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尔街金融机构花旗银行、美林证券披露的季报因次级债遭受巨额损失,到美国消费者信息指数降到网络泡沫破裂的2003年水平,失业率上升,次债危机的负面影响似乎刚刚显现出冰山一角。
美国及各主要经济体针对次债危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输入流动性、提供财政减税刺激、要求OPEC增加石油供应,1月22日美联储更是紧急降息75个基点。如果说最初的流动性扩张只是针对金融货币领域的扩张措施,那么财政减税和降息则更加针对实体经济和改善对经济前景的预期。
次债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的货币政策进入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美元持续贬值造成的商品价格上涨,要求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以适应通货膨胀水平,避免名义利率的下降提高社会信贷需求的过度扩张;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困局以及引发的经济衰退预期,要求政府和联邦储备委员会扩张货币政策来改善流动性和刺激经济。美联储降息75基点表明美国当局对于衰退的担忧已经超越对于通胀风险的担忧,经济衰退风险得到了政府的承认。
美国次债危机将只是一个插曲,全球经济的主要趋势仍然是全球经济和货币结构调整。尽管次债危机的影响目前还难以断言,但以长期资产管理公司危机导致标准普尔500指数7个月下跌为参照,美国应当有能力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内化解这一主要存在于金融领域的风险。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在宽松货币政策和宽松财政政策显现对危机的效果之后,全球政策基调将回到原有的紧缩主题。
美国已经多次经历大大小小的危机造成的流动性紧张,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既有金融危机类: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巨亏、网络股泡沫,也有政治危机类:9·11等。现有的以美元为主体的货币格局下,美国政府已经积累了一套拯救危机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输入流动性,缓解流动性紧张造成的经济衰退,改善社会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
然而,对于危机的流动性宽松政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宽松货币政策的开端滞后于危机显现,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也滞后于流动性的恢复和扩张。流动性调节成为新泡沫重新产生的温床:长期资产管理公司危机后的货币扩张推动了互联网泡沫,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货币扩张推动了房产泡沫的产生。
对于中国来说,次债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的投资损失。由于中国金融相对封闭,对美次级债投资规模小,这方面的损失比较有限;二是次债危机造成的流动性收紧,导致欧美股票市场相对估值水平的下降,拖累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三是次债危机导致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不断增强。美国消费增长是欧亚经济体出口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一旦美国经济衰退得到证实,中国出口将直接和间接地受到负面影响。美国经济严重衰退是最广泛担忧的问题,因为这将使全球实体经济受伤,并且可能引发次债危机源头——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衰落,将危机推到更深的漩涡。
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受到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中国政府应当在密切关注次债危机事态发展的同时,继续坚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和保持政策适度从紧。首先,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消费性内需增长,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其次,在宏观政策上继续保持适度从紧,若企业部门预期次债危机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则其投资和生产计划将不会大幅调整,从而投资需求可能不受全球经济衰退的短期影响而继续快速增长;第三,加强对资本项目下货币流动的控制,正如前文所说,危机使全球流动性波动加大,我国需要预防流动性再度泛滥时热钱对中国市场的管涌。
上一条: 中国制造业要防止被边缘化
下一条: 孩子多了是块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