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降低印花税的预期若能实现或将带给股市些许灿烂春光,而当通胀趋向于变离低速,以过快甚至急速上行,通胀将变成全社会的公敌。
世界各国的货币当局都不敢对通胀掉以轻心,德国人甚至赋予其中央银行唯一的政策目标——反通胀。
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早就对通胀给出了答案: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在当下的中国,虽然我们不能排除猪肉短缺和雪灾等对通胀的贡献,但去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数据已经强烈支持着“通胀是货币现象”的看法。因此央行高官近日表示,将采取综合手段来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对贷款进行窗口指导、利率和汇率政策等,从中进行最优组合,从而使通胀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人们早已看到,世界各国治理通胀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放松国内的资本外流以及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人们还发现,一个比较接近合理均衡水平的汇率、利率和宏观政策对于资本流动是重要的。
人们还看到,资本在国际间大规模地频繁流动已成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资本的跨国流动也对国际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了各国福利。
有序推动人民币的双向流动,或可更好地缓解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改善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同时也能更好地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纵观全球,新兴市场国家资本流入都非常明显。各国应对资本流入的资本管制政策都无法根除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因为局部的资本管制对于开放的经济体作用有限,被管制的资本总可以通过未被管制的渠道流入国内。而在今天开放的中国,再继续实施全面的资本管制已经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了。
资本项目开放毫无疑问必须切忌过度开放,同时资本项目的结构调整也需综合考量多重因素,只有使内部价格机制改革同外部价格调整结合起来,才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资本项目开放作为一种政策取向,制定远期策略时顾及眼前现状本无可非议,然若过于追求时机的成熟与否及对外界反应关注太多,又有可能会错失机会。
有外管局官员就曾指出:“资本开放担心出去有风险,人民币升值又担心出口受影响,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如果持续这样,泛滥的流动性蔓延,这种状况中国能扛多久呢?”他举例称,作为拓宽外汇流出渠道的港股直通车,虽然政府强调由于技术因素不完善被叫停,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担心市场风险,“如果总是闭门操练,中国投资人何时能练成国际水平呢?而一味强调时机成熟,永远都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一天。”
尽管国内金融界目前存在一些关于资本管制是有效的,应该加强资本管制的观点,但是事实证明,资本管制政策可以堵住国际金融资本套利中国,但无法堵住商品套利的渠道。外贸出口增速的迅猛增长拉动经济似乎一片繁荣,但实际上“民工荒”和原材料、能源等基础产品价格猛涨已经告诉我们,中国经济资源已经支持不起如此快速的出口增长。
眼看国内热钱洪流滚滚,股市楼市泡沫飞扬,通胀形势日益恶化,资本管制政策还有什么意义?严峻的现实已使央行对于资本项目管制不再自信。
事实还证明,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中,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仍然是宏观经济中最突出的问题。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带来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国内流动性过剩、进而推高资产价格等一系列难题。
而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就涉及到人民币汇率和外汇管理体制调整,就需要一定幅度的汇率调整——即实体经济层面能够承受的汇率升值,加上更大程度的经济结构和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包括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管制、严格对资本流入的管理,从而将过去“重流入、轻流出”的理念调整为“促流出、重监管”。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的必然,尽管央行从未给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表,但迫于资本和贸易项下的顺差积聚的庞大外汇储备压力,去年以来政策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在资本项目开放上,流出管制松动,流入管制收紧迹象明显。而央行官员的最新表态显示,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或许将被视为化解当前通胀压力的必然选择。
上一条: 香港如何为的哥减负
下一条: 国内价格上涨的机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