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收入到底是增还是降?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按理,这是好事情,但实际情况却没有统计数字这么简单。



  职工工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说明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在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应当提升。实际情况却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却由1990年的53.4%降至2005年的41.4%;职工工资连续多年高于GDP的增长,也高于物价上涨幅度,按说,全社会的职工收入水平都在上升,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可事实却是,平均收入水平以下的职工却越来越多,低收入阶层的群体越来越大,而且就业形势严峻,不少群众的生活仍很困难。



  显然,出现这种现象,已经不能静态地看待职工工资的增长,也不能静态地看待职工工资是否高于GDP、物价的增长,因为,静态地看待职工工资增长和职工工资与GDP增长、物价增长的关系,会让我们忽视职工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忽视其他因素对职工收入增长的影响。



  首先,财政收入的“超高速增长”,是以牺牲一部分职工收入的提高为代价的。这里,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近5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仅为财政收入增长的1/3,农民的收入增长仅为财政收入增长的约1/5,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这组数据是否可以证明,财政收入的“超高速增长”,是以挤占职工收入为代价的呢?



  其次,利润的增长,是以牺牲部分职工利益为代价的。当我们在为每年的利润上升感到高兴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这些增加的利润,有多少真正来自竞争力的提高、科技含量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多少是来自对劳动者利益的剥夺。据中华全国总工会2007年所做的第6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26.7%的普通工人过去5年内从未增加过工资。5年,整整5年没有加过工资,而这5年中,全国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多少?物价上升了多少?如此,在这些企业中,有多少职工会因为连续5年没有增加工资而落入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下?



  再次,老板的快速增加,是以牺牲职工的公益为代价的。我们不反对改制,不改制,企业就难以转变经营机制,就难以有活力;我们也不反对打破“铁饭碗”,“铁饭碗”不打,效率难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也难以提高。但是,我们决不赞成以牺牲职工的公益为代价造就老板,以牺牲职工的贡献为代价让极少数人“一夜暴富”。但是,近年来,在所谓的加快改革改制中,到底造就了多少老板?造就了多少“一夜暴富”者?到底损害了多少职工的利益,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担任国有企业厂长、经理时,企业严重亏损,改制以后,立刻效益飞涨,这决不是经营机制灵活、企业增强了活力的问题。把企业改给这样的经营者,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这些经营者,改制以后虽然身价暴涨、利润飞涨,职工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难道正常吗?



  眼下,全国两会正在就职工收入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积极探寻提高职工收入的措施与途径。如果这些影响职工收入增长的问题不解决,因素不消除,就很难把提高职工收入、提高职工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目标落到实处。

上一条: 物价上涨峰值显现 全面通胀压力犹存

下一条: 年后市场运作—“抢”字为先,赢在起跑线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