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跟一位企业家聊天。得知他是公司上下几百号人中专业素质最高的人。设计、制图、结构、施工流程等等,大凡房地产开发中的技术活,他都能拿得起来,并能跟顶级技术员直接对话。他是位物理学博士后,原本跟建筑设计不擦边。只几年时间,在众多企业家忙于各种论坛上游走、不放过任何一个曝光机会的绽放中,他静下心来,安心于自己的行业和专业,成了技术尖子。他的公司也随之悄悄成为巨人。一般企业家在公司成长起来后,从繁重的技术或业务岗位上撤离后,常常不知该在什么地方释放他们的能量。大把的时间和悠闲的生活,没能使他们精神饱满起来,反而让他们六神无主。
温州一个鞋业老板,先前足迹遍及欧美各大城市。每次归来,都能带回几个时新鞋样,能连夜画出设计图纸,能很快上线。可是,当他的企业销售额超过了亿元以后,他雇上了设计师,但是却没有拿出相应的费用继续让设计师周游列国。他自己外出也少了,即使出去也不再有带回新鞋样的冲动。慢慢地他开始涉足他不专长的领域,开始坐办公室里陷入无休止的排解纷争。从那以后,没有了创造的激动等着他,只有无奈、气愤、忧心缠绕着他。有那么一些时候,他甚至羡慕那些明天不知道靠什么吃饭的年轻员工,他们在干着那些重复性的没多少意思的活,还能露着微笑和相互打趣。而他在自己的企业,却找不到乐趣。结果他的企业也随着他心灵的疲惫而日渐下滑。
不错,这些企业家当从零开始奋斗时,有目标、有主张、有信念。可是当着企业规模上来以后,专业成了他们的奢侈向往,他们的时间开始被“更重要的事情”占据了。他们意识到要有所转变,意识到不能再延续以前的行为方式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该去模仿什么样的方式。成功带来了财富和权利,却同时也把他们推向了陌生的、烦人的、无意义的“形式虚耗”。有些人消沉了,有些人则拥抱着闪光灯,渐渐向着明星化的方向发展了。殊不知,在闪光灯中他已经化为没有根的浮萍。
今日之政客各个算得上企业家,而企业家个个都跟政治沾边。然而我们不要因此而把政客与企业家划上等号。政客特别注重形式,形式就是他们的生命。企业家如果也染上此等习性,就很难存活了。企业竞争是人类社会最为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过程。企业家为了做强做大,绝不能恪守形式,甚至可以不要自尊,而必须拥有特殊的战斗力。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这种特殊战斗力表现为一次次“归零”的能力,表现为与自己和企业的每一个新发生接触的能力。不管先前何等成功,什么时候他不能归零了,开始自以为是了,那也就到了向下滑行的时候了。
在众多当红企业家中,史蒂夫·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对这种转化有着刻骨铭心的警惕。比尔·盖茨的技术基因是那样强烈,甚至不惜辞去整体驾驭公司的CEO,而去做一名首席技术官。这是一种极大的智慧。以技术立命的微软,对技术的嗅觉与前瞻是第一位的。比尔·盖茨看到了这一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他的洞察技术新方向,担当微软有胆识的战略专家角色。史蒂夫·乔布斯更绝,身居CEO要职,可是却一头扎进新产品研发这个消费类电子的牛鼻子里去,一直是苹果新产品研发的领军人物。由此,乔布斯和盖茨在《财富》杂志去年年底评选的世界最强有力的领袖人物榜中分别名列榜首和第五名。
大前研一曾经做过一个重要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实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产业界!”商业专家是那些善于用理性和情感去触摸客户的真实问题的人,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总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如果还寄希望于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定乾坤,将给事业带来极大的伤害。因为,作为战略论前提的顾客、市场、竞争等因素已不再具有固定的定义。甚至以往的产业分类也已经失去作用。一个创意、一个设计、一个软件就有可能造就出完全不同的企业。不知道会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突然冒出个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约翰·钱伯斯、李纳斯·托沃兹、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马云、史玉柱、李彦宏、李一男、袁隆平等这样的竞争对手,他们具备精专才能,能够颠覆这个世界。
要想在新的竞争中取胜,公司就要依靠一个个专家从细节中去发现和突破。这既需要把握一刻接一刻的真实,还需要能以最有效方法抓住和解决真问题。战略定乾坤的时代已经过去,细节定成败的时代已经来临。成功以后,企业家是否能够坚定不移地把自己和企业放在专家的基础上,依靠业务专家的突破和战略家的胆识,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这才是在新大陆上企业做强做大的真正秘诀。然而,现实中成功后的企业家多会转向非专业领域,引致企业跟着物是人非。
失败中摸索前进,这一点容易做到。而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实在不容易。不容易的节点是既要放弃那些成功的东西,还要抵御排山倒海的声名诱惑,拒绝一切“形势虚耗”。能够做到这三条的企业家,都具有深刻自觉和强力意志。他们是真正的强者。
上一条: 核心竞争力:下一步银行业改革核心任务
下一条: 牺牲经济集聚度 区域难以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