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涨还是跌?也许国家发改委相关领导的案头正躺着两份内容迥异而又互相矛盾的报告。1月12日,广东省副省长谢强华透露,广东省物价局通过一年多的成本监审发现,电网公司利润空间非常大,投资回报率高达11%,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广东计划下调电价。而随后的1月15日,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肖鹏在北京提出,迫于煤价上涨成本压力,南网区域内已有超过1000万千瓦机组停产。南方5省和南方电网公司已就此向国家发改委递交紧急报告。报告的潜台词至少包括:电力紧张电价下调不可行。(《经济观察报》1月19日)
电价是涨还是跌,意义自然很大。不过笔者更为关注的,是在一争论背后的电价真实成本。成本不明(是笔糊涂账),那又如何判断电价是高是底?有报道称,目前国家发改委正面临两难选择,真的很为难吗?似乎有些夸张。
实际上,广东的这次电价风波,凸现的正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但是当前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听证会就是如此:其一,参与听证的代表,往往是感兴趣的市民报名参加,然后相关部门再根据代表性等因素确定代表名单;其二,不管是听证涨价还是降价,往往是相关部门会同一些专家和官员,在调查研究之后,公布事先制定好的ABC等几套方案,然后由听证代表从中选择。如此听证机制,显然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屡遭市民诟病,
这场利益博弈如何结束,从目前情形看难以定论。地方官员强调,广东方案能否顺利实施,除了要由国家发改委最终拍板之外,还需要“得到南方电网公司的支持”;而南方电网公司一位负责人则说,广东方面目前仍未就此与南网公司进行沟通。但南方电网公司作为企业没有定价自主权,最终还是要由国家发改委或更高层面决定。各利益主体绕来绕去,无一不绕开关键一点:成本公开。
正如有论者所言,在各方利益博弈中,惟有成本公开才是破解问题的良方,科学、严密的成本监审,无疑是戳穿垄断暴利的“利器”,也是政府制定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当前国家发改委能否因此向社会公布电价成本,组织科学合理的听证会,或许是判断这一“糊涂案”的关键所在。
上一条: 不要眼红垄断企业涨薪
下一条: 靠听证促成合理漫游费打错了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