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中国贸易顺差从1月份的195亿美元收窄至86亿美元。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幅度从1月份的26.6%,大幅降至6.5%,而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进口同比增幅为35.1%(1月份为27.5%)。
我们预计到了2008年中国出口增长将放缓,但我们认为,2月份中国出口增长之所以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两个主要一次性因素的驱动:
1. 2007年2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2%,原因是外界广泛预期中国将削减增值税出口退税,中国出口商争相赶在此前出口。这实际上为计算2008年2月份出口增幅设定了一个较高的基数。
2. 今年头几个月的冬季暴雪导致大面积供电及交通运输中断,影响到了生产和出口水平。
我们预计3月份的出口数据将有所反弹,但我们仍预计,由于经合组织(OECD)成员经济体的放缓(它们占中国出口的三分之二),今年中国出口增长的放缓程度将更为温和。
尽管新兴市场对中国出口的需求仍然强劲,但我们认为,这无法完全抵消发达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
中国出口领域的放缓,将成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风险之一。2007年中国出口总额占总体经济的36%,而贸易顺差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不断飙升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推高进口额——2月份进口增速连续第5个月快于出口增速。此外,中国2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6.6%——为2004年12月份以来的最快增速。这再次反映出一系列大宗商品和基本生产资料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
中国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一直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不过,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料将有所缓和——这不仅是受海外需求走软的影响,还受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上涨,但使得中国的海外购买力增强。这一趋势将有利于中国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努力
上一条: 房地产调控勿入历史旧辙
下一条: 控制物价上涨应对症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