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办法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想解决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难题,就必须运用相反头寸去对冲,就是运用与原材料涨价相反的头寸来克服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如果国内钢铁企业真这样做了,不但成本管理问题能得到解决,企业市值也会因此上升,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遗憾的是,国内还没有哪家钢铁企业这样做过。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尽管我们更希望将其“淡化”为结构性的物价上涨,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攀升,控制物价总体水平的全面提高已成当务之急。偏偏这个时候,国际市场也来凑热闹,不久前国际铁矿石也大幅涨价了,这对于长期依靠进口铁矿石原材料的国内钢铁企业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钢铁企业的日子看来要“紧”一段时间了。
尽管从资产定价的角度看,成本(这里指投资成本)不起任何作用,但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来说,成本就显得举足轻重了,毕竟企业的利润是以成本为参照的,没有成本核算的企业别说赚钱,就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不重视成本怎么可能呢?
但问题是,我们怎么去重视成本?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在降低成本方面无外乎有这样几类方法:一是技术更新,以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二是生产大机器化,说得明白些就是用机器取代人,以降低因劳动力成本产生的费用,当然最极端的做法是解雇员工;三是寻找替代材料和新型能源,以降低原材料成本。其中,最难的就是降低原材料成本了,因为有的原材料是可以替代的,但有的不能,比如铁矿石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就不可替代。尽管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解决成本上升的困境,但这里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市场价格不是你想怎么定就怎么定的,除非你是垄断者;二是制成品的涨价幅度永远小于原材料,弥补只能是部分的;三是产品提价有个时滞问题,又会冒出一个菜单成本来添乱。所以说,依靠产品涨价来解决成本上涨是不得已的手段,是下下策。
那么,这类企业如何管理才能解决原材料成本管理的难题呢?这就得借助金融学里的“头寸思维”了。所谓头寸思维,其核心思想是“头寸存在于一切资产中”,这些头寸往往代表的是资产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想克服不确定性,就必须运用相反头寸去对冲,并由此形成了头寸对冲理论。具体应用到企业原材料成本管理中,就是运用与原材料涨价相反的头寸来克服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
不妨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解释其中的机理:美孚公司作为石油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因为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而面临严峻威胁。为了化解这种危险,美孚运用头寸对冲思想,大量持有包括原油期货、原油买权、原油远期合约等等在内的与石油价格上涨相反的头寸资产,但这些还不能持久稳定地解决问题,还要面对衍生成本。最终美孚痛下决心,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合并。如此一来,不但美孚“永久性”地解决了原材料成本问题,埃克森也因原材料成本头寸与美孚相反,而使它的成本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当然,并购不是唯一手段,我说这个案例的目的也不是希望去并购,而是要解析其中的精髓之处——运用头寸对冲思维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成本管理难题,关键是要掌握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手段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比如国内钢铁企业,可能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并购的国外铁矿石企业,但可以通过持股方式投资于这些原材料供应商,其本质依然是对冲掉铁矿石涨价的不确定性,能在对冲中有效地规避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风险,这与美孚埃克森案例,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如果国内钢铁企业真这样做了,不但成本管理问题能得到解决,企业市值也会因此上涨,因为拥有更多克服风险的能力,就是企业的新价值,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遗憾的是,这只是假设。据我所知,国内还没有哪家钢铁企业这样做过,面对国际铁矿石持续高涨的现状,也就只能默默接受了。据说前些年国内钢铁企业曾有过这样的机会,但由于包括管理理念在内的种种原因,最终与这样的机会擦肩而过了。现在想起来,不知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们有何感想呢?
其实,运用头寸思维管理企业并不是一件高深到不可理解的事,它甚至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最朴素的活动中。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就曾报道过北京郊区农民有效克服风险的经营模式:农民最初种植苹果,收入极不稳定;后来引进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自摘果蔬,在苹果价格不好的年份确保了收入的稳定;后来又引进黄粉虫养殖项目,将游客摘不完的果蔬喂虫子,用养虫收入抵补果蔬损失。这一系列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经营活动,从金融学角度看,不就是一连串的头寸对冲吗?乡村旅游项目对冲了苹果价格风险,黄粉虫项目对冲了乡村旅游不景气的风险。与那些大企业的管理者比起来,没念过多少书的农民尚有此智慧,你能说头寸思维很高深吗?
说到这里,我不免要多扯几句:社会上有些人有意无意总爱低估农民的智慧,但某些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人的智慧是不是被高估了呢?我还在想,这些年我们热热闹闹的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是不是还少了些什么内容呢?我们见到了太多的人在讲情商、讲怎么包装、讲怎么宣传,却很少听到有人在脚踏实地地讲头寸思维,而现代企业是要靠前沿理论去指导管理行为的。
期待着我们的管理者们赶紧去补补头寸思维这一课。
上一条: 面对价格风险,“头寸思维”不能缺位
下一条: 刘永好对肉价上涨的另类解读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