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能否拯救急剧恶化的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在次级贷款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的影响下警报频频,以证券市场为例,在过去的半年里,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4000点一举下挫至短期的重要支撑位12000点。与此同时,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为首的美联储决策层正疲于奔命,忙着到处救火,希望能避免金融系统面临崩溃的危机。自去年9月第一次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federal funds target rate)以来,美联储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已经连续5次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由5.25%降为目前的3%,最大一次调低幅度高达75个基本点,如此频率,如此步伐,令人咂舌。



  自全年9月美联储第一次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以来,舆论中就涌现两派争锋相对的观点。一些人士认为,次级贷款危机起源于商业银行对信用不良购房者的贷款过于慷慨,作为市场参与者,银行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不足,由此导致的亏损,不应当由政府来买单,否则从长期来讲容易产生道德危机(moral hazard),诱导银行为了潜在的收益进一步铤而走险。另一些人士则认为,虽然次级贷款起源于商业银行对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失败,但是由于贷款证券化在美国的兴起,这些不良贷款所携带的欠债风险最终通过证券化的过程大面积的转移到了华尔街大大小小的投资银行以及基金投资者手中。由于购房贷款无法按时缴付,投资银行和基金投资者购买的购房贷款保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出现大面积欠债违约,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对美国整体的金融系统产生致命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从理论的角度来讲,这两方面的观点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坚持银行不应该为华街买单的人士深谙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转必须依赖正确的激励机制,从长期来讲,市场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有效的金融市场中,风险和收益应该是对称的。而支持美联储救市行为的人士则是担心次级贷款危机会导致美国信用链条的断裂,从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到底是否应该采取大幅度的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提供充分的短期流动性基金,取决于次级贷款危机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以及由此可能鼓励银行业将来进一步铤而走险不负责任借贷的代价又有多高。



  笔者有幸和来自华盛顿特区联邦储备局的高级经济学家对有关问题进行过探讨。在去年的早些时候,即使在美联储的内部,众多专家也很难达成统一的意见。在危机的开始阶段,受到次级贷款危机冲击的仅仅是一些小规模的银行和基金投资者,没有迹象表明整个信用体制在受到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联储注意到华尔街的明星银行也逐渐的公开大量的亏损,恐慌的气氛导致了各大银行人人自危,信用链条迅速紧缩。据此经济学家强调,在美联储建立之初,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化解金融系统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达到最大限度的就业和价格稳定。如果次级贷款危机危害到了金融系统的稳定,并有可能带动整个宏观经济陷入衰退,根据美联储的职责定义,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资金,美联储应该当仁不让。



  目前看来,美国经济确实呈现出急剧放缓的趋势。即使在伯南克以及他的同事们马不停蹄的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资金之时,最新数据显示,仅仅2008年2月一个月间,美国全国一共丢失了6万3千份工作,成为最近5年来丢失工作最多的一个月。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分析部(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最新数据表明,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化增长率仅仅为0.6%,和第三季度的4.9%形成鲜明的对比。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定义,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率才能表明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由此看来,美国经济还没有正式步入明确衰退的阶段,但是各方面的数据表明,负增长率离美国经济很可能并不遥远了。



  伯南克和他的同事们,果断的决定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资金,如此大幅度的宽松性货币政策,似乎并没有能够阻止美国经济的快速放缓。也许伯南可确实应该救市,但是他能够力挽狂澜最终挽救急剧恶化的美国经济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为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商学院教授)


上一条: “控制国内游”不如“控制吃饭”

下一条: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当无大碍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