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门民营医疗的坎儿

 有关主管部门还应早点明晰“民营医院作为公立医疗机构补充地位”的定位,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能多给其一些政策,民营医疗机构也才能迎来再次的繁荣和活力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天津市将要专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来鼓励兴办民营医院。一位一直在苏浙两地投资民营医院的投资人一边四处求证,一边直呼“要是属实,真是天降甘霖啊”。



  也难怪他们有这样的心情。民营医疗投资者都很清楚,对于中国民营医疗市场而言,政策就是门,门没有打开,民营医疗的坎儿就始终难以过得去。而对于政策的期待,这些投资者的心情已非常迫切,他们已经在大起大落中徘徊了很多年。



  三年前,虽然对于民营医疗的争论很多,但是来自地方的扶持政策和力度都很大,这直接推动了民营医疗市场的短期繁荣,形成了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核心的两大民营医疗重镇。



  这两个市场也最早孕育了中国最早一批民营医疗投资商,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情况下将投资的触角伸向了全国各级城市。就连虎视眈眈很久的境外资本也开始在中国跃跃欲试,直接建医院、合资或收购医疗机构的商业方案也开始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案头一字排开。



  后来,随着医疗发展要坚持“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倾向一出,各地对扶持民营医疗的政策热度也迅速冷却下来。



  加上民营医院三年免税期以后,民营医院将担负和其他民营经济完全一样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一些投机者的短视行为也让这个行业背负起严重的信誉危机,不良医疗事件不断发生,指责声也开始此起彼伏。民营医疗市场的活力顿失,各类社会资本浩浩荡荡进军民营医疗市场的脚步戛然而止。



  一停就是三年,今年全国开了卫生工作会议,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医改进程。但似乎并没有出现太多关于民营医疗发展的文字,有也只是片言只语,含糊不清。



  而在关注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连续三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没有将如何发展民营医疗拿出来表述了。现在大家无法知道将来到底会是怎样的情形。



  没有政策,民营医疗市场就难有方向。没有方向难以言发展,也就更无从谈起他们能承担多少医疗服务的提供、做好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了。



  但笔者提醒有关部门必须注意到,随着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全民医保时代的到来,加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覆盖,中国必将迎来一个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膨胀时期,而当前就已经在超负荷运转的大中型公立医疗机构还能承担起更加庞大的医疗需求吗?



  由此笔者呼吁,有关主管部门还应早点明晰“民营医院作为公立医疗机构补充地位”的定位,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能多给其一些政策,比如减免税负,或者区域卫生规划中的具体定位,如此,民营医疗机构也才能迎来再次的繁荣和活力,而这,同样也是在为老百姓的健康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上一条: 外储海外投资应有系统战略

下一条: 新商业模式的思路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