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西扩是否真有必要

在最近的西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西城区金融街扩展办公室负责人透露,金融街区域内的非金融企业的置换以及居民外迁的准备工作已经启动,具体的方案还在研究中。(据《北京商报》)最近到过儿童医院的人们可以看到,附近的居民区里已经挂上了“早签协议、早选房、早搬迁、早受益”的大红横幅,看起来月坛、礼士路一带的拆建要开始了。



  据介绍,金融街中心区原有面积1.18平方公里,拓展后总面积将达到4.77平方公里。此次扩展范围的重点在月坛南街、月坛北街、35中一带。涉及外迁的有数千户居民,这一带基本上都是已经建成的成熟小区,居住生活环境都不错,这给外迁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房源尚未落实,安置压力很大”。



  但是两个月以前的2007年11月5日,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曾对外宣布,北京金融街区域的拓展方案已获得北京市政府批准。据此方案,北京金融街核心区的面积将在现有1.1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大一倍,增加至2.59平方公里。其中,东拓展区主要收编位于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总部等办公楼,南拓展区收纳位于长安街南侧的临街大厦,西拓展区则延伸到礼士路东侧地区。



  但是仅仅过了两个月,西扩的范围就跨过了礼士路,在彻底推平月坛南街和月坛北街后,直抵三里河的国家部委办公区。不知这个扩大方案与北京市政府批准的那个方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两个月就要调整一次规划?



  我们可以想象,即使这次西扩后,在未来还会发生新的需求,因为西城区不会通过闲置大批建筑的方式给未来留发展的余地,而如果西扩后的金融街(应该叫金融区了)迅速达到饱和状态,新的需求怎么办?继续西扩的难度显而易见。



  相关数据显示,北京金融街地区管理的资产已达18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金融资产的一半以上,控制着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年税收占北京总税收的25%。一个街道的税收富可敌省,这或许是不惜代价西扩的真正原因。



  南礼士路地区按说也算保护街区,上世纪90年代时有住街道单位计划翻建新房搞高层建筑,但因有不能超过6层楼的规定而作罢,这个地区曾是电影《战上海》拍摄现场,大部分的建筑都保持了原来的外观。如果礼士路不复存在,即使还有地名礼士路,那样的名称已经没有了意义,就像辟才胡同,现在已经变身成了交通要道,还哪有胡同的踪影?



  就像质询北京到底应该怎么定位一样,人们不禁要问金融街是不是真的需要集中?非要搞的这么大,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西扩?就像有关工作人员讲的那样,在这一带动迁的难度非同小可,《物权法》在去年的3月已经公布实行,在堵住了强行拆迁的路子之后,要让几千家安居乐业的业主、几百家事业兴旺的单位顺利搬迁难度可想而知。



  50年代梁思成的首都规划方案被否决已经成为人们永久的遗憾,可我们现在还在集中力量在中心区大兴土木,大兴产业。实际上金融中心不是非得建在西城就别无二处,这些银行总部建在什么地方都会成为货币的中心,另选他处不是不可能,甚至应该在京津冀这个大的大首都圈来考虑布址问题。



  长安街的东头是CBD中心区,正在迅速膨胀中。而在长安街的西头,金融街又要成几倍的规模扩展,CBD和金融街的联系肯定是少不了的,长安街是其最主要的联络线,即使朝阳区受得了,西城区受得了,长安街受得了吗?(北京高级工程师)

上一条: 房产中介纷纷倒掉是件好事

下一条: 小小塑料袋考验我们的生存理性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