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依赖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巨大伤害

中国要解决目前出现的经济过热问题,不能过分依赖货币政策。而要以解决结构性问题为核心,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实施调控



  为防止经济过热蔓延,中国央行连出重拳,采取连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加速升值以及控制银行信贷规模等一系列措施,试图通过抑制过剩的流动性为经济降温。不容否认,大力度的货币政策调控对抑制当前出现的经济过热问题确实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分依赖货币政策,不但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反而会对经济产生巨大伤害。



  在运用货币政策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对调控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严重的局限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以下三个前提条件:市场机制高度健全、产业结构比较均衡、社会保障比较充分。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货币政策才能迅速通过市场传导机制对所有企业和个人产生影响,而且影响程度大致均衡,即使矫枉过正,也不至于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正面效应才最为明显。



  而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下,我们并不充分具备这三个前提条件。我国市场经济处于新兴加转轨时期,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我国产业结构不均衡,货币政策在调控强势产业的同时,也一并打击了弱势产业,使得结构失衡状况进一步加剧;我国社会保障不充分,货币政策调控容易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经济背景,我国经常会出现货币政策失灵的现象。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这一点,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不但难以达到调控目标,还可能适得其反。下面做具体分析。



  第一、过度加息将严重打击弱势产业,使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从宏观上讲,加息的作用在于抑制经济盲目扩张和社会总需求的过快增长,从而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但从微观上看,加息对弱势产业的打击程度远远大于强势产业,因为与强势产业相比,弱势产业抗冲击能力更差,增长速度也相对缓慢,本应该刺激其增长,但加息恰恰使其发展进一步受限,无异于雪上加霜。



  以农业为例,加息使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增加,在需求刚性的情况下,成本增加必然要向下游传导,使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结果要么农产品价格上涨,要么农业生产萎缩。无论哪种情况出现,最终的结果都是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和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第二、人民币加速升值将使国家蒙受多重损失,而且可能吸引更多热钱流入,加大通胀风险。目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可以解决中国的贸易顺差和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但没有证据表明,本币升值与抑制通胀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2006~2007年,欧元兑美元由1.1870上涨到1.4603,升值幅度高达23.02%,但欧元区的通胀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欧洲央行仍坚称对抗通胀是其首要任务;同期美元指数由91.13降到76.59,美元兑主要货币贬值15.96%,但美国经济仍然没有逃过陷入低迷甚至衰退的命运。



  人民币加速升值不但不能解决流动性过剩和通胀问题,反而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出口企业已经受到巨大打击,并可能引发失业问题,增加社会稳定成本。已知的信息表明,去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已经造成了上万家出口企业的经营困难,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处于停产或破产的边缘,这些企业提供了国内大量就业机会,一旦破产或转移,就业问题将凸显出来。



  另外,在人民币升值的利益驱动下,国际投机资本以各种形式流入中国,加大了央行对冲流动性的难度,并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使央行政策失效甚至瓦解,这也是目前央行在人民币升值方面最为担心的一点;再者,一旦人民币升值周期到顶点,豪赌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游资在赚得钵满盆盈之后必将大举撤离,给国内经济带来更大震荡和冲击。



  第三、非结构性地、简单地控制信贷规模将使资源进一步向强势产业倾斜,不利于结构调整。控制信贷规模不失为控制通胀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但目前央行实行的控制方法是“总量控制,按季(月)分解考核”,较少考虑结构性问题。这种安排带有明显弊端,因为规模控制使得信贷资源变成一种稀缺资源,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考虑,倾向于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能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户,即给那些能承担较高贷款利息又风险可控的企业,这类企业恰恰是强势行业的优势企业,是在宏观调控中需要抑制的对象。而那些真正需要扶持的弱势行业的企业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资金成本,或抗风险能力较弱,较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结果造成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事实上,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当然,并不是说不需要控制信贷规模,恰恰相反,控制信贷规模非常必要,只是要由总量控制变为总量控制与结构控制并重,在信贷调控中着重解决结构失衡问题,这需要央行把功课做得更细致。



  综合来看,结构性问题必须用结构性对策去解决,单一的货币政策不能承担解决经济问题的全部重任。永远不要迷信货币政策万能,就连美国这样货币政策运用最频繁的国家,最近在面对经济危机时,也不得不紧急动用包括财政手段在内的多种手段去挽救经济免于陷入衰退。中国要解决目前出现的经济过热问题,不能过分依赖货币政策。而要以解决结构性问题为核心,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实施调控。(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与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该文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


上一条: 百美元石油与中国能源的未来

下一条: 美国经济重振的关键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