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美国一季度GDP增长率大幅放缓,仅为0.6%,但二、三季度强劲反弹,其中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升至3.8%,三季度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9%。长期以来,虽然房市低迷仍在继续,次贷危机阴影笼罩,各界人士仍对美国经济看好。然而,最近的经济数据却显示,美国经济的调整远未结束,形势不容乐观。
消费疲弱成为最大隐忧。消费占美国GDP的70%以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投资不景气的情况下,维持消费的旺盛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2007年前三季度,消费始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进入二季度以后,消费增速由上季的3.7%降至1.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由2.56%降至1.00%,第三季度消费势头又有所回升。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根据美国商务部新近公布的数据,美国2007年12月零售销售下降0.4%,为2002年以来最差,11月份的数据则从增长1.2%向下修订为增长1.0%。商品零售额反映个人消费开支情况,这也表明,房市萎靡的财富效应以及油价高涨带来的抑制影响正逐步显现。
从美国会议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来看,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7年7月以来一路下滑,至11月跌至87.3,12月虽小幅回升至88.6,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暗示美国民众对经济前景不甚乐观。该指数素来有“消费市场的标杆”之称,因其反映消费者情绪变化、预测近期经济走势而被广泛重视。
美国楼市已临近稳定。2007年以来,住房市场一如既往地成为拖累美国经济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住房投资分别减少16.3%、11.8%和20.5%,并导致经济增长各自下降0.93、0.62和1.08个百分点。从旧屋销售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点:第一,与上年相比,2007年销售量总体大幅减少,且年中下跌形势严峻。按年率计算,旧屋销售从2月份的668万套跌至7月份的575万套,而受次贷危机爆发的影响,8月-10月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销售量骤减至1999年以来最低。第二,旧屋销售中间价年中环比曾一度上涨,但与销售量趋势相似,在次贷危机后9月价格下滑至年初1月的水平,10月的价格则更低。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最大的是西部地区,因其是高成本房屋的所在地。需要数额较大的珍宝贷款的高端房屋销售下降,可能成为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虽然基准利率下降了,但珍宝贷款的利率仍然在提高。第三,旧屋存货量增加,但增长率呈放缓趋势。第四,11月的最新数据显示企稳迹象,销售量和中间价分别比10月回升0.4%和1.6%,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由此做出房市或将稳定的预测。但更多的经济学家指出,一旦美国经济全面陷入衰退,房市复苏的可能将拖后至2008年、甚至2009年之后。
成屋销售同样不景气,但成屋库存似乎已经达到顶点,有略微向下的趋势。另外,目前的新房开工数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较2005年缩减一半以上。2007年12月,新房开工数较上年同期下降38%至101万套。建筑业的下滑将会影响就业,进而抑制消费,对经济不利。但对房地产市场来说,在高库存的情况下,为稳定房价这种调整也是必须的。
次贷危机蝴蝶效应蔓延。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拉开了次级贷款危机的序幕。据初步估算,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约为7-8万亿美元,次级贷款存量约为1.5万亿美元,这部分贷款的规模只占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20%。然而,次贷危机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此,也不仅限于金融业。由于住房抵押贷款被打包成为可流通的债券,一旦这类债券发生问题,投资于这些债券的金融机构即成为次级债的主要受害者,同时其他相类似的资产担保证券的市场评级也将会下降,引发市场价格跳水。因此,次贷危机引发的损失将远远超过次级贷款本身的规模,或许被成倍扩大。危机也会引发人们对类似的信用卡消费、汽车信贷存在问题的疑虑。此外,危机可能蔓延到实体产业,银行惜贷对商业活动的扩张必将产生延缓作用。在心理影响层面,次贷危机给全球投下浓重阴影,加重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全球股市的震荡表明,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联动效应大大增强,任何经济体都不能独善其身,何况美国还是全球第一大经济强国。随着花旗、美林等国际大金融机构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业绩时纷纷报出亏损,损失可能继续暴露。
布什总统近日提出一项145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此举旨在提高居民和企业的支付能力,提高整个金融系统中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可以说将对缓解次贷危机起到一定作用。但此次减税究竟能使多少偿付能力较弱的人获益,还有待进一步印证。次贷危机的爆发源于房地产市场,也将止于房地产市场。只有当房市真正稳定且回暖,贷款人才真正有能力偿付贷款,以次级贷款现金流为支撑的债券价格也才能回升。
通胀压力略有下降,降息预期明显。2007年前5个月,由于能源价格上升的作用,美国通胀压力曾一度增大,随着水果、蔬菜以及肉类等农副产品价格回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速下降,6月-10月份运行平稳。但在国际油价不断走高的推动下,11月份CPI创出环比增长0.8%的新高,12月份又下滑到月增0.3%。包括汽油在内的能源价格从9月开始就不断提高,至11月升至增长5.7%,12月份环比增长率为0.9%。价格上升的风险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上也有表现,2007年11月PPI环比上升3.2%,升幅达1973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去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PPI上升0.4%,为一年以来的最高。12月PPI月降0.1%,核心PPI的升幅则降至0.2%,表明短期内通胀风险有所缓解。
美联储先后两次降息,虽说主要是出于救市目的,较多关注于次贷危机,但在经济活动各种表象均不理想的情况下,或许将会认真考虑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对通胀风险的重视程度。美国即将进入降息通道,最近一次降息在1月22日已经到来。但推高的油价仍是美联储最为担忧的通胀因素,在刚刚结束的中东之行中,布什总统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增加产量以抑制油价。
就业形势趋于悲观。就业情况是影响消费开支和消费者信心的重要因素,从2007年全年的情况看,美国各月失业率在4.4%-4.7%之间徘徊,进入9月份以后就业状况有所恶化,9月-11月各月失业率均为4.7%。而12月的就业形势更加令人担忧,失业率达5%,为2005年11月以来的最高点,新增就业岗位仅1.8万个,是2003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专业技术、健康护理以及餐饮等服务业就业的增加不抵建筑业和制造业就业下降的趋势。美国历次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率的大幅上升,2001年美国失业率从1月的4.2%上升到8月的4.9%,至12月更达5.8%的高点。
制造业活动收缩。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反映美国制造业综合发展情况的晴雨表,通常认为当该指数高于50时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而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该指数从6月56.0的高点降至12月的47.7,创2003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美国制造业存在快速萎缩的风险。受美国数据的影响,摩根大通12月全球制造业活动指数急剧下跌至近四年半来的低位。
对外贸易凸现亮点。由于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对外贸易逆差有所缩减,成为美国经济中少有的亮点之一。2007年前11个月,受益于美元贬值的出口促进作用,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1480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进口21305亿美元,增长5.6%;逆差6501亿美元,下降6.9%。其中,谷物、钢铁和油籽子仁等农作物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长较快,钢铁、木及木制品和铝制品进口额下降。由于国际油价的上涨,原油、成品油和燃料油的进口额分别增长5.4%、7.0%和12.4%。对外贸易逆差下降有助于国际收支失衡的纠正,2007年前三季度美国经常项目逆差564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5%,预计全年将延续这一下降走势。
上一条: 谁为取款机屡屡癫狂负责?
下一条: 美国刺激经济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