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粮油票”建议与“最后一棵稻草”

 据1月16日《新快报》报道,参加广东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广东应建立粮食、食用油、猪肉储备,并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恢复票证供应制度。



  这个“恢复粮油肉票”建议一出,批评、质疑之声接踵而来。说起粮油票,大多数中国人都有着痛苦的记忆,本能地想起物质贫乏的年代、可怜巴巴地四处排队……但认真把朱代表的建议看完,或许你得承认:这个建议并不是恢复计划经济时期的粮油票制度。



  朱代表的建议不是对全体中国人都要采取票证供应,而是说在省财政设立专门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储备专项资金用于储备生活必需品,当物价涨幅过快时,把这些储备投入市场,向低收入人群发放粮、油、肉等,确保他们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急需的生活品。



  明白了吧?所谓恢复票证制度,是建议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储备制度,更好地担当起为社会低收入群体“保底”的工作。肉价高的时候,发张肉票,你可以到指定的商场低价买到三五斤肉;粮价高的时候,发张粮票,你可以到指定的米店低价买到十斤二十斤米……此处的粮油肉票,跟一张享受城市低保的证明没有太大差别,不是重新搞“大锅饭”。



  当然,反对者有个似是而非的理由:这么兴师动众,就为了让穷人省下三块五块,值吗?其实,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对于每月收入三四百元的家庭,这十块八块往往就成为压垮生活的“最后稻草”。



  还记得发生在重庆家乐福超市的踩踏事件吗?有人不明白,不就每桶油便宜几块钱吗,至于那么多人豁着命地抢购吗?后来有媒体还原过每一个被踩踏致死的人的身份:要么是下岗职工,要么是进城务工人员,要么是残疾家庭成员……了解了这些,我们或许会理解那些低收入家庭在物价涨潮中面临着怎样的压力,明白每一个旨在保护底层人群利益的建议都值得我们好好面对。



  朱代表不是桃花源中来的,不会去妄想在一个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全面恢复粮油肉票制度。其建议的指向是让底层群众能够买得起生活必需品。当然,票证不一定真的要恢复,但“政府要有更有效保护底层人群措施”的建议思维却值得好好思考。


上一条: 中国的顺差情结应该结束了

下一条: 广东下调电价不具普遍意义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