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零钞都涨价了,这年头涨价不是新闻,降价才是新闻。为了应付零钞紧张的局面,众商家各出奇谋。某超市贴出以106元收购100元零钞的海报。一些平时不情愿顾客刷卡的超市,此时此刻不再计较银联收费公平不公平,转为鼓励顾客刷卡。另有一些商家以糖果、纸巾等实物当找零,顾客可能有意见,好在零钞短缺并非哪个商家之过,一般也就不予计较了。我建议商家在收银处备几份报纸供顾客选择,厚厚一叠报纸,感觉上抵买过一包纸巾,有读报买报习惯的广州市民比例是很高的。还有些商家则显得落落大方,采取零头免收的办法,小小折让讨得顾客欢心,其实那也不过是将市民在街市买水果肉菜的习惯移植到大型超市而已。
也有商家走偏门,出怪招。昨日《羊城晚报》报道,有商家印代金券当零钞找给顾客。一来要冒法律风险;二来顾客保存麻烦,容易引来不满;三来印制成本很可能超过面值。正常来讲,此招得不偿失,搞搞噱头居多,估计少人仿效。
每年春节前后照例会出现零钞短缺的情况,今年形势似乎格外紧张。这让我想起经济学家张五常前不久写的一篇博客,他把去年狭义货币发行量减去国民收入增长量,恰好等于年末的CPI增长量。张五常相信货币发行量与物价指数密切相关,但是误差那么小,反映到物价上那么及时,还是出乎意料,他称之为巧合。如今零钞短缺,是否表示央行货币从紧的政策已经付诸行动了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多年前零钞特别紧张的时候,物价是从高往低走的。果真如此,我相信广大消费者会拍手称快,生活中的少许不便也心甘情愿了。
商家麻烦大一点,正常来说钞票不认识人,竞争对手大家一样处境,没什么话好说。不过呢,零钞过于紧俏,难免会产生道德难题。比如银行的关系户、大客户分到的零钞会多些,小商小贩可能不得不去“职业换钞人”手里换零钞了。
如果零钞紧张是因为收紧货币发行量所产生的结果当然好,但很可能它本身就是通货膨胀的后果之一。尽管货币是特殊商品,也还是商品,是商品就得讲成本。这几年,纸张和印刷价格上涨,尤其是压铸硬币用的镍和锌价格翻了几倍,货币发行成本上升不少。央行增加零钞发行量等于在做亏本生意。在外在约束力弱的情况下,部门决策人从节约开支的角度出发,很自然会调整币种比例,压缩小额币种发行量,增加大额币种发行量。如果情况是这样,那消费者就雪上加霜了。让央行吃亏不是办法,我想,一个折衷方案是增加与制作成本与面值相当的币种,例如两元面值的硬币,大多数国家都有。
我们外行人对货币发行的真相如何并不清楚,只希望民间怨言能反映到货币政策当中去。
上一条: 当心消费者和房产商“双输”的硬着陆
下一条: “高端人才”不该和穷人争廉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