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只是硬币的一面

 今年的两会围绕经济领域所涉及的话题非常之多,很多话题大都跟民生密切相关,这显然是一件大好事。



  5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上运转,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现,这在这几年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都有所触及,并形成广泛共识。但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这不能不说在考验着执政党的智慧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几个重要数字,不仅仅在代表委员中热议,也在全国的百姓中引起广泛关注。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报告中对“不确定因素”的战略是“稳中求进”。客观地说,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但面对今年国际经济的走势,其不确定性更加突显。据境外经济权威人士分析,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10年一个轮回的经济危机完全有可能由美国的信贷危机而引发。目前世界各地对中国经济的期待,是希望中国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着力点。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正是在这样一个理念下,中国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定在是“又好有快”,而面对“不确定因素”,是“稳中求进”。



  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细心人一定会发现,过去中央提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显然是两个不同的诉求。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本着这样一个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全面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就经济问题来解决经济问题,由此,胡锦涛在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还提出:“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近年来,有个现象很耐人寻味,那就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多企业家创造了很多财富,但很多企业家都很紧张和劳累;百姓个人财产在不断的增加,但每天生活节奏都很紧张,应该说,每一个人的快乐指数不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快乐指数和经济指数是不成正比的。难怪有人评论,中国人只有经济生活。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们还记得,早在1979年,胡耀邦就发动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大讨论,帮助大家弄清楚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扭转了当时存在的为生产而生产。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感到仍有其现实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说,正是不能仅就经济问题来研究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只是硬币的一面,如单一突进它还不能足以实现持续发展。


上一条: 控制物价上涨应对症施治

下一条: 文化发展更需要穷人文化学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