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品牌突围

全球化语境下,对于“中国式”这样的用词,我们慎之又慎。





自“有中国特色的”一出,“中国式xx”便泛滥开来。其实,邓公所谓“中国特色”,经历了“猫论”、“发展论”、“石头论”等何等激烈的试错和探索!尽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之间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然而,有没有“中国式品牌”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多少有些战战兢兢。





什么是品牌?品牌是商标、品名、口碑、声誉,是消费者关于某一商品全部的内心体验。关于品牌,还有很多说法,但中国企业界最熟悉这句话:企业的成功靠品牌,品牌的背后是文化。这句话既道出了品牌这一特殊符号对于企业何等重要,又表明了品牌的重要意义不在符号表层,而在符号背后。





全球化时代,品牌的意义何在?随着WTO进程以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当一堵又一堵市场壁垒轰然倒塌,国际资本大鳄长袖善舞取道中国,品牌包围战硝烟四起,一连串并购案令人瞠目结舌。品牌的力量,既让中国企业开足了眼界,也遭遇了当头一棒:原来品牌是企业软实力的象征,更是企业硬实力的凝聚!





当今,全球化已成大势,企业终要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在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新的竞争平台上,中国企业何去何从?中国式品牌的核心内涵与价值何在?这是所有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





全球化的特殊背景,要求中国式品牌必须同时具备两层含义:一是本土化。中国式品牌必须着眼于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密切关注中国消费者群体构成的复杂化、品牌接受心理与消费行为的特殊性,同时必须认真研究中国品牌文化与中国消费土壤如何共生共长、日益成熟,研究如何按照品牌成长的一般规律来培育和塑造中国品牌。二是全球化。当今,敢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参与全球品牌角逐,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优秀品牌的标尺。那么,中国品牌应如何建立自身的价值体系以参与国际竞争?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如何闯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探索和实践,将是建立中国式品牌的逻辑起点。





中国少品牌,更没有大品牌。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美国拥有“世界品牌500强”几乎50%的品牌,法国、日本、德国之所以强大,也在于其拥有众多的世界级品牌。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2007年,中国品牌入围“世界品牌500强”终于增至12个,但是制造业品牌仅有海尔、联想和长虹。如果按照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全球领导力等关键指标,面对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国际市场,我们仍很难预料这些品牌的长久未来。而中国要培育出像奔驰、通用电气或者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的“品牌巨人”,道路还将十分漫长。





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品牌,中国品牌的出路何在?点亮网研究发现,“国家品牌”对一个企业或产品品牌的贡献率达到了29.8%,可谓至关重要。比如“德国制造”这一品牌对德国经济增长做出了杰出贡献,“德国制造”的商标在世界市场上绝对令人们趋之若鹜。





中国的“国家品牌”有哪些?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很难回答。中国有5000年灿烂多姿的历史文明——每当遭遇西方文明冲突的时候,这是我们下意识的反应。那么,中国的悠久文明给我们留下了那些宝贵遗产?换句话说,有哪些资源可以做成大产业,可以支撑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是一个不以犬儒主义或者愤青意志为转移的问题。





仅取一例,中国中医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中华医药之先河。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相结合模式的转变,全球天然药物的应用受到重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正在逐步接受复方药物,中成药凸现出较大的国际市场潜力,一跃而成为中国最具特色、最有前景的知识产权领域。有关专家估计,未来5~10年内,中国中医药产业化增幅将超过千亿元。





中医药作为世界医学的一部分,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不仅日本、韩国,欧美许多国家都对中医表现出了相当的包容,英国、加拿大已立法保护中医,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兴起了中医热,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中医已经认可。





近年来,利用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现代保健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运作,韩国已经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其医疗器械在体验营销等手段的推动下大行其道,不仅打遍东亚无敌手甚至进军欧美市场,这实在值得我们反思。





当然,吸取中国传统医药精髓,辅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运作,中国企业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不少品牌正努力营造自身的核心能力,试图探索一条“中国式”的品牌竞争之路。我们发现,这些产品的躯体中根植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基因,这些品牌的血液里奔涌着中国市场的鲜活元素。我们期盼这些以中国独有的知识产权为核心技术,以中国文化为产品灵魂,以勇闯市场为生命活力的品牌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品牌之路,实现全球化时代中国品牌的一次战略突围。

上一条: 让开发商说话,天塌不下来

下一条: 中国上调准备金率的时机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