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依赖症的发作

这些天在参与做一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书,打捞记忆之际,不时浮现出票证的形象,粮票油票布票票票相依。



  国人离不开票证的那些日子,过得真是太久了。十年前,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播出有关大型系列片,其中说到上海有位票证收藏家所收藏的“二钱半”粮票。票面“分量”仅仅只有“二钱半”,恐怕真是世界纪录啊。另有媒体报道说,在浙江衢州发现了面额仅为5厘的油票,5厘也就是0.25克,我立马就联想起“纳米”的概念,这样的“油票”能不让人“油然”而生感慨吗!



  想起来是那么的遥远。曾有一条票证消息关于广州: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提出“要在三年内取消全部票证”。当然,这个“目标”在全中国都早已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今日的小资辈、小子辈,还有几个见过实物票证的?



  可非常奇怪的是,在进入改革开放30周年的2008年,就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传来了人大代表建议恢复肉票油票粮票的消息: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应建立粮食储备、食用油储备、猪肉储备,并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恢复票证供应制度(1月16日《新快报》)。真可谓语出惊人。是的,去年以来,CPI跑得比刘翔还快,以粮、油、肉等食品为主导的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这给低收入群体带来较大影响,总体支出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生存压力加大。让人想不到的是,人大代表一番号脉之后竟开出了这样的古老处方。



  我真怀疑这位代表是不是幽默家。否则,他那个建议麻烦挺大的。若真付诸实施,即使是一时一地的,那也将改写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甚或可以写一部有关票证的“新物种起源”。



  坦率地说,我以为这个建议属于“票证依赖症”的发作。票证是计划经济的实物,是稀缺性的产物;“计划”导致稀缺,稀缺则产生“计划”,于是要发行计划性的票证。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CPI上涨是深层次问题的价格性反映,稀缺并非主因。“票证依赖症”的本质,就是“计划依赖症”。谁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变化其实不如计划硬,计划意识原来是根深蒂固的。



  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对粮食油品等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主要是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CPI的上涨,从本质上说,也并不是临时性措施能根治的,更不能指望恢复票证这些计划性措施能发挥什么效用。



  “计划经济”已经被我们拿下了,可是种种计划意识总是如影随形,不断追随着我们。用计划控制来控制CPI上涨,本身就是难以控出实效的根源之一。如果说30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是真的计划经济时代,那么,今天重新恢复票证的“票证依赖症”发作,大抵是伪计划时代了。



  早已遗失的,不可能再捡回。在残存的票证记忆里“过度开发”,注定不会成功。如果我们今天的识见无法跨越时空,那是要被将来的历史笑话的。


上一条: 水稻专家的预言令人冒冷汗

下一条: 国际收支平衡的出路何在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