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应公平科学地谈中国的排放问题

 在3月12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针对发达国家一些人振振有辞地宣传中国的排放量如何之大,外交部长杨洁篪指出,当前气候变化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长期历史排放和高人均排放。中国之所以排放总量大,主要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的人均排放量是很低的,三个中国人的排放量抵不上发达国家一个人。(2008年3月12日人民网)



  先来看潘岳副局长在2006年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所引用的数字:2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得以明显提升,创造了不少奇迹。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全世界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全世界第一,中国引进外资全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的煤炭、石油、钢等能源消耗全世界第一,建材消耗全世界第一,原材料进口全世界第一。中国是工业用的木材纸浆纸产品全世界第二大市场,石油进口全世界第二,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到10倍。化学需氧量排放是全世界第一,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世界第一,碳排放是全世界第二。



  再来看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一次会议上透露的数字: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81%,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0.28%,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可喜进展。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8%,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81%,呈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全国化学需氧量由上半年的同比增长0.24%转为前三季度同比下降0.28%,首次由增转降。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也在承受着不断增加的“转移排放”的压力。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发生的环境问题在中国20多年里集中体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3月16日说,中国赞成《京都议定书》,虽然《京都议定书》对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规定必须执行的指标,但是中国政府还是本着对世界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根据国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制定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从2006年-2010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亿吨。



  环保部门从一个办公室到一个正式部委,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对环保的认识的深化过程和重视过程。30年前,中国成立了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建委之下;1982年机构改革,又调整为城乡建设环保部下面的一个环境保护局;1984年,为方便国际工作,改名为国家环境保护局,但仍然隶属建设部;1987年,国家再次进行机构改革,改为独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局,直属国务院管理的副部级单位;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升为正部级单位;2008年,环保总局将升格为环境保护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并且,在3月1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根据新颁布的《节约能源法》和已经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所有上市企业,首先要审查它的环境行为,上市企业要对环境负责。如果不能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的排放标准,做有损于环境行为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上市。



  而3月10日,现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对外透露,2年来全国环保投入达到了5500多亿元。在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高级别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富裕国家必须削减其“高得令人无法接受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并为较贫穷国家提供激励机制,敦促它们效仿。



  鉴于上述,正如外交部长杨洁篪所说的那样:中国已经为实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巨大努力,应该讲成绩是相当可观的,我们将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在谈排放问题的时候,不能只讲总量不讲人均,不能只讲当前不看历史,不能只讲生产不讲消费。如果这么做的话,对谁都是不公平、不科学的!

上一条: 加息并非是防治通胀唯一良策

下一条: 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住宅法》不能缺位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