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早报》1月19日的报道,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近日明确否定了有关火车票实名制的呼声。他认为火车票不实行实名制,是基于运力紧张、程序繁琐、打击票贩子炒票效果不明显等三个理由。
春运似乎是中国的独特景象。每年春节假期期间,过亿的国人被各种交通工具由一地运送到另一地,一段时间后,这过亿的国人绝大多数又要原路返回。在这其中,铁路运输是绝大多数国人出行的首选。但是,这么多人同时要坐火车,购票问题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没有车票就不能坐车,坐不上车就不能回家;抑或是买不上票就不能返程,影响学习工作。本人就是这大军中的无奈一员。
但是,本人认为火车票实名制实行与否,其实不是解决问题之关键,且似有避重就轻之嫌。要真正解决有关“春运”车票难求的问题,还有更多需要考虑的事情。
该发言人的结论我只能部分赞同,但是其的理由却不同意。运力紧张使得车票难买,“实名制也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确实如此。但是,目前非实名制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至于第二点,如果售票系统能及时互联,售票的一些程序能在网上自助解决,程序繁琐也不会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这一点,似乎不实行实名制同样可以解决。还有关于打击票贩子的问题,理由也不充分。因为非实名制同样存在另外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火车票的一票难求,归根到底还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等路上运输运力不足造成的。加之节、假日因素等共同作用下,造成客流量“井喷”式增长,短时间内,公共服务部门难以应对。表现在铁路运输上,最表象的一点就是火车票难买。
所以本人认为,有关火车票实名制实行与否的争论,没有触及到问题之本质。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聚焦于如何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真正提升交通工具的运送能力,如何使得有关方面能参与竞争,并且使得竞争更加充分等问题上。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所以单纯的加大投入,既不科学,在短时间内的成效似乎也并不是十分明显。但是适宜当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建设、发展,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
另外,有关的售票服务方式是不是能考虑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科技优势,以充分节省各方时间。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怎样能引入一条或几条“鲶鱼”,来和“铁老大”进行充分的竞争?目前的情况,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于缺乏竞争。但是,引入有效而积极的竞争势必更加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我们不能强制公民调整出行时间和自愿的出行方式,去解决每年的春运问题,这是不道德的。春运问题年年有,有关方面也年年提,但是问题年年存在。不知道“一票难求”成为历史,需要多长时间。不过,人们,特别是包括我在内的这时的这几亿人,翘首企盼,并拭目以待。
上一条: 农民工的家为什么会离得那么远
下一条: 养猪高收益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