗犷野蛮式滥用,我们却早已见怪不怪了。
但愿我们舍弃的不只是塑料袋,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上一条: 禁限塑料购物袋:还须文化助力
下一条: “规范”不是捂死早餐摊点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