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在于要像十七大所讲的那样,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就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不能够持续?怎样才能持续?近来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议论的热点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是因为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所以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和怎么样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但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兴衰,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今后走向。”
在1月12日举行的第十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就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发表了演讲。他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在于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吴敬琏在最后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就是出路在于落实十七大的决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的三个成就指标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个问题应该说所有尊重事实的人都是承认的。”吴敬琏从三个指标描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
第一个突出成就是经济的高速成长。最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这个是没有先例的,特别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30年的时间里,中国GDP增长了接近14倍,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是世界第三。
第二个突出成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
第三个突出成就是减贫取得的成效。农村最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人。联合国在2003年发表了其最新的一个减贫的统计,世界减贫人数的90%是中国做到的。
吴敬琏指出,正因为中国经济取得了这样重大的成就,所以中国的国际地位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承认、得到了提高,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承认。
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经济现在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吴敬琏认为,从经济的深层结构看,中国正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
内部失衡的主要表现就是GDP在投资和消费结构上的失衡,主要问题就是过度的投资和消费的不足。消费不足不是说绝对量增长不足,而是消费的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所以消费相对的份额下降,投资和消费的失衡已经偏离正常状态,造成经济社会生活中许多的问题。
“从国际上来说,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大概在25%上下,我国现在投资的比重越来越高,达到的水平大致在45%到接近50%,而消费的比重偏低。”吴敬琏指出。
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并造成贸易摩擦加剧。
关于内外失衡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吴敬琏认为,首先,内外失衡在宏观经济上集中表现为流动性过剩,或者说货币过量供应,而货币的过量供应就导致了或者是资产泡沫的形成或者是通货膨胀,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特别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浮出水面。
其次,这样一些内部、外部失衡,还会导致金融体系变得脆弱,当出现了外部或者内部的冲击的时候,就会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东亚许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一个高成长的时期,但是好像它们大多数都没有逃脱金融危机,出现了金融的系统性危机以后,损失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那么我们现在就是要尽力地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防止我们大好的经济增长的形势、经济发展的形势出现逆转。”吴敬琏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研究它的根源何在。
在2003年到2005年经济学界曾经有过一次关于增长模式和工业化道路的讨论,吴敬琏还就这次讨论出过一本书,叫做《中国增长模式的抉择》。他指出,这个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说,采取这种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就是旧的工业化道路一定会造成内部失衡。
而2006年到2007年关于宏观经济态势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讨论,吴敬琏认为,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中国也仿效东亚一些国家的做法,采取出口导向的这种政策,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不能够进一步实现外汇形成机制和其他一些机制的市场化,一定会造成外部失衡问题。
“总而言之,这些讨论的结论归结为一点,就是内外失衡以至于它的宏观经济表现。货币的过量供应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威胁等最深层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吴敬琏说。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四个难点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要解决我们面临的这些困难和挑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吴敬琏指出了四个方面的难点。
一是各级政府依然掌握着一些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比如信贷资源,因为银行体系、金融体系改革没有到位,所以各级政府依然对于信贷的发放有着很大的支配权利。另外由于产权制度不明确,土地也成为一种重要资源。
二是资源配置上市场的力量很小,表现在很多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定价上,价格扭曲会扭曲资源配置。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在1992年就提出来,改革目标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在资源配置中是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所谓市场起作用就是说通过市场自由形成的价格起作用,因为这种价格是能够反映供求、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的,像这样一些资源应该由市场配置。
三是各级政府把GDP的增长速度作为政绩的主要标志,不光是政府内部,似乎是整个社会都形成了这种观念。
四是政府的财政状况和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紧密相连。从政府的收入结构看,主要的收入是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跟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速度是直接挂钩的,所以这使得各级政府不能不把注意力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增长上;从支出结构看,一些公共产品的财政责任过度下移,这使得各级政府如果不能够加快物质生产增长的速度来取得更多的收入,日子就过不下去。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出路在哪里呢?”吴敬琏最后指出,出路在于要像十七大所讲的那样,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市场体系,让市场充分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关键就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
他指出,从市场化改革来说,要打破垄断,消除微观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把市场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不能够把市场经济建立在一个法治的基础之上的话,这种市场经济很难说它是市场经济,特别对于一个现代市场经济。
“所以根据十七大的决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如果大家共同努力,总体来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就能够在新时期得到一个大的推进,所困扰我们的问题、发展方式的缺陷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我们就能够继续过去30年这样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吴敬琏表示。
上一条: 广东电价下调,别的地儿呢
下一条: 脱媒: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