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贵的铁皮”风云突变为哪般

 最低中标价8100元,下跌41900元;平均中标价23370元,下跌32672元。备受关注的2008年上海首次车牌拍卖,在1月12日写下了这串颇具视觉冲击力的数字。



  被称为“最贵的铁皮”的上海私车牌照,2007年末攀升至5.6万元,但刚过一个月骤然大跌。



  上海私车牌照为何成了“最贵的铁皮”?曾经的一路飙升,谁在助推?



  新规一出,拍价应声而落



  “也料到会跌,但没想到会跌得这么厉害。”代车主参与此次拍牌的一位汽车经销商感叹说。



  2007年内,每月举行一次的上海车牌拍卖,每次均价都在4万元以上,历史新高被接连改写,最终定格在年末的56042元。这对于购买小排量车的车主来说,约占购车成本的三至四成。



  与车牌拍价攀升趋势相伴的,是上海车主对车牌价格的预期也在不断调高。一些车主转而前往周边省市上牌,增加了机动车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难度,也滋生出异地违规上牌的“灰色产业”。据一些汽车经销商估算,2007年,上海新增乘用车中约有20%挂的是外地牌照。



  简单的“市场化调节”并未奏效。上海政府主管部门为遏制车牌拍价过快攀升,不断增加额度投放量。统计资料显示,自2003年起,上海私车年度投放额度一直保持在5.3万余辆,而2007年累计投放量接近8万辆。其中,2007年9月车牌拍卖额度投放量为8500辆,是上海实行车牌拍卖以来月投放量最大的一次。然而,当月拍价却不跌反涨。“看来,所谓的供求失衡,并不是问题的主因。”家住徐汇区的私车车主金凌勇说。



  1月7日,上海宣布对现行的车牌投标拍卖办法作出两项调整,一是允许多次出价并修改报价,二是投标拍卖信息增强透明度,如果投标者的报价过高,系统还会自动提示投标者理智出价。与此同时,公开处罚了8家哄抬价格的汽车销售企业。



  牌价的虚高,在政府主管部门推出竞标新规后应声而落,“腰斩”了约60%

上一条: 严打“价格联盟”如何才能让公众乐观

下一条: 北京房市供大于求仅仅是预兆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