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价格加速上涨势头没有强化

 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公布的消费价格涨幅,主要是月度同比涨幅,在反映即期变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直接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是不可靠的,也容易得出错误结论。要判断近期内价格的变化,应该更多地依据环比的变化,同时加入季节及国情因素。



  以此为出发点,我们的研究表明,2007年9月份以来,消费价格环比折年率涨幅位于6-7%之间,2008年1月份为6.4%左右,这一涨幅要明显低于2007年5-8月份8-10%的环比折年率涨幅,说明消费价格上涨的势头近期内已经略有减弱,而事先担心的雪灾因素似乎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价格数据,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7.1%,环比上涨1.2%,由于同比涨幅创出了1996年四季度以来的新高,直观看来环比涨幅也属于比较高的涨幅。因此,数据公布之后,不少媒体都作为头条新闻进行报道,社会各界反应非常热烈,加上1月份金融数据也比较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增速都明显反弹,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央行是否会出台紧缩措施的争论。



  要准确判断价格走势,就要对价格指数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国家目前公布的消费价格涨幅,主要是月度同比涨幅,即某一月份与上年同月相比的涨幅。这样的涨幅,反映了近一年来价格变化的情况。例如,2008年1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1.2%,这反映了肉禽及其制品价格自2007年2月份以来上涨的影响。仔细分析该类价格上涨的情况,绝对价格水平的上涨在2007年5-8月份上涨幅度很大,此后上涨步伐有所放慢。但由于价格是从一个较低水平上涨到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因此,即便此后价格水平没有上涨或者是逐渐小幅上涨,短期内价格的同比涨幅仍然会很高。因此,价格同比涨幅,在反映即期变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笔者以为,要判断近期内价格的变化,应该更多地依据环比的变化。但是,直接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是不可靠的,这样做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中包含有季节因素。例如,进入5月份之后,随着天气转暖,多数蔬菜、瓜果都开始降价,价格环比出现下降是正常的。相反,进入8月份之后,由于蔬菜、瓜果等产品的生产旺季逐渐过去,价格出现回升也是正常现象。因此,依据环比涨幅来判断价格的变化,要看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布价格环比升降幅度时,既公布未经季节调整的数据,也公布经过季节调整的数据,而看价格的短期变化,主要是看经过季节调整的数据。由于我国目前只公布未经季节调整的环比涨幅,参考价值相对要小得多,经过季节调整的数据,需要分析人士进行处理和计算。



  在我国,判断经济指标的变化,还要考虑到春节这一特殊因素的影响。以消费价格为例,在临近春节时,由于社会各方面对消费品的需求较为旺盛,消费品的销售价格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因此,春节所在月份的价格水平一般会比相邻月份高一些。问题还在于,我国春节是按照农历来确定的,不同年份的春节在公历1、2月份之间往返移动,当相邻两个年份的春节不在同一月份时,会造成价格等经济指标的月度同比变化率受到春节的较大影响。即便相邻两个年份的春节在同一月份,但往往因为春节的公历日期存在差别,也会对经济指标的月度同比变化率造成一定影响。



  从上述这些因素来考虑,1月份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创出新高,环比价格涨幅较高,一个因素是1月份接近春节,对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春节在2月上旬,去年春节在2月中旬,春节对今年1月份的影响要比对去年1月份的影响要大,因此,造成同比涨幅较高。



  为了较为准确地判断价格走势,我们对消费价格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季节调整,并根据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计算了环比折年率涨幅,计算结果表明,2007年9月份以来,消费价格环比折年率涨幅位于6-7%之间,2008年1月份为6.4%左右,这一涨幅要明显低于2007年5-8月份8-10%的环比折年率涨幅,说明消费价格上涨的势头近期内已经略有减弱。



  根据这样的结果来判断,事先担心的可能对1月份消费价格变化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雪灾,似乎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采取的价格干预以及向市场投放市场紧缺的储备商品等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雪灾的影响。二是雪灾虽然影响了产品的供给,但同时也抑制了商品的消费需求,总体上没有对消费品价格产生很大影响。三是可能雪灾对产品供给和价格的影响存在滞后,目前还没有显现。

上一条: 不要轻言教育医疗跌出“关注”之外

下一条: 住房保障嫁接于市场必然走向畸形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