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看上去很美

 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特别合作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三十年前被政策推到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确实不乏敢为人先的勇气。事实上,对于正受困于产业转型期的广东,对于唇齿相依的香港,这种整合是水到渠成的,弄好了,又是一个华丽的变身。



  虽然要5月份才能看到可行性调研报告,虽然还只停留在一个概念上,只看到“与自由贸易区相若,但又是非独立关税主体之间合作”,“目标是打造成比肩纽约,东京大都会圈的世界级大经济区”的模糊定位,但还是很能给人想象空间。



  珠三角是世界级的制造基地,拥有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初级发展中的第三产业;香港具有产业结构的高度,在国际贸易,金融,航运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澳门的博彩和旅游业发达。这三地之间可以进行产业链衔接,优势互补,增加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深度,增加市场机会,加快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共同得到利益最大化。



  三地之间已经具备了水路,跨海大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发达的交通网络,日渐充分的学院和企业的跨地区专业人才交流,从原始的前店后厂到CEPA合作框架的牢固的经济联系,甚至千丝万缕的亲缘背景都是促成粤港澳深度融合的有利因素。



  进而,在中国-东盟深化经济合作这个战略布局上,粤港澳特别合作区也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东盟国家对于泛珠三角的发展活力和市场潜能一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相互之间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资源方面都很有互补空间。以前讲到珠三角经济,人们会很自然地只联想到制造业出口,而实际上,通过泛珠三角-东盟这个平台,我们除了产品走出去,还可以让投资也走出去,同时引入我们所需要的农产品和丰富的资源。在这个意义上,粤港澳特别合作区可以在科技产业,工业制造,金融贸易,物流仓储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要打造成一个与自由贸易区相若的特别合作区,需要考虑的因素会很多。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FTZ),需要有充分的贸易自由和通关便利以及配套的保障自由贸易的法律。但是,我们目前还是“一国两制”,广东不是独立关税主体,人民币也不是自由兑换货币,如何在某些领域进行“松绑”与“突破”,打破区域之间的合作壁垒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虽然说不破不立是常道,但要有了立的方向,破的才有价值。对于目前的广东经济来说尤其如此。


上一条: 控制不了房价,别拿“钉子户”说事

下一条: 房价上涨不能怪“钉子户”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