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怎样“还富与民”?

 访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及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接



  和香港历史上其他预算案相比,新预算案出台的大背景是政府掌握着空前的盈余。1156亿港元盈余,这个量超过了香港GDP的7%,破了历史纪录。这反映了自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香港连续四五年比较不错的经济增长。



  这个甚至数倍于政府预期的盈余量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最主要的一个来源是空前活跃的交投量——增加了几百亿元印花税,这与中国和全球化大环境密切相关。目前香港股市的总市值相当于2003年的四倍多。对于一个相当成熟的金融体系,增幅如此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全球化当然也有助力,现在买股票的不一定是香港人,全世界都在香港买卖金融产品。2007年,能够明显感觉到金融服务业对港府收入带来的实质性影响。



  另一个创收来源则来自政府的卖地收入。地价上涨也与国际化有关,很多豪宅的买家不是香港人,有些国内居民也在香港投资买房。



  但对手握“意外之财”政府,怎么还富于民是一个难题。首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预算案的可持续性。其次,虽然还富于民是好事,一定不允许政府借机让支出失去控制。



  去年政府公共开支相当于GDP的15.9%,今年却上升到19.2%——这是比较偏高的。考虑到还富与民政策的影响,今年的支出上升问题不大,是把钱退回给人民了。但政府仍应以大力压缩开支为善。



  就目前的方案来说,着眼点在于对每个香港人都有好处,需要有一些新措施。政府大致采用了两种办法。一种是预算案中等同于发现金的措施都是一次性的,不保证未来还有。比如,政府将为港人交纳一年的电费1800港元。另一种方法是成立基金,如新增的180亿港元院校研究基金。这其实与往年拨发的研究经费数量相仿,但在有钱的时候单列出来,可以使之更为稳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政预算案提高减免税额度达到8%,这在经济向好时影响不大,反之却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从历史背景来看,前几年香港经济低落时,税基较窄——只有37%的公众人口交纳薪俸税,这在全世界来讲也是偏低的。再提高免税额,将使交税的人进一步减少。同时,假如只有一小部分人交税而多数人不用交,对政府开支的约束力就不大.



  对于中国而言,可以借鉴的是香港"大市场小政府"的思路。政府理应压缩开支,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要什么东西都管,而应该把财富还给人民——他们是最懂得利用财富的。同时,还富与民对经济也更有好处,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活力,加大经济增长。很多当代证据表明,藏富于政府往往导致政府胡乱用钱,是行不通的。


上一条: 减税加息涨工资谁能跑过CPI

下一条: 准确理解反垄断法的几个问题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