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缓解通胀压力?这是当前的“两会”乃至社会各界都热切关注的问题。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说,内外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物价上涨,并提出将2008年物价涨幅控制目标设在4.8%左右。其所体现的,应当是一种政治家的务实态度吧。
正因为通胀原因是多重的,所以我们看到,厉以宁教授在4日上午政协经济界别的讨论上发言时一再强调说:治理此轮通胀不能单纯紧缩,对待此轮物价上涨要综合治理。厉教授大概是想表明他实事求是的学者风范。
作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中国学者林毅夫曾经说过,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最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就是邓小平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主义。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主义,就是要看清楚现实条件,把握好机遇,克服困难,找到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当前进之后,又遇到新问题,就再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逐步走向成功。中国的经济变革采取的是这种非常务实、实事求是的方式,当前应对通胀依然需要采取这种非常务实、实事求是的方式。
若事实果真像厉教授所说的那样,“农产品的价格稳定是控制当前物价上涨的关键”,那么,他所给出的“一定要花大力气增加农业投入,增加投资;另一方面,生产资料价格上去了,养猪成本上去了,补贴政策要考虑,尤其对低收入者进行食物价格补贴”等政策建议,就非常之务实,也非常需要被认真考虑和采纳了。
而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体影响最大,适时提高困难群众的收入和补贴,使这部分群体不会因物价上涨而生活水平降低,是今年解决物价问题的重点任务。并明确提出九大措施,以把物价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从抓粮食生产到健全储备体系,再到补贴生活困难的群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如此务实而周密的措施,可以说是空前的。
然而单靠这些,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胀?
如果按照厉教授的分析,“此轮物价上涨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一是,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美元,占款过多;二是,人民币在逐步升值,使得外资、热钱不断涌入,造成物价上涨;三是自然灾害,雪灾造成农产品供应紧张”,那就必须指出,倘用习惯性的肯定目光看待“汇率升值刺激进口、抑制出口、改善顺差、恶化逆差”这样的经济学理论常识,那么在与中国现实的对比中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似是而非、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到底和理论相差几何?
人们都会有一个简单的判断,自2005年7月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稳步升值,但同期中国出口却依旧红火非常,这与理论似乎相去甚远。很多数据也给这种简单判断提供了支持,上月22日央行发布的《2007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去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6.9%,同期出口增长25.7%,进口增长20.8%,贸易顺差较前年增加了847亿美元。可见,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对中国出口形成有效制约,以至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纵向对比最新的数据就会觉得更加匪夷所思:今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单月升了1.566%,而同期中国出口增速也从2007年12月的21.7%上升至1月的26.7%,这实在出乎人们的意料。
你看,中国的出口是不是正像一匹狂傲的野马,要完全挣脱理论的束缚,放纵驰骋于国际市场?该如何解释这种“中国特色”的理论偏差呢?如果我们从怀疑经典理论开始,以务实主义的态度,重新审视出口与汇率的关系,也许能够得到一个略显肯定的结果,那就是中国出口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实际上,中国出口增长强劲是由比较优势决定的,不管从经济学角度或是现实生活的选择应该都很正常。
毫无疑问,中国汇率政策的基本方针也必须务实,必须综合考虑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
为了尽可能降低中国经济运行当前的整体风险,为了确保中国的金融货币体系审慎稳健地经营,确保国家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全体民众都能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中国旨在抑制通胀的调控政策必须迅速采取更多切合实际的行动。
上一条: 周小川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下一条: 透视福布斯财富榜身家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