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烟草业第一大国”的头衔吗?

国家烟草专卖局1月14日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3880亿元,同比增长25%。2002年至2007年,税利年均增长20%以上。然而烟草行业的优良表现,却实在让我们高兴不起来。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纳税排行榜的前十名中,烟草企业始终占据三到四席。在去年9月最新公布的“2006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上,烟草制造业以1761.50亿元的税收贡献独占鳌头,约占全部40个行业税收贡献的17.02%,甚至超过了位居次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近200亿元。难怪有人戏说,这样的纳税大户榜单是用“油烟”熏出来的。



  利税最多的公司未必最受国民尊敬,去年年底围绕央企暴利、石化企业补贴、电信费用的热议正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巨无霸们的疑虑与不信任。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烟草制造业这一或许更需要关注的行业:它的体量巨大,尤胜资源性行业与电信类行业;它独特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又比其他高度垄断行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缺乏高位阶的监管与公开透明的运作,全行业内没有一家由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直属企业;作为单一购售方的烟草专卖局则不受监管地完全控制了市场等等。



  对烟草行业的这些特点,民众所知甚少,但每个人都对一点确认无疑:中国集世界烟草最大生产国与最大消费国于一身。问题是:我们需要这样的第一吗?



  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某位高级官员去年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中国的吸烟问题如此普遍,以至于禁烟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官员或许更侧重于考虑烟草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依靠烟业生存的众多烟农与企业职工对劳动就业形势的双刃剑意义、烟草行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至于未来公众健康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那只是好几届政府过后才要处理的棘手问题。而对于企业来说,这更是个如此巨大而诱人的市场:中国每年消费香烟1.7万亿支,零售终端市场额超过600亿美元,烟民人数还以每年300万的势头在迅猛增长。因此无论对于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来说,烟草首先是一门生意,而在交纳了巨额税款后,自己在道德上已再无须愧疚。



  从绿色GDP的角度去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而非简单追求数量,正视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是我们从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中学到的最新一课。那么,从更加长远、宏观、全局的战略性视角去重新认识烟草行业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对家庭开支与公共健康的影响、对未来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极作用,并及时有力地将这些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也必然是学习、坚持与发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我国于2005年正式批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是反映了这一指导思想的转变。



  在短期内,最为简单有力又最有效的措施是在烟草零售环节而非仅生产环节课征重税。通过在零售环节提高最终烟价,我们可以用预算约束的刚性,让部分烟民自动告别香烟;不过对于坚持留在吸烟阵营中的消费者,我们理应尊重他们的选择权。



  长期来看,法律、宣传教育、移风易俗三管其下,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青少年与公务员分别作为最应受保护的人群与最应起表率作用的人群,应成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更重要的是,应努力改变吸烟、敬烟、送烟的习俗,而这样的移风易俗其实并非如想象中般困难,美国的“禁烟运动”在不到四十年间已经使全国总吸烟人数减少了四分之三,且人口吸烟率每年正以1.1%的速度下降。现实可能迫使我们只能以无奈的表情面对整整一代的铁杆烟民,但我们可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在下一代人身上。



  中国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后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温家宝总理也已经提出要把“无烟奥运”纳入“绿色奥运”的框架当中。长期看来,一个改革、开放、发展的中国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繁荣的市场和亮眼的经济数据,更是一种眼光与胸怀、一种义务与责任、一种勇气与担当、一种智慧与洞见、一种毅力与坚持。所以,关于个人如何在烟草面前选择自己的生活,关于国家如何在烟草面前选择自己的战略,目前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


上一条: 还是先实实在在涨点工资吧

下一条: 保障权利才能实现贫富混居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