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航集团的搅局下,“东新方案”最终被东航特别股东大会否决,东新合作就这样在世人关注的目光中结束。
虽然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合作成功与否都很正常。但是,东新合作有点特殊,有些问题值得追问。
第一个问题,央企的市场之路还有多远?此前,我们曾经在多种场合听到过国务院国资委有关人员的意见和谈话,其中,不乏让央企尽快走向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意见。事实也应该如此,因为,从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6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来看,很多都是由原来政企不分的行业公司转变而来,一部分则是享尽了行政保护的垄断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与完善,这些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从这次“东新方案”被否决的案例来看,央企要想真正走向市场,路途真的还很遥远。如果东航不是央企,如果中航集团不搅局,如果国务院国资委不是出资人与婆婆双重身份,也许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东新方案”所以被否决,就在于东航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它的任何一步,都会受到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干预,包括一般性股东的干预。
第二个问题,如何界定国有资产流失?“东新方案”最终被否决,最难迈出的可能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这个坎。此前,已经有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东新方案”一旦被通过,那么,必然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其原因有两条:一是贱卖国有资产,二是卖给了外国人。那么,东航出让股权是否真的属于贱卖呢?笔者认为,是否贱卖国有资产,不能单纯地看转让价格,关键要看是否按照市场规范进行资产评估、确定转让价格、公开转让,如果这一切都是公开、公平、透明、规范的,就不存在贱卖国有资产的问题。所以,对东新合作完全不能用贱卖国有资产来下定论。同时,有人认为,在相同的价格下,把企业或者股权转让给外国人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就是“宁做洋狗、不做家奴”的行为,更是可笑之极。我们不禁要问,像东航这样的企业,将股权转让给新航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转让给中航集团就不是国有资产流失了吗?笔者认为,判断一个企业或者股权转让是否准确,不是看受让者是谁,而应当看受让以后企业能不能得到发展。对东航来说,就是能否在安全、发展、规范、效益方面全面提升。如果不管卖给哪个企业,东航继续维持现在的状况,那才是真正的国有资产流失,最终会把东航引向绝路,给乘客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所以,对于一个企业的转让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能静态地、僵化地下达某种结论,而必须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第三个问题,国资委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说真的,国资委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备受争议、左右为难的机构。因为,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它的成立并不是水到渠成,而是临阵磨枪。也正因为这样,它的工作职能、监管范围、管理手段等,都没有完整的制度和科学的界定。这一点,从国资委的定位上也可以看出,“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这一定位本身就是一个既当老板、又当管家,既当婆婆、又当媳妇,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四不像”机构。让其管吧,自己是出资人,不让其管吧,自己又是政府监管机构。管与不管都有问题,管多管少也有问题。正因为国资委是一个“四不像”的机构,在东新合作问题上,也扮演了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有专家认为,在东新合作上,国资委就像放在火中烤一样。事实也确实如此,对于东航这样一个影响很大的央企来说,在其股权转让问题上,国资委到底该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呢?不发表看法,肯定不行,一旦出了问题,第一个打板子的,必定是国资委。但是,如果说多了、说过了,抢了他人的权和风头,后果也可以想像得出。所以,国资委在“东新方案”的表决中,实质上扮演了一个十分可怜的角色。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提醒,加快出台《国有资产法》势在必行。但会出来一个什么样的《国有资产法》,更让人期待。
上一条: 转换思路能缓解春节保姆荒?
下一条: 东航之争与改革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